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策略在农村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点,农村小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关键。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更是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重灾区。传统的“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应该得到深刻彻底的反思。本文将着重探讨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 农村 小学语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阶段在培养人的学习习惯,塑造健康人格,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关键作用[1]。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使得农村小学学生与城市小学生产生很大的差距。在教学模式上,农村小学语文“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往往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小学语文采用分层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率。
一、 什么是分层教学策略
中国杰出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分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潜力等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2]。
分层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事实上,中国的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大班额超负荷教学,并不能盲目地照搬国外的分层教学模式,在中国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值得探究。
二、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具有鲜明的有效性,一方面,它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又提高了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它提高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水准和教学效率。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模式得到突破,不再单一,充满弹性,具有鲜明的层次性,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 课前分层备课与预习
首先根据班级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差将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层次,备课时就要从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各个方面与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同时,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也要有所区别,例如在进行成语故事授课时,对基础差的C层次学生,要求他们找出课文中的生词,读懂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三个成语故事;对B层次学生要求他们在读懂成语故事的基础上,理解成语的意思;而对于最优秀的A层次学生,则要求他们能联系现实生活,尝试用这三个成语各写一段话。
(二) 课上分层授课与练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加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对授课内容、知识点的接受,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 课后分层作业与评价
授课完成后,通过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巩固课堂效果。作业可以设置基础题、提高题以及开放题,这样可以既避免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对作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又可以防止底子好的学生对简单的作业提不起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对学生的表现主要采用赏识评价法[3],只要看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就不要吝啬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到快乐,通过提高找到自信,从而实现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 总结
是的,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合理并有效地运用分层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策略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他们自己的提高和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小学语文的改革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文杰. 浅谈城区和农村小学生差异的成因与对策[J]. 新校园旬刊, 2015(6):185
[2]周英. 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 北方文学, 2012(4):201
[3]张凤坤, 陈立业. 赏识评价 倾注师爱——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评语评价改革[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