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刍议
【摘要】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本身需要更好的制度来进行支撑和保障。随着当前高职校园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何构建卓有成效的当代高职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成为摆在相关行政人员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先论述高职院校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的紧迫性,就改革和调整当前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入手,并以此提出了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旨在通过有益的学术探讨,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构建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误区,即以传统的眼光看待高职院校的教育层次,将高职院校视为“末流的高等教育”。没有意识到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若能审时度势,着力于构建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不仅能够重拾在教育界的重要地位,而且有利于确保自身的教学质量,并且对增强高职学生的实务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首先,高职院校构建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是大势所趋。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的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并且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逐年上升,国家将“人才兴国”战略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愈发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因而在教育事业方面的改革力度也逐渐加大。以上趋势的发展都是对高职院校现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挑战。
其次,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革新和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高职院校所要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近些年,国家普遍放宽了对高等教育招生的政策,各大本科院校的准入门槛开始逐年降低,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本科毕业生基数的逐年增加给高职院校毕业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致使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面临很大的压力,并且普遍处于就业竞争中的劣势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最后,上述的情况使高职院校在教育行业中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并且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要打破这一局面,为自身的未来发展赢得一定的优势,高职院校必须排除一切困难,构建符合教育发展要求的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教学工作机制,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进行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教学模式的更新,以此来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纪律意识薄弱
课堂教学质量的达标需要良好的课堂秩序来保证。当从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重点高职院校或是普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课堂秩序较为混乱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纪律意识比较薄弱。具体来说,学生迟到早退是常见现象,特别是早上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时,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令人诧异的是,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这种不良习惯通常持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即使有少数具有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会进行一定的管束,但也只是小打小闹,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这一现象严重破坏了课堂纪律,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影响了教师讲课的注意力,导致教学质量低下。
2.教学模式管理落后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质量。然而,我们发现很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都只是按照老师的教学模式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灌输教学,轻个人自学”造成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丧失创新能力,只能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无法成为社会上需要的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在对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现状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也存在着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高职院校部分管理人员实践过程中的责任意识淡薄,未给予这类院校所需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重要性足够的重视,加上自身的管理能力不足,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难以达到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需要,从而使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所需的管理体系难以形成,影响着其日常工作落实中的管理效果;(2)某些高职院校在自身所需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中由于责任机制落实不到位,管理工作落实中缺乏科学指导,加上各类培训活动开展少,间接地影响了高职院校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效果,使得他们实践过程中的能力水平下降,难以达到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开展要求。
三、高职院校实践中实现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的相关举措
1 结合实际情况,健全管理制度
在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中,其所需的管理制度实践应用效果是否良好,与该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高职院校结合实际情况,健全管理制度。具体表现为:(1)结合自身日常教学实践活动开展需要及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对既有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处理,并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到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增强其适用性;(2)根据当前的形势变化,高职院校应在现代化管理理论、实践经验等要素的支持下,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给予其管理体系形成必要的支
2 加强管理人员素质培养,提升其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能否形成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需要其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处理好高职院校管理工作落实中的各类问题。具体表现为:(1)高职院校应结合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要求,定期开展各种专业培训活动,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在这些活动的作用下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减少实践中的工作失误,从而为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提供科学保障;(2)高职院校应建立高效的奖惩机制,落实好责任机制,使得管理人员意识得以强化,逐渐提升其管理水平。
3 注重平台搭建,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概况
高职院校在现代化管理体系形成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平台搭建,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需要其管理状况良好性及管理体系构建有效性。具体表现为:(1)高职院校应加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使用,搭建出符合自身需要的管理平台,逐步实现其管理信息化,以便增加其所需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中的技术含量;(2)高职院校应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概况,进而针对性地落实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其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有效性。
4.改革评价体系,兼顾多种利益诉求
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体系中,教师的管理靠行政制度和薪酬制度,学生的管理主要靠学校和老师自上而下的施压,这双重的压力很容易让学生在逐渐增大的压力面前失去自我。因此可知,改革当前的教学管理体制,应该是将学校、教师、学生都纳入到同一个考量维度中,实现无偏颇、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管理模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构建和谐、公平、可靠的校园环境和师生关系,应当让学生一方面成为教育的接受者,另一方面也成为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评价者,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更好地感受到自我意识,更早地建立自我管理意识,并进行反思和反省。
四结语
优良的教学管理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保证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的基础。但无论是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是相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校方、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以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曹献方.对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
[2]马会梅.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学研究[DB]. https://www.kj009.net
[3]孔兵兵,赵永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
[4]王雨,李卫红.高职院校课堂的纪律与课堂管理[J].黑河教育,2014(09).
[5]朱晓莉.简析教师优化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