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

日期: 2009-1-2 7:30:24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南 海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职业教育泛指一切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传授或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狭义上的职业教育是指以传授或培养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直接相关的职业中的技术技能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知识、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的目的与普通教育的目的作为总的教育目的的两个重要的方面而存在.旨在培养和造就合平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杜会成员;每个社会成员所受的教育都应由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部分有机构成,而且这两种教育是贯穿于人一生的经常性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职业教育或培训而使社会成员获得某种职业能力和职业的发展潜能.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人的全面发展是在长期的教育——自我教育以及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逐步展开和实现的。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目的
     
    由于国际竞争的需要以及国际国内市场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职业教育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受到重视,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为了保证我国的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同时,我们务必认真研究职业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将现代职业教育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和终身教育的视野之中,从职业教育存在的实际出发,合乎逻辑地得出现代职业教育概念的定义,并辩证地分析职业教育目的演进的历史,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进而得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的基本内涵。

学海网

    一、现代职业教育概念的定义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分工,也就出现了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职业自身的不断进化,社会分工也不断地分化和整合,职业生活在人们社会生活中逐渐成为居于首要地位的实践活动。职业这种社会劳动形态具有经济性、技术性和社会性,成为综合反映着社会成员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指示器。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社会成员对职业的认同、追求和尊重已经升华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不再像工业时代那样,只是作为同技术或操作岗位相对应的某种具体工作或工种的代名词。“在某种程度上.学术职业化实际上是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①这里,学术职业化的含义主要是指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的紧密结合与交互作用。不论是哪一层次或哪一类型的教育,都应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业的发展变化,产业的结构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一些新兴职业的产生,另一些原有职业的衰亡,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使一部分社会成员重新面临职业选择的问题;同时,业已从事某种职业的社会成员还会随着对自己职业能力的认识的变化和对美好职业生活的向往而重新进行职业的选择;甚至有的社会成员还会出于种种目的(如提高生活水平、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证明或展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天赋、弥补人生中的一些缺憾、破解自身生活经历中的一些谜团、代偿性地实现自身业已逝去的岁月中未能实现的愿望)而在不同的时段从事几种不同的职业。在现代社会里,诸如此类的需求,大都需要不同的职业教育来满足。社会也应该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各样的从事各种职业所必须接受的职业教育或培训的选择的机会,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实践活动,其本质是由该实践活动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由于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直接相关,更为准确地说,职业教育应该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的一部分,是社会成员获得职业身份或职业资格的重要的社会化过程。换言之,只有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才具有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贯穿于职业教育始终的根本矛盾乃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的发展状况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成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与社会成员不能满足或不能很好满足这种要求之间的矛盾。②职业教育正是为了解决这种矛盾而进行的一种人类教育实践活动。
    在当代,社会职业处于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职业教育也形成为一个贯穿人一生的连续的体系。职业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合适的途径或方法帮助社会成员在一生中保持其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的连续性、适应性、迁移性与前瞻性。职业教育向所有的社会成员开放,无论你先前受过什么教育、拥有怎样的经历.也无论在职与否、职位高低,职业教育都应提供合适的教育与培训,而这种教育和培训是一个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完整的教育与培训体系,其日益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为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服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和终身教育的视野中.我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的职业教育泛指一切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传授或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狭义上的职业教育则是一种有特殊规定性的教育活动,即以传授或培养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直接相关的职业中的技术技能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知识、职业技术、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除非特别指出是广义上的职业教育,以下对于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述均是基于狭义的职业教育而展开的。
    二、职业教育目的的历史演进
    关于职业教育目的问题,我们应该做一种区分,即将职业教育的目的区分为职业教育理想与职业教育目标。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应然”目的,经常体现在国家的法规当中,代表国家的意志,具有法律效力,它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应然”,的;后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实然”目的,是职业教育所有主体承担者所实际接受或认可的目的。这种成文的职业教育目的只有内化为职业教育形态的主体承担者的认识的时候,才能成为“实然”目的;“实然”的职业教育目的与“应然”的职业教育目的理应保持一致,但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使得二者常出现偏离或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应然”目的与“实然”目的相一致,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得到了贯彻落实。如果“应然”目的与“实然”目的不一致,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没有或没能很好得到贯彻落实。理想目标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才可能实现的长远目标,  目的则是在近期可以实现的目标。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也是不断进化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职业教育目的的发展历程大致相似。总的情形可以概括为:生计目的论——实业振兴目的论——人的全面发展目的论。其实,该过程体现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换言之,即实业振兴目的论是对生计目的论的辩证否定;人的发展目的论又是对实业振兴目的论的辩证否定。每一次否定既是对前一种目的论的积极性的保留,又是对其片面性的克服,同时还增加了新的内容。
 
学海网
   (一)生计目的论。职业教育的最初形态为学徒制。学徒制是手工业行会的显著特点之一.在行会成立前,它作为一种私人习惯而存在。在行会成立后,学徒制逐渐具有了社会的属性。贵族、富商和地主阶级的子女通常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伦理道德、文法、修辞等,为将来进入统治阶层做准备;而从事手工业者都是平民阶层,为了能够立足社会,必须经过学徒制进行培训。学徒制带有明显的为了生存和生计的目的。随着产业革命的出现,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也应运而生.其目的也是基于生计的需要。18世纪初期,在西方工业国家出现的大量的慈善学校均以贫苦儿童为对象,进行有现实效益的技术教育。我国近代的职业教育也主要是出于生计目的的考虑。黄炎培开办的职业学校和补习学校.陶行之的平民教育,晏阳初的乡村教育,他们开办的学校主要是面向那些不能升学的儿童或失业者,授之以职业上的技能,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以维持生计。黄炎培在1917年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1934年经中华职业教育社公订:职业教育的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基于上述认识,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③
    (二)实业振兴目的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技术在工:商业的发展中逐渐地成为一个重要因素,技术的价值愈益显现出无穷的魅力,企业主与政府对技术训练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对工商业的从业者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被企业主认为是创造高额利润和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被国家政府视作振兴实业的重大步骤。相应地,职业技术教育就成为振兴实业的法宝。因此,企业主主动开办各种各样的职业培训学校.政府也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由主要解决下层民众的生计?问题演化为以振兴实业为主要目的。然而,受教育者往往成为接受训练的机器和资本家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工具。历史地看问题。历史上的三次大的分工所导致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城乡分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虽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促成了人的片面发展。近代的协作劳动、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生产进一步使人的片面发展加剧。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实业振兴目的论暴露出了其严重的缺陷。
    (二)人的全面发展目的论。社会分工所导致的人的片面发展早已显现,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充分发展时期,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极力压榨和剥削工人.使工人失去许多受教育的机会和充分发展的时间,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也使得人的片面发展达到了极点,使其缺陷得到充分的彰显。在上个世纪初.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认识错综复杂,职业教育也没有符合自身性质规律的定义。在职业教育理论界,各家各派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论说不一,众说纷纭。当时,有人认为职业教育仅仅是一种特殊的手工训练或农业、商业需要的训练。也有人认为职业教育之作用纯为生产,仅限于养成有效率之生产者.其产品则专供受过自由(博雅)教育者消费。与此类似,有人认为职业教育之目的是养成特殊效率之能力,而普通教育则养成适应环境变化的普通适应能力。还有人认为职业教育仅仅是实利教育、谋生教育。此种观点导致了视职业教育为吃饭教育的看法。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看到了在职业教育目的问题上存在的种种偏颇,提出了职业教育领域内的人的全面发展目的论。希尔(David Spencer Hill)认为:“职业教育就狭义而言,乃专事训练具有社会价值的种种职业。然此外尚须养成其自身求知识的能力,强固的意志,优美的情感,进而协助社会,使成为健全的优良分子,盖一方面注重职业训练,同时并须照顾到受教育者乃国家之一公民,人类之一分子。”④孟禄(More)认为,工业革命以前之所谓职业教育是把知识技术借之实用训练,而其训练对象仅限于工人。在培养工人职业技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不能忽视对工人进行陶冶,“务使成为公民及人类之一分子”,否则工人虽有工作效率,却会成为机械奴隶。⑤邹韬奋认为,职业生活仅是人生活的一方面,职业责任仅是人承担的诸多责任中的一种,在进行职业教育时往往只着重了个人职业效率和社会经济的需要,在传授职业知识技能时往往忽略人的生活、人的精神世界的非职业的其他方面。事实上,割裂了人们生活的多方面联系,人的精神生活单一化,人会变成机械、怪物,也就不成为人了。普通教育、自由教育与职业教育有共同的价值存在,如:健康、阅读、书写算、卫生、史地、科学、文艺、真善美之享受等等。无论自由教育、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要培养学生求真知识的能力、巩固的意志、优美的情感,将来能以之应用于职业而自谋生活,同时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之幸福,最终成为完全有用之人物。⑥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但都服从于总的教育目的。邹韬奋的教育目的包含了知、情、意、德、智几个方面,是合乎人类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然而,这种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目的论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条件下仅仅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美好理想。
    三、辩证的现代职业教育目的论
    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我们必须从日益知识化、科学化、智能化、审美化和人性化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看到人的全面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缺乏全面发展的观念,甚至忽视全面发展,都不能培养和造就出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贯穿于人一生的过程,是在人的长期的教育—自我教育和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地展开和逐步地得以实现的。
    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总要求,深刻理解教育目的,对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有重要作用。教育目的是受社会条件所制约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状况).同时社会成员的教育意识水平又对教育目的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都有失偏颇。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不同教育类型的存在,是由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所决定的,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教育的需求又具体体现在教育的目的上。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标准。由于职业教育既是社会需求和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又是教育社会功能的直接体现,因此它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既要符合时代趋势和国家发展目标对人才根本特征的需求,又需符合职业教育对专业领域人才特征的需求。
    辩证的现代职业教育目的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的,是职业教育的人的全面发展目的论的最新形态。其基本内涵有:
    1.职业教育的目的与普通教育的目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的教育目的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在于培养和造就合乎时代发展趋势和国家或地区发展目标要求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
    2.在广义上,每个社会成员所受的教育都应由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部分组成,而且这两种教育是贯穿于人一生的经常性的教育活动。
    3.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而使社会成员获得某种职业能力和职业的发展潜能,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4.全面发展不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是在长期的教育一自我教育以及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逐步地得以展开和实现的。
 
注释:
①    张斌贤.学术职业化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P95.
②    南海.论职业教育的基本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8):P27.
③    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④⑤⑥刘三林,刘桂林.邹韬奋论职业教育的目的[J].教育与职业,1996(2):P42—44.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