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澳洲职教模式在汽修专业的应用
摘要:校企合作已经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1]。职业教育要发展,必须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需求[2],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样学生才能拥有先进、专业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行业中生存。
经过研究澳洲桑瑞亚理工学院的管理模式,在广泛了解了澳洲职业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后,结合我国汽修专业办学的实际,本文认为开展深入的校企联动,合作共赢机制,对推动学校的发展,服务当地企业,必然有极大的作用。
只有具体到工作岗位,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立足共赢,重在务实,要做到以下四方面:服务当地、紧密联系、完善机制、共建共赢,这样才能建立深入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
关键词:职业教育 TAFE制 校企联动 服务当地 共建共赢
一、 校企合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汽修专业的校企合作方式,基本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3]。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工学交替,顶岗实习
“2+1”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学习与工厂学习分开,工学交替,让学生在基本完成理论学习之后走出校园,进入工作岗位学习。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困难,并且在学校与企业的管理对接上有很大的难度,学生一时很难适应。
(2)在校建设实训基地
这也是在校企合作中比较常见的形式。通常以学校方面为主导,建立相对简单的供给关系,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实验场所。这样的合作因为以学校为主导,企业的意志,需求很难在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中体现出来,买卖关系居多,合作性质较少。
(3)开办冠名班
利用学校生产实习资源,结合实训,招收企业冠名班[4]。这种模式的合作很难控制教学质量与就业质量。大量的冠名班基本上只能为企业培养底层员工。无法体现校企合作的价值。以企业为主导,主要满足企业基本的用工需求,无法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意义。
(4)企业进校
利用学校的人力与场地资源,为企业生产部分部件[5]。这种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在产品质量与产量上很难保证,在管理方面还是学校为主,很难模拟企业情境,生产品种通常技术含量较低,且长期生产同一产品,不利于技术提升与不同技术的学习。
二、 澳洲职教校企合作状况与思考
澳洲职教采用TAFE制,其合作方向与我国开展方向相差不大,关键还在于其合作的深度与务实程度不同。而合作成果,也以共赢为衡量标准。企业,学校,学生都能得到切实的利益,才是其开展合作的基础。由此而展开的项目也更具体,更务实,方便操作。经过在澳洲桑瑞亚理工学院的长时间观察学习,针对汽修专业,本文将其成功开展校企合作的四个必要条件总结如下,其四个方面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1、立足当地,服务当地。
以当地企业为立足点,开展教学。对于汽修行业,不同的地域,对汽车的性能、品牌需求不同,有极大的差异性。教学立足当地,了解当地不同品牌汽车保有量,购车喜好,培养更专业,有地域、语言、人脉优势的专业维修人员,以此与企业对接,既能得到企业的认可,也能够提升学校在本地、本行业的名声。
2、走进企业,紧密联系
要培养企业信任的员工,企业需要的员工,首先必须走进企业。到企业去,了解企业行业的需求,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具体到每一个维修任务。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职业教师就要在企业中教学的观念。澳洲职教的精髓,关键还在教师的理念。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采用两天教学,三天下厂的教学模式,老师不仅仅把课堂放在学校,还必须到企业,到工作岗位教学,这本身就是一个突破。不仅为企业提供的紧缺的人力缺口,更解决了学校教学设备与企业设备脱节的问题。
只有教师与企业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这一点,对于汽修专业尤为重要,不同的车型,不同的企业,其维修步骤,维修标准都不一,要实现校企合作,首先必须把专业教师与企业紧密的结合起来。而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技术、素养的需求,就是合作的最佳突破口。特别针对大量的汽修企业的用工潮,抓住机遇,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到企业学,老师到企业教,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3、规范管理,完善机制
要保证校企合作正常开展,必须有规范的管理团队与完善的管理机制。澳洲职业教育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学校的管理。严密的组织,完善的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大量的交错学习,实训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解决的关键就在制度。在大量的规章制度中,学生、每一个教职工都能找到自己的行为规范,权责分明,每一个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教师开展教学,实训提供了保证,同时也为学生受到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4、积极组织,共建共赢
组织企业参与教学,参与评价,注重企业的反馈,将企业的需求直接放进教学,教给学生最有用的东西,共同参与专业建设。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学习企业的不同的维修内容,在进入维修或者销售企业后节省了企业培训时间,与岗位对接,使企业、学生都能切实享受到职业教育的成果,达到共赢的效果。
终上所述,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大力开展内涵建设,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入手,着力改革,抓住校企合作的契合点,深入合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的问题,让知识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校企联动、合作共赢,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查恒效. 《校企合作与汽修专业教学的探索》. 《统计与管理》,2015。
[2]周雨可. 《最新关注点:培养技能工人博士》. 《职教通讯》,2013。
[3]许强.《如何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职业时空》.2013
[4]姚冠军.《“冠名班”要建立长效机制》.《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
[5]罗燕、高嘉阳著.《人力资源校企合作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