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与评价机制——以会计专业为例
摘要:鉴于普通高中招生热门程度远超于中职学校,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生源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目的性不强等情况,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评价机制,以专业驱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内容、评价机制、针对性设计
目前中国初中毕业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上存在两个选择,一是选择普通高中,一是选择中职学校。现阶段普通高中招生热门程度远超中职学校,语数英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基本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学习,这导致中职学校生源语数英成绩较差,对这三门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不浓厚。那么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老师如何帮助学生投入到文化基础课学习之中?怎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化基础课的成绩?值得文化基础课老师深入思考。以下以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数学教学为着手点,小议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与评价机制的设计。
一、中职生数学学情分析
因“普高热”使近十多年来大部分初中毕业生选择升入普通高中,而选择进入中职的学生大部分原因是成绩不达标。近年来,中职生数学普遍基础较差,对数学有恐惧感,厌恶学习数学的情况较常见。而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并没有配合专业设计数学校本教材,学生学不懂,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不强,容易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完成作业与测试、对数学厌恶的恶性循环。
目前中职学生提升前景有两种,一是就业,二是升学。基于语数英成绩不佳,大部分中职生选择直接就业,小部分同学选择继续升学。
有研究表明,选择就业的同学,超过90%的认为学习数学课程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难以满足专业需求。
二、数学教学内容针对性设计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中职数学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为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基础,配合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评价机制则成了必要的选择,单纯按照课本的目录顺序教学不仅浪费了本就不多的课时,也给学生学习增加难度。
目前中职学校所用的数学教材虽然会分为基础及职业两个模块,但其中基础模块知识范围广,很多学校因课时分配原因甚至没能教授职业模块内容。而教授了职业模块的学校,因所选取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知识比较广泛,对学生帮助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与专业相关性不强,会愈加轻视数学,放弃数学。
数学课的首要目的是提升基本计算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为专业课程提供相应的数学理论基础和运算技能。虽然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学习目的是明确的,但是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明确,那么将数学联系所学专业,即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配合专业设计教学内容、作业练习及课后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明确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重视数学,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提出就业方向中职生的数学教学内容与评价机制设计的一点建议。
三、会计专业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建议
1.会计专业学生数学学情及专业分析
会计专业学生以女生居多。女生在性格上比男生仔细,能够严格按照教师讲授的解法或者教材提供的解法进行解题,但在逻辑思维上发散性较弱,较难做到举一反三,可能解决一道题后并不能做到解决同一类型的题目。并且大部分学生在遇到难题时容易退缩产生放弃心理,尤其遇到抽象性的数学问题,难以产生信心继续学习数学。
会计专业常与数字打交道,基础运算较多,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是首要问题。并且运算能力与数学基础知识相互依存,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职业素养。
2.会计专业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建议
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应对较多的数字处理问题,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应该偏向选择数的运算。比如数值计算,整式化简,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运算,代数式的运算等问题,这部分内容学生普遍掌握不好,在现阶段数学教授中可以深入这部分内容。而会计专业基本不用接触的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与圆及立体几何等问题内容繁重而且难度较高,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专业帮助不大,甚至还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时,这部分内容可以选择适当删减甚至删除不讲。
鉴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而中职数学与初中数学间内容存在衔接不紧密的情况,如果一味追求赶进度,会使更多的学生放弃学习数学。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教学初始适当降低难度,给予学生成功体验,并且复习初中基础数学内容,充分衔接中职数学。
在教学例题选取上,选择偏向与专业相关的内容。例如在教授数的运算内容中,例题设计可以选择会计实际场景。以计算消费税问题为例,若A产品为消费税应税产品,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5%,主营业务收入为1200元,求A产品应交消费税。这道题可通过对税率变化或者收入变化增加不同的计算类型讲授不同的数的运算问题。
四、会计专业数学作业及评价机制的设计建议
作业及评价机制是课堂的延续,传统的作业及评价机制的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对数学的教学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不仅能及时反馈教学情况,设计有趣的评价机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作业及评价机制。下面以会计专业为例:
会计专业需要接触与公司税务问题相关的数据,建立课后作业小组,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作探究等活动,比如让小组收集某公司的收入、支出及税务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以PPT形式对该公司的现状及未来进行评价。不仅让学生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加深数学与专业的联系。
五、小结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模式难以吸引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并且学生个体性差异较大,教师不能一概而论。旧的教学设计及评价机制针对的类型单一,不能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教学设计及评价机制尽量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评价标准尽量做到能体现每个学生学习效果。走到罗马的道路不止一条,有远有近,即使选择的方向不一,但每个人都有机会走到罗马。
参考文献
【1】罗绍明. 财务会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周小松.数学(基础模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
【3】郑雯.中职财经专业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实践研究——以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为核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