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工程制图教学模式的改革

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工程制图教学模式的改革

日期: 2007-3-7 1:17:01 浏览: 19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李强 江阴市轻工职业高级中学

近年来, 我们按照职业教育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对机械类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一、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中职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按“学科系统化”来安排教学内容。它的优点是逻辑性、(学科) 系统性和简约性较强, 缺点是学生在对该专业还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 学习专业知识很难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和作用。基础教育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采用的是“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规律, 而中等职业教育着眼于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形成, 应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规律。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知识是职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 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 融合了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学生首先对所学职业(专业) 内容和工作环境等有感性的认识, 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 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
传统的工程制图教学, 是按“学科系统化”安排教学内容的。它是按工程技术这一定位来构建课程的。它侧重的是工程制图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然而, 在现代的设计、加工生产中, 设计者、生产者往往是先构建立体模型, 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构思平面图形。如果我们参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来安排教学内容, 学生掌握工程制图内容就容易多了。
以讲述投影为例, 传统的授课模式是: 按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基本体的投影来安排教学内容。而在实际中, 我们往往看到的首先是立体模型, 然后才看到构成立体模型的点、直线、平面。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这样安排教学内容: 按立体的投影→平面的投影→直线的投影→点的投影来进行教学。同时, 教师在讲授立体投影的时候,可借助大量的实物(零件、木模等) , 让学生对着它们动手画、动脑筋想。而平面的投影、直线的投影、点的投影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的投影, 这部分的内容则可穿插在其中理解。同样,在讲授零件图这部分内容时, 可直接把学生带到校办工厂或实验室, 让学生对轴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支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的结构及加工有直接的认识, 这对帮助学生理解典型零件结构和技术要求有促进的作用; 也可以把四大类零件的结构、加工的情况投影给学生看。
这一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 学生学习制图知识都是从具体的实物开始, 通过实物再过渡到图形、专业知识, 避免教学中的抽象、空洞、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实物,帮助自己理解制图的各知识点。工程制图的首要目标是学生看懂零件图。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 在制图教学中, 可运用大量的零件、模型进行实物教学,每一知识点的传授都遵循“工作过程”这一思路,让学生对照实物, 开动脑筋, 动起手来, 参与到教学中去, 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具体的零件、模型等实物结合起来, 这对帮助学生理解制图的专业知识将会起促进的作用。
二、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 形成教学模块
目前, 我校工程制图(含计算机绘图) 的教学课时为110 课时左右。我们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以适应现时的教学需要。
“工程制图”课程的内容分为五大模块:
模块一: 正投影法与三视图。模块一的重点为三视图的形成及其画法。制图的基本规定穿插在这一模块里讲授。
模块二: 组合体。模块二的重点为组合体的画法及其看图的方法。同时, 尺寸标注的内容放在定模块里讲授。
模块三: 零件图。模块三的重点是通过对典型零件的分析, 分别介绍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 零件的技术要求也是这一模块的另一个重点。
模块四: 装配图。模块四的重点为拆画装配图上的零件, 画零件图。螺栓、齿轮、键这部分的内容可作为图上的零件来讲授。
模块五: 计算机绘图。模块五的重点为教会学生利用AutoCAD软件画一张简单的零件图。
将内容细化后, 每一模块讲完, 进行一次考核。通过考核, 既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的作用, 又可以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 教师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进度。同时, 把有关联的知识点连在一起讲授, 学生容易理解。避免了课时少, 内容多的教学难题。每一模块的教学重点都围绕着“识图→画图→识图”这一目标展开。目前, 我们正根据这一课程整合的思路编写教材。
三、提高学习制图的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制图课程的兴趣, 教师们用了许多的方法。如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实物演示、挂图等。2004年9月, 我们通过对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调查问卷中发现, 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
问卷显示: 50%的学生由于基础差, 对教学内容难理解; 55%的学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71%的学生完成作业需要别人的帮助;40%的学生课堂上弄不懂的问题, 课后不会主动看书解决。由此可知, 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 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学下去。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学习顾问”、“教练”与“主持人”的角色转换。要关注学生, 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要进行启发、监督、帮助。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要加大学生参与教学的力度, 教与学之间要进行双边的交流。这样,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高。例如: 在讲授全剖视图的表达方法的时候, 可以这样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利用实物投影仪将零件的结构投影给学生看, 让学生对零件结构有个初步了解, 然后将零件剖开, 把一部分移走, 投影剩下的一部分, 让学生对着投影把这个剖视图画出来(根据目测画草图) 。教师堂上辅导, 引导学生画剖视图。最后, 通过动画演示,教师分析采用全剖视的目的、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的方法。在学生对此有一个初步了解后, 再投影一个零件, 让学生讨论其画法并动手画剖视草图。通过两个例子, 学生基本掌握全剖视图的画法与标注。我觉得这样教的好处是: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同时, 教师的教学重点也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上,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堂上解决问题。通过教师不懈的努力, 细心的引导, 学生慢慢就会掌握学习制图的方法, 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