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党的群众路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理论意义探究

党的群众路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理论意义探究

日期: 2020/1/28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四川省广安市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杨中兵

[摘要]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本文从党的群众路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理论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 群众路线;教学方法;理论意义
   中图分类号:B024 文献标志码:A
   一、党的群众路线概述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含义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1]。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是党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然后,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
   1、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期
   (1)、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群众路线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了群众路线的方针。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在1925年10月中共扩大执委会决议案中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党的群众路线的雏形。
   1929年9月,由周恩来、陈毅参与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针对红军筹款问题、给养问题以及没收地主财产等问题,曾三次使用“群众路线”的概念。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群众路线这一概念。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把“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与打仗一起作为红军政治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 这时,我们已经隐约看到了作为一种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群众路线”的雏形。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尖锐的批评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指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即使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革命形势处于极端困难时期,他仍然认为:真正的刚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广大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这是真正的刚墙铁壁。红军长征,长途跋涉两万五千里,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从最初30万人,最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时不足3万人。但长征队伍是播种机,是宣传队,由此播下革命火种,对中国工农红军做了宣传,由此揭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新的一页,充分显示了毛泽东群众路线在军事斗争中的重大作用。
   2、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期
   (1)、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群众路线得以完善。
   毛泽东在一系列著作和讲话中强调了发动和依靠群众的重要性。比如:在《论持久战》中,他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这是党的群众观点在党的军事思想与战略中的最完整体现,在《论持久战》高度评价了人民群众参与的抗日队伍,认为中国由于有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人民战争必胜,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及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终日本必败。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他要求“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群众观点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抗日战争的进程完全证实了毛泽东的判断和分析,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反抗日本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反侵略战争的首个胜利,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在《论联合政府》、在《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等著作中,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反复强调群众路线,群众工作,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革命和从事其他事业,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形成正确的决策等等。这一系列讲话,使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已经深入人心。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时时、事事、处处以民众参与作为战争的根源,使日本侵略军处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西安事变,迫蒋抗日,组织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了正面战场,阵地战,游击战、敌后战场,随处结合,八方呼应,使日本侵略者孤立无援,处处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抗战胜利,就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军事战线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2)、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系统的阐述群众路线思想
   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首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列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并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刘少奇在1945年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刘少奇将群众路线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群众观点,二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
   抗战胜利,国共和平谈判,研究建立联合政府,建设新中国的发展大计。可惜谈判破裂,国共内战爆发,当时国民党拥有800万美式装备的正规军,控制着全国主要交通战线和战略要地,而解放军在解放区广大范围内,只有小米加步枪,国共两军处于明显的一优一劣的境况,蒋介石扬言要三个月消灭共产党,统一全中国。但是,战争胜负不但取决于武器装备和武装力量人数等物质因素,而主要取决于人心向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选择。很快,胜负的天平迅速倾向中共一方,三大战线一打响,战争的强弱相对地发生转换,解放军由弱变强,国民党统治区政治上全面失信,经济上迅速崩溃,军事上节节失败,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知名人士纷纷倒戈,离蒋而去,面对腐败透顶的蒋家王朝,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纷纷抛弃而支持共产党,由此可见,民众支持与拥护与否是决定一个政权成败的关键。
   3、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期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为实践党的宗旨和党的纲领,毛泽东同志根据发展的需要,结合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制订了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1956年9月,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把群众观点作为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其中。至此,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表述基本定型,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形成。
   综上所述,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经过革命战争年代的实践,逐渐完善和成熟,在新中国建立后得到丰富发展,最终形成完整的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概况为: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相信人民群众,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对人民负责,向人民负责与向党负责的一致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工作中要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的正确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等等。
   实践告诉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群众路线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因此,群众路线也是党的生命线。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方法由指导思想、基本方法、具体方法、教学方式四个层面组成。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法(教授方法)和学生“学”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把教授法和学习法有机结合,达到预期的目的。
   讲授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讲授法是由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直到今天仍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产生以来就一直沿用讲授法是有其依据所在的。首先按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说法,“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决定了其真理性和价值性,要使学生掌握真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先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转化为具有彻底性和说服力的鲜活内容,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真理进而掌握真理。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在孔夫子的《论语·述而》中便有所说明,其原文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合适的时机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和引导,不过早或者过晚地去干预以使学生的思考达到较佳水平是较为理想的状态。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启发式教学法,他指出讲课应该采取“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2],并且把这一条列为十条教授法之首。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当中存在大量理论性和真理性的部分,对于理论的讲授必不可少,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起点和重点,但是像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的那样“哲学家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充满生命力的理论只有与实际生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提倡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以来坚持的重要方法,革命年代的生产劳动实践,今天的社会实践、调查调研,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运用,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论。
   三、党的群众路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理论意义
   “同学们的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新型的师生关系日益形成;人人感到紧张、愉快、心情舒畅。而促成这种新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由于找到了同学参加教学工作、师生结合共同备课的良好形式,有效地贯彻执行了在党委领导下师生结合的群众路线教学方法” [3]
   党的群众路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党的群众路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指导
   党的群众路线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理论来源,必须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工作方法。
   1、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做学生的朋友和人生的导师,尊重学生个性,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同也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只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下,教师才能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思考,也才能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来改进教学方式。
   2、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立足学生,以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将其教学经验和感受与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及时纠正过于拘泥于教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机械化。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目标。
   3、坚持“一切依靠学生”,重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反馈。以学生为本,深入学生中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心声和建议。通过组织班级会议、学生信息员和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从而调整教学重难点,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讲解。尊重和听取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促进教学工作的完善。通过短信、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手段为师生交流创建更广的平台,使师生间能够及时交流,共同推进和落实教学目标。
   4、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寻求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的教学实践体验,比如采取论文撰写、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和影音资料观看等方式,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效果是否满意都是由学生的实践来检验,学生的实践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性的唯一标准。
   (二)、党的群众路线对不同高校的理论指导
   高等学校是大学、专门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简称高校。从学历和培养层次上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其中大学一般指综合型高等院校,专门学院包括了医科大学、戏曲学院、美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截至2019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688所。
   针对不同层次的高校,在高考分数的录取时有较大的差异,所以高校学生对学习、生活、工作及人生规划也有较大的差异,他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人生理想和追求千差万别。所以不同的高校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等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层次的高校也应该根据学校的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采取分层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可能关注、教育和帮助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尽可能多的在高校吸取营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必须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将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首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相信并依靠学生,注重听取学生的心声和意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刻意蕴及其当代价值[OL] http://theory.southcn.com/c/2013-11/01/content_83402537.htm,2013-11-01 . 
   [2] 教育部政治教育司《对高等学校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Z]. 1958-04-12.
   [3] 王晋、关其学、东耳.师生结合,共同备课-运用群众路线教学方法的一个尝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59,5(37-40)
  
   作者简介:杨中兵(1967—),男(汉族),四川岳池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安市委党史学科课题一般项目《党的群众路线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联系》(项目编号:广委史【2019】13号 ),主持人:杨中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