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淮南革命根据地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

淮南革命根据地从严治党的基本经验

日期: 2018/5/3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中共淮南市委党校 苏秀珍

[摘要] 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淮南革命根据地在从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淮南革命根据地;从严治党;基本经验
  
   淮南地区党组织成立较早,1923年冬就成立了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但是革命根据地形成较晚。淮南革命根据地创建于抗日战争初期期的皖东地区,发展于抗战后期的淮南苏皖边区,延续至解放战争后期的江淮区。1939年8-11月新四军四、五支队分别在淮南津浦铁路东、西两侧各自形成一块独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皖东抗日根据地(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前身)初步形成。1943年2月,皖东地区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津浦路东区与津浦路西区合并为淮南区,统一成立淮南区党委、淮南行署、淮南军区。相应地,皖东抗日根据地随之改称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淮南革命根据地取消。淮南革命根据地党和政府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严格管理党员干部,在思想、组织、制度、廉政建设等方面均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不管在当时,还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思想建设从严,增强党性修养
   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是坚定党的政治方向、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保证。淮南革命根据地党和政府坚持从严治党,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这是其从严治党的一条重要经验。根据地建立之后,大批进步青年加入了党的组织,由于这些新增党员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家庭,且一入党就加入革命斗争,没有机会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教育,理论准备不足,容易受到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到达皖东后不久就开始着手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40年1月,在新四军四支队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上,刘少奇指出,“要在部队中进行纠正游击主义、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错误思想的教育和斗争”。[ ]7月1日,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召开的纪念建党十九周年大会上,刘少奇做了《作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的重要报告,针对淮南地区党内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行为,要求每位党员“尽心负责地为党工作,爱护党的每一个事物,克服个人主义与本位主义;树立为党和劳苦大众的公共事业而牺性的精神,克服在某些党员中滋长的享乐观念和对艰苦奋斗、艰苦工作发生厌倦的心理……努力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做一个终生的好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 ]7月上旬新四军第五支队党委根据少奇同志的指示召开了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总结了开辟根据地和建军的经验,提出了建设正规化的党军,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高了支队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使支队建设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讨论出席“七大”代表的中原局会议上,刘少奇又强调“共产党员、党的干要有很好的‘党德’。‘七大’的代表,都要加强党性锻炼,就是要选象邓子恢、张云逸那样有“党德”的同志。”[ ]
   1941年3月18日,新四军二师召开了为期20天的全师政治工作会议,史上称“三一八”政工会议,率先在全军提出了“为建设铁的正规化党军而奋斗”[ ]的目标。会议提出了“以马列主义及具体政策来教育指战员,要反对个人主义、游击主义、保守主义,加强思想建设,扫除建军障碍”[ ]的具体要求。“三一八”政工会议后,新四军第二师各旅、团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充实了旅、团的政治机关,设置了专职党支部书记,健全了基层党支部委员会,对党的教育和党的生活制度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通过对这次政工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新四军第二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党的建设得到了明显的加强,为迅速打开皖东抗战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1942年秋季开始,新四军二师和淮南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和华中局的部署和要求开展整风运动。1943年4月29日,淮南区党委在盱眙县新铺镇召开了为期6天的高级干部会议,谭震林同志作了《开展淮南的整风运动》的报告,报告围绕着为什么要整风、整风究竟如何整法、淮南地区如何来整风三大问题展开,分析了“三风”(即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不正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拿十年内战干部来说,小资产阶级的弱点也还是存在的,固然一般的程度上浅一些,但他在另一种倾向中是很严重,这种倾向就是宗派主义与狭隘观点。所以我们要使革命胜利,假如不把干部中三风不正的思想作风肃清是没有办法的。”[ ]他还指出整风是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不是对哪一个人,哪一件事的问题,是针对着整个革命中的需要,是整个党的思想革命。”[ ]这次新铺会议对于克服根据地内的不良倾向,端正思想作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会后,淮南区党委和新四军二师分期分批抽调团以上干部到华中局党校(盱眙县新铺)学习培训,组织营以下干部到二师及路东、路西整风队学习。整风运动经过学习整风文件、自我检查和审查干部等阶段,联系自己的历史及思想实际,本着对党忠诚、襟怀坦白的原则,自我反思,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识错误,澄清思想。通过这次整风运动,从部队到地方,不仅转变了工作作风,克服了党内不良倾向,而且还加强了党的团结,纯洁了党组织,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组织建设从严,夯实党建根基
   党的基层组织是组织建设的根基。津浦路东、路西党委建立后积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吸收了大批进步青年入党,建立了党支部,支部成为农会、工会、妇救会、青救会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到1941年底,津浦路东有“县委七个,区委三十一个,支部四百零二个,党员伍仟零三十八个”;[ ]津浦路西地区 “有六个行政单位:滁县、全椒、定怀、合肥、定东南、凤阳(6个县委)……党员三千五百十八个”[ ];“新四军第二师包括所属地方武装中,共建有党的总支29个,支部259个,党员总数为8041人,平均每个支部有党员31人,党员人数占部队人数的44%。” [ ]
   由于抗战初期一些地方过于追求新党员的数量,不顾党员发展质量,突击发展党员,一些投机分子和异己分子乘机混入党内,结果出现了党员政治觉悟不高,队伍不纯,党的组织涣散等问题。针对这种状况,193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指出:“为着巩固党,必须详细审查党员成分,清刷混入党内的异己分子、投机分子,以及敌探奸细……各级党的组织机构必须整理,以求得在巩固党的工作中收到最大的效果。”[ ]按照中共中央及地方各级党的领导机关的指示,皖东根据地巩固党的工作迅速展开:一是开展思想巩固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巩固党的组织的中心一环,就是加强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阶级教育和党的教育。皖东根据地基层党组织通过加紧对党员进行思想意识、党的基本知识、党的策略、党的纪律以及党性原则等教育,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员的政治觉悟,增强了战斗力。二是开展组织巩固工作,整顿党组织,审查党员干部。对一些组织松懈、战斗力不强的党组织进行整顿,对党员和干部进行认真审查,深入群众进行调查,核清真实情况。在审查中,既看他们的现实表现,又看他们的全面历史和全部工作,发现政治上不可信赖的干部,则坚决撤销或调动其工作;发现对组织不忠、背叛革命的党员则坚决清除出党;对不起作用的挂名党员,则劝其退党。通过加强党内教育、审查党员、整顿党组织,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和组织纪律性,使党组织发挥应有的作用。
   1948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老区与半老区的土地改革与整党工作》的指示,3月,淮南区党委按照中共中央和华中工委的要求,认真开展整党审干工作。根据地各级党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形式的整党运动。津浦路东地区的整党工作因国民党的反复“清剿”被迫推迟到7月。此次整党从学习开始,成立学习会,先看文件、讨论;再进行自我批评与相互检查;最后做鉴定,订立功计划。]通过整党运动,纯洁了党的组织,改进了党的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 同时也为之后的党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三、制度建设从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强制性,是我党开展各项工作的依据和规范,为党的事业提供根本保证。淮南革命根据地党的制度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后人借鉴,这是其从严治党的又一条重要经验。淮南革命根据地创建后,根据地党和政府制定了财务、监督、工作检查等各种制度,区以上党委还建立了例会制度、集体领导和个别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路东省委对各级党委会、各级党团以及群众组织的各级委员会的工作做出规定, “一切重要问题的解决,如定期的布置工作与提出任务、检查与总结工作、重要的干部调动、对外发表文章演说、对下级的工作指示等,都必须经过委员会讨论,取决于多数,并以委员会或整个机关名义发布命令,”[ ]从而避免和减少工作中的专断独行、家长制作风,确保民主集中制度的严格执行。
   民主选举制度和支部生活制度等也是我们党进行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淮南革命根据地党和地方政府通过选举来选拔和罢免领导干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有助于他们思想和政治觉悟的提高。为了增强党员的党性,从1941年下半年开始,新四军第二师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加强请示和会议汇报制度,严格党的生活,开展了创造模范党员和模范党支部的运动。此外,根据地党组织还建立了上级对下级的工作指导制度,津浦路东区党委规定,上级党委应该经常有人到下边去帮助工作,其方式是以到最下层检查工作为主,以便于发现一些小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很快予以纠正。正因为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才使淮南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得以开展,保证了战时根据地党和政府的廉洁高效。
   四、廉政建设从严,大力惩治贪腐
   廉政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紧抓不放的工作。淮南革命根据地通过反腐倡廉建设,保证了根据地党和政府的清正廉洁,树立了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为革命的最后胜利提供了保障。抗日民主政府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廉政建设的内容。1942年2月,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颁布的《抗战时期施政纲领》规定:“厉行廉洁政治,肃清贪污”,“建立便利人民之司法制度,并保障人民检举告发任何工作人员罪行之自由”,“严格执行工作预计、工作检查与各级汇报制度,并缜密考核干部”[ ]]
   淮南革命根据地党和政府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里,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严惩贪污腐败分子。在廉政建设中,不仅重视廉政的立法,制定有关廉政的制度,而且在法律、制度颁布后严格执行,对触犯法律法规的人进行严厉的处置。根据地的党政领导认为贪污腐化现象是对革命的犯罪,必须对其严惩。这也是淮南革命根据地从严治党的重要经验。根据地政府积极开展反贪污斗争。1942年3月21日,津浦路西第一税检局首次干部会议就以反贪污为中心,决定了抽查分局、所账款票据制度,并以在大桥、天长、池河等地分别进行。1942年5月,魏文伯(路西地区参议会议长)在津浦路西联防临时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有个别不明大义贪污腐化、动摇分子,背叛民主政权的无耻行为,遭受政府法律上的制裁,如林××被判处极刑”。[ ]1943年夏季,“津浦路西六合县移民乡乡长钱启,贪污公粮小麦300多斤,经查实后,报经淮南行署批准,于当年9月召开群众大会,执行死刑。”[ ]淮南根据地廉政法制的严格执行,尤其是对党员干部的从重处罚,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
   淮南抗日根据地在廉政建设中还十分注意严格财经纪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1942年12月30日,津浦路西第二税检局局长王铁云签发淮南津浦路西第二税检局《关于招待客饭的规定》的训令,对公款招待做出了四条具体严格的规定。1943年5月召开的新铺高干会议,开展了以财经问题为中心的整风,反贪污反浪费,收到明显效果。1944年3月1日,张云逸副军长在二师供给会议上作《克服浪费厉行节约》的报告,动员军队全体指战员做厉行节约的模范。这一系列的措施的实行纠正了不正之风,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后党的建设也提供了经验借鉴。
   综上所述,从严治党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建设的宝贵经验。淮南革命根据地从严治党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下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高国平主编:《战斗在淮南——新四军第二师暨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42。
   [2] 《淮南抗日根据地》编委会编:《淮南抗日根据地》 [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303-304。
   [3] 《淮南抗日根据地》编委会编:《淮南抗日根据地》 [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304.
   [4] ]孙明开主编:《淮南抗日根据地史》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93。
   [5]孙明开主编:《淮南抗日根据地史》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94。
   [6] 谭政林:《开展淮南党的整风运动的报告》(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载《淮南抗日根据地》编委会编:《淮南抗日根据地》 [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240。
   [7] 谭政林:《开展淮南党的整风运动的报告》(一九四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载《淮南抗日根据地》编委会编:《淮南抗日根据地》 [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242。
   [8]刘顺元:《路西工作补充报告(节录)》(一九四二年二月四日),载《淮南抗日根据地》编委会编:淮南抗日根据地[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175。
   [9]谭光廷:《路西工作报告(节录)》(一九四二年二月五日),《淮南抗日根据地》编委会编:《淮南抗日根据地》 [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188。
   [10]罗炳辉:《第二师工作报告》,转引自孙明开主编:《淮南抗日根据地史》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109。
   [1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二册) [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156.。
   [12]孙明开主编:《淮南抗日根据地史》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111。
   [13] ]孙明开主编:《淮南抗日根据地史》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119。
   [14] ]苗键主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反腐倡廉建设》 [M],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190。
   [15] ]苗键主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反腐倡廉建设》 [M],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1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