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之我见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对中小学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也成为当务之急,如何摆脱传统教育下——老师讲,学生练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氛围,如何营造一个师生互动良好,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教学模式,如何适应时代发展以达到对初中生的体能素质要求,是所有同仁志士永恒探讨的话题,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见解,希望能够引起同行的共鸣。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模式 自我见解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应着眼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性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效性,以期达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目的。作为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探求顺应新要求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才能使初中学生拥有强壮的体魄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一、寓教于乐,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大都停留在跑步训练、跳绳训练、实心球训练的项目上,这些往往会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乏味枯燥,同时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素质,为每堂课设置一些新奇的训练项目,如:十字接力、青蛙跳比赛、花样跳绳比赛等。通过将班级同学分组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身体,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交流与友谊。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们集体观看奥运会、世界杯、NBA篮球联赛等,以期增强学生们对体育项目的了解和好感。
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作为教师应当注意小组成员的体能体质平均分配,以达到公平竞争的目的。同时作为教师,应当设置一些危险系数较低的项目,并同时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能够进行有效的保障,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们上体育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真正让学生重新回归体育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二、补偏救弊,摆正学生思想
培根在《习惯论》中曾说:“思想决定行为”,只有让学生们端正对体育课的态度,才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习压力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体育课便是“自由解放”的时间,甚至有学生觉得体育课没有用,认为体育课是副科,又何谈喜不喜欢上体育课呢?现在学生有些从小便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认为体育锻炼又脏又累,怕吃苦怕流汗。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们的体能素质,同时也要时时刻刻洞察学生们的思想变化,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和表扬大于失望和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体育课,完成既定的教学标准。
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对于那些体型较胖的同学,很多运动项目往往会使其产生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鼓励这些同学,适当安排一些优势项目,使其找回会体育课的自信心以及热情感。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虽然不能通过改善大环境来改变学生们的态度,但是我们可以着手于小环境,努力摆正学生们对体育课的看法,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们上体育课的动力。
三、分层教学,改善教学手段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往往会忽略学生们专项潜能的开拓,然而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附加学校体育设施的有限性,我们可以适当安排将同一兴趣爱好的学生划分在一起, 进行统一的教学安排与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将学生们从被动教学转向主动选择,有助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专项开发学生们的体育潜能,促进体能素质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依赖于自身学校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可以安排接力专项、排球专项、篮球专项、跑步专项等分层的差别化教学方式,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体育课教学,能够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最大化的发挥学生们的潜能,让“健康第一”的教学目的长期持久地保持下去。
四、以人为本,完善教学评价
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系统往往趋于刻板,一味地强化学生的成绩重要性,这往往会打消学生们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会使在体育运动上短板的同学产生自卑感,不利于这些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使学生们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被迫学习。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规划更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综合评价作为考量学生的综合模式。该评价模式能够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对体育的兴趣。与此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提高身心健康。
五、结语:
体育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倡导“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的当代中国,只有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培养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然而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生体育锻炼的黄金时期,磨炼学生们的意志,培养学生们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精神。
参考文献:
[1]陈廷凯.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J]. 当代体育科技,2012(35):54.
[2]郭荣美.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34.
[3]张福国.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