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技术走进中职专业课堂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出现在我们的周围,APP、二维码等,加者智能化手机的普及,更是让它们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方便、快捷、可以时时与互联网连接的特点,不仅在生活方面改变着人们的习惯,其影响还扩展到了学校教育,让这个传统和不易受撼动的领域也发生一些变化,可以说他们正以其独特的方式逐步取代着传统的教育方式,成为中职课堂新的教学模式和职校信息化公共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潮流。而《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是中职电类专业必学课程,这类课程理论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反映知识点过于枯燥、实践太少、教学活动没有吸引力等问题。那么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课堂技能专业化、活动多样化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活动的习惯,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浅析了高职专业课堂融入信息化新元素——二维码之后的种种效果和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教学模式 发展潮流 二维码
一、二维码技术国内外现状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网络链接和信息自动处理。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二维码符号表示技术方面已研制出多种码制。这些二维码信息密度都比传统的一维码有较大提高。相关协会还完成了码制的符号标准和条码自动识别技术。而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1993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常用的二维码技术规范进行了翻译和跟踪,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研发。所以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特别关注,且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二维码技术引入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促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发生着深刻而持久的变化。如大课程、大教育观的提出,让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断丰富和延伸;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倡导逐渐改变了以教材为单一载体、教师讲授为主的僵硬模式。所以随着当下教育环境的日益信息化,如何找准突破口,提升课堂质量,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思的。想到将二维码技术用于中职电类专业课堂,源自于一次校内论坛。当时电商专业俞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最近比较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其中就有二维码技术。而且其方便、易制作,持久耐用、信息容量大的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他的论坛报告,我沉思了许久,为什么我不试着将二维码技术用于我们的专业实训课上呢?
对于中职的电类专业课,往往涉及到的知识点会很多,有些知识虽说是之前学过的,但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掌握或者记得,所以这时候,教师对知识点的准备就相对比较麻烦,准备多了,学生看到了,一大堆理论资料心里难免有压力,导致一开始学习的动力就减半;准备的过少,学生一遇到问题,无从下手,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按照实训要求,将知识点分好类,制成二维码形式,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学生遇到问题,找到相应的二维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以查阅了,方便、省事,相比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而且现在的中职学生,基本是人手都有一个智能手机。他们通过网络交友、娱乐、购物,还特别热衷于手机的扫一扫功能,可以说它们已完全融入了大家的生活中。有了以上基础,我想在专业课上实行二维码技术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此我做了大胆的尝试。
三、二维码技术在专业课堂的实践效果
1、改善课堂气氛
传统课堂老师主讲,学生只能“围观”。这样的上课方式,对中职学生而言,往往是催眠曲,结果导致想听的学生也会被这种环境影响。而老师面对此情此景,再高涨的激情也会丧失。然而二维码技术进入课堂后,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数字教材的多媒体化,教学方法的新颖化,给教学增添了无限趣味,一改传统上课方式的窘态。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上课可以用手机扫二维码?这不太可能吧。因为对他们而言,二维码还只存在于生活上;而学习上使用二维码,他们想都没想过,在好奇心驱使下,使学生有了一探究竟的冲动,也就轻松吸引了他们的眼球,更是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因为上课能光明正大的用手机了,而且还是通过最流行的扫一扫方法来学习知识,这样便使他们在潜意识中觉得可能不再是枯燥的专业课,放下了心理的负担,上课的情绪也明显高涨了许多;再者,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谐多了,课堂上的气氛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就连那些“瞌睡一族”也被不一样的课堂环境影响,抬起了头。对于老师而已,学生对自己所授课程的态度有了明显的积极转变,必定倍感欣慰。上课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也不再有太多的挫败感,能以更好的状态展开课堂教学。
记得在那堂课上,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经常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学生竟然一改常态,学的很认真。问其原因,他的回答是:这样的上课方式,我觉得很轻松,很有意思;而之前的上课方式,老师只要一开口说话,我就哈气连天,想睡觉。而且这样在上课时可以光明正大的用手机,而不要像之前那样偷偷摸摸。还有用扫二维码方法查资料,无需准备一大堆的纸质资料,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随时扫,感觉像是在玩手机的过程当中学习了知识;而对于之前的老师讲,只要一不小心分神了,再想继续听,就很难;没有及时提出,更是难上加难,这样久而久之就不想再听了。又来他这位“反面学生的”肯定,我就更加坚信我的改变是对的。此情此景,不得不感叹二维码技术的独特魅力。
2、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标准教学模式,一节课40分钟,但真正的重难点内容大概只有15分钟左右,时间太长,学生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由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容易影响教学质理与进度,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知半解的。例如关于三极管引脚判别这一内容的讲解,课上反馈的结果是:学生能理解所讲的方法,但是从他们的时间操作上反应却不理想,从中说明他们只是看看、听听好像懂,实际却不能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换言之,学生根本未能真正掌握三极管引脚判别的方法,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需要掌握的内容,我将三极管引脚判别的重点难点等文本、图片、微课视频等资料总结归类,制成二维码,发送到班级QQ群或者微信群,也可以将二维码嵌入到授课的多媒体课件当中,让学生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获取二维码的内容。如果以文字形式发送,学生一看长篇大论,分分钟没兴趣,而二维码的形式发送,就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忍不住要扫一扫,看一看里面究竟是什么。而里面的内容,我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处理,有完整的检测三极管的视频,也有分解动作的视频。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自行选择。学生也可根据问题对授课内容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加深对本次课重点和难点的掌握。对一些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现场咨询或者通过聊天工具向教师进行咨询,使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教师也可以在练习题的最后附上答案及详细的解题步骤,即节省了印刷的纸张,又方便学生查阅,增强了拓展和延伸性。同时二维码操作方便、形象直观,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在一次次的课程改革中,大家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由最初的教师主导课堂转变成现在的课堂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紧随而来的是微课、翻转课堂等等。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中,是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了。所以在以上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引入新的技术——二维码,更能体现出现在课程改革的主旨。比如说,对于课前要预习或者课后要复习的内容,教师只要将所要掌握的内容总结好,制成相应的二维码发送至班级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行扫码完成相应的作业,同时保证每位同学都知道作业内容,也方便教师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而如果是上课过程中,学生则可以通过扫描教师提供的包含有图像、图表、文字、音频等内容的二维码。以小组形式,指定一名小组长,分配好各自的任务,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之后还可以在手机上开展组内讨论,讨论的方式可以通过微信群中的微视频、文字、语音等形式。教师也可以加入到每组的讨论群中,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做法,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建议。由此,教师不仅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还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作业的评价者。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直接将学生讨论的结果与正确答案同样使用二维码的形式放在大屏幕上,供学生相互评价,可以先自评、再学生互评、最后教师评价,同时完成找我检测。这样的上课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同时更能够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与网络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学效率,从而还原了课堂。
当然,还可以将电类专业相关的仿真软件和画图软件,收集起来,制成二维码,上传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借助软件进行学习和实验,在家也无须担心有问题得不到帮助和解决。同时也可以集合各类免费学习资源,供大家共享。由此,学生不仅可以轻松获得所需的知识点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开阔他们的知识面,可以说二维码成功桥接了现实与虚拟世界。最重要的是二维码技术相比传统笨重的教科书,方便携带、交互性高,实用性强;资料不易丢失,又可重复使用;一有疑问可随时搜索,获得及时的帮助。
二维码技术作为互联网的新兴事物引入专业课堂教学,可以改变传统课堂的一成不变的情况,但同时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想要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我。虽然在现在的中职课堂上,我们还未能将二维码技术教学的全部意义体现的淋漓尽致,但他却在电类专业的课堂上呈现了另一种特殊意义,这才是值得我们每为教师深思的。
参考文献
[1]邓嘉明.手机二维码技术优化地方高校设备管理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05—407.
[2]张楠.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建设[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13,32.(3):117—119.
[3]张灵仙.中职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手段传统模式被颠覆[N].中国教育报,2013(12).
[4]黄子金.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龙源期刊,2015(2).
[5]卢琼, 屈正庚. 二维码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与电脑,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