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摘要:中职的培养目标决定体育教学必须走自己的特色道路,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和终身体育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文章阐述了中职体育教育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育;终身体育能力
1前言
中职是培养高素质劳动与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基地,体育课程要致力于提高中职生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根据中职学校“职业”性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提高中职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其终身体育能力,成为了体育课堂的首要任务。
2研究方法与对象
2.1研究方法
2.1.1文献资料法
在学校图书馆和互连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共计20多篇,充分认识中职院校体育课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性。
2.1.2逻辑推理法
运用理论与事实,推断终身体育能力对学生影响深远。
2.1.3综合比较法
综合比较中职体育课堂与普通学校的差距,从而得出中职课堂需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2.2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职体育课堂与终身体育能力为研究对象,对它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
3研究与分析
3.1中职学生及中职体育课堂的特点
中职大部学生是初中毕业生,思想观念上不重视体育,认为体育课就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耍,体育理论知识匮乏,不能科学的进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堂没有任何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导致体育课堂内容空泛,体育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感觉体育课就是玩耍,和同龄的初高中学生相比,他们很快就面临就业,走入社会,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这是最后的时机,中职学校是他们最后停留的学校,毕业后,只有工作和生活压力,没有人再给他们系统的讲解锻炼身体的知识,所以中职体育课堂培养他们终身体育能力已成为首要任务。
3.2中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视不够。许多中职学校领导认为中职教育重点是技能的培养,所以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甚至还存在着忽视体育工作的倾向,使体育法规条例流于形式,没有落到实处,尤其在农村的中职学校,认为体育教学就是简单的理论灌输,再加上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就可以了,至于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感受到乐趣,教师是否能够认真完成教学目标都已经无所谓了。
(2)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单一。首先由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对体育教师的整体专业化水平要求也不高,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得过且过,上体育课时依旧是传统式教学,对课堂内容创新不重视,经常是“自由式、放羊式”的课堂教学。
(3)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缺乏,没有吃苦精神。与体育活动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轻松的休闲方式,如上网、逛街等。
3.3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学生受益匪浅
所谓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身受益”。终身体育意识是从人的生涯角度对体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以人为出发点,从哲学角度探讨人、体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体育运动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终身体育意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所提倡的体育观念,体育运动能有效的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延长人才为社会贡献的时间,起到保护人才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这就给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它对于巩固和提高中小学阶段体育教育的成果,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中等职业院校体育课堂没有任何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中职学生和体育教师有更大空间和更多时间自主安排课堂,教材内容的搭配,结合本校实际,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在参加工作以后延续下去,成为自己锻炼身体的习惯。
3.4培养中职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基本途径
(1)加强思想教育。中职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5——18岁这个区间,身体状况处于上升期,现在他们体会不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但当他们年龄增大,身体机能下降时,他们会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现在必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以后做准备。
(2)因材施教,尊重中职生的个性需求。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中职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同时给予每个中职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中职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并获得更多的成功感。
(3)加强理论知识讲解。中职学生文化知识薄弱,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动作他们很容易就能掌握,但他们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如:运动损伤后为什么要冷敷?比赛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饮水?我们不但要教会他们运动的技能,还要扩充他们的理论知识,这样他们就能利用自己喜欢的项目科学的锻炼身体。
4结语
毋庸置疑,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基石,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是每一位高校体育教师当前的重要课题,而学习与培养有效的师生互动技巧,就成为教师目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期盼在每一体育教学活动期间,教师与学生都能处在和谐的情境下,享受学习运动技能与从事体育活动的幸福感。 ﹤br﹥
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建立正确的教育目标,营造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根据教师在体育方面的自身特长,突出项目教学,以优化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将体育教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师以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愉快、振奋的体育情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更加自觉地从事锻炼活动。使大学生产生和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种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促进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样,才能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健身的习惯,用健康的体魄肩负起祖国建设的重担。
5参考文献
[1]徐峰.浅谈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论文网 2012年6月
[2]林元畴;培养中职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6期
[3]华宝元.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
[4]张甲峰;农村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张蕊.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3(6)
[6]梁婉勤.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探讨[j].体育科技,200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