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班 以理服人 以情感众
摘要:全文通过班主任工作的经历,从以法治班、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众三个方面阐述班主任的工作成功经验。
关键词:以法治班 以理服人 以情感众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任课教师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既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有乐趣的。在连续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到在班主任工作开展和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以法治班、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众的重要性。
一、以法治班
以法治班,简单讲就是制定完善的规则(相当于法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孟子•离娄上》里讲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形成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而在班级管理中的规矩就是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商量制定的班级法规,是全班同学共同的奋斗目标,是老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约束规范,是班级管理中的执行依据,是学生从被管理到自我管理转变的辅助工具,是学生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行为准则。因此以法治班的关键是“法”的制定。
进入职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特别反感外界对自己的约束,有学生说“你越不让我怎么着,我越怎么着,反过来我自己愿意的事情,即便难我也愿意做”,这可能是这一代孩子的时代特征。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手段核心应是培养人、育人,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管住。如果说过去还有可能由于我们做了规定,强化,不断地强化,最后变成自己的话;对今天的学生来讲,那种被动的,受限制的教育模式,它肯定会遭到孩子的反抗,他更希望主动地,积极地去适应这样一个规则。从这个特征出发,班规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在班规的制定、实行、检查,到最后的评估过程中,都应该考虑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律。
在“法”的制定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民主参与制定,但同时要戒备这种绝对的,一味的民主,老师的权威还是不能放弃的,应该是双方达成一种契约。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学习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学生制定班规的有关原则和方向;其次由班委组织学生结合班级情况讨论,形成班规的初稿;接着班主任和班委要共同审核,提出有异议的部分,共同商量后修改;修改后的班规再由全班学生审议通过,有异议还可以提出讨论修改;最后班主任老师要组织学生认真解析班规,让学生明确每条班规的真实价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班规的要求是自己知道的,愿意的,是有价值的,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地不会对这个规则有本能的抗拒,而会从内心里面愿意去维护班规。
在“法”的制定内容上,班规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行为规范上,不能简单等同于处罚条例,应呈现着多元的正面引导,它应该是一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的指示灯。因此我认为班规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班级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切实可行,围绕整个阶段学习的中心工作。班规的内容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甚至有时还需要分层考虑。如笔者刚接手的是一个单招和非单招的学生构成的综合班,学生的个人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单招学生需在第三年参加高考进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另一部分学生学习底子较薄,只想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在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中以“在道德上做个好人,在学习上做个能人”两个方面为目标展开工作,让学生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学习方面的班规中,兼顾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目标,不光光用名次来衡量,还以得分率来衡量。
当然,以法治班除了法的制定外,关于法的执行,监督和评价等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了法的制定中所做下的种种前期考虑,后续的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以理服人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方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班级管理工作中,有了完善的班规可以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青春期的孩子个人想法还是很多的,甚至很多时候是有些不近人情的,班主任得随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尽量做到以理服人,这样才能保证班级工作的正常展开和进行。以理服人是指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很多道理他是知道的,只是他无法正确地运用在日常的生活事情处理中,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这个道理光浮于表面是没有用的,泛泛而谈只会带来负面的效果。所以我认为这个理应是能够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正确处理班级、集体和个人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等利益,是学生能够乐于接受的说法或行为。
职校的学生其中有一部分是在初中受尽白眼和歧视的,所以形成了一种桀骜不驯、唯我独尊的性格,对老师同学没有耐心,更是受不得一点委屈。记得高一的第一学期,我班学生被值班老师抓到在教室打牌赌博,当我向报告我的学生周某了解情况时,他说出了好几个同学的名字。在我继续向值班老师求证实情,还没来得及到教室处理事情时,学生许某气急败坏地在找我,看到我后边指着我,边大声嚷嚷:“你别找我,你别找我啊,我没打牌。”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承受这样的场面,我心里很难受,但我知道事情的正确处理才是关键,处理好了,以后就不会有这样的尴尬。所以我立即回应到:“你先回教室坐下来,我还在了解情况,不是你的错我绝不会冤枉你,但是你的错,你也逃脱不了责任。”边说着我俩已经走进了教室,他嘴里还在嘟嚷着刚才的话,但明显语气没有刚才那么激动。在我详细地了解情况后知道:教室搬动后原有班级学生将牌留在课桌里,学生前一天已经打过一次,被任课老师没收了,但第二天又有人买了来继续打,再次被抓。其中涉及这次打牌事件的有八个人,最后我在处理的时候分了三个档次——只打一次的、打了两次的和买牌的,许某确实当天没有打牌,但前一天打了并且还买了牌,该负的责任当然逃不了,但他接受的心服口服。从这以后他碰到事情的时候还会冲动,但到我这里解决问题时心态和情绪明显好多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一些如不服从任课老师管理,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等事情,在处理过程中通常就需要以理服人,在这个理的过程中必须体现正确的导向,公正的评判,无私的处理。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在班内就容易展开,学生碰到事情也愿意找到班主任来解决。
三、以情感众
以理服人往往用在个别学生或一部分学生身上,以法治班虽然面对的是全班同学,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所感受到的还是冷冰冰的制约,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还需要以情感众,这样才能让全班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白居易曾说过“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论语•子路》又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情感众就是指班主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学生锻炼能力、解决困难等,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老师为他们的付出和帮助,达到信任班主任的目的。
卫生工作始终是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班的卫生工作我很少操心,全班同学在劳动委员的带领下,认真地完成每天的值日工作和每周的大扫除工作,但并不是学生一入校就能做到这一点。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内,我会坚持每天至少一次陪同劳动委员一起检查我班的所有卫生工作,针对不同的卫生要求一起探讨解决方法。经过训练,我班的卫生工作任务的分配和检查工作劳动委员完全能够胜任。不过,这只是能做好卫生工作的一个方面,所有的劳动任务不可能由劳动委员一个人来完成,得让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在前几周的大扫除中,我会对每一块劳动任务作出示范,给出标准;一旦出现返工,我会陪同一起返工,并加以引导教育,能一次做好的千万不要再做第二次,别难为别人的同时更难为了自己。当学生看到班主任老师都能陪着他们一起参加劳动,耐心地解说劳动任务和标准,让他们体会到了和老师同甘共苦的滋味,也就都能尽量按照要求来完成任务了。
学习是学生在校的首要任务,职校学生能否正常毕业也是家长关心的首要问题,职校学生要能顺利毕业除了平时上课的课程成绩外,还必须通过两场由劳动部组织的中级工考试。我班学生基础不一,想要一次性全班通过有很大的难度。我从训练动员开始就鼓励大家认真对待,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但这些话光挂在嘴上是没有用的,还必须依靠后续的相关工作来落实。我在训练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分组,组成互助小组;和学生聊天,做好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和任课老师及时联系,随时掌握班级训练情况;一有空就进入实训室帮助任课老师指导训练。在高一的计算机中级考证和高二的维修电工中级工考证中全班同学均顺利一次性过关,这些给全班学生极大的鼓舞,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以情感众中的情都是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可以是一句问候、一句表扬、一句鼓励,可以是一次示范、一次谈话、一次指导,可以是生活上、学习上、处事上。学生非草木,他们能感受到老师付出的真心、爱心和耐心。
班主任工作琐碎而辛苦,但只要班主任能真诚地关心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生活上的贴心人,政治上的引路人,思想上的知心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让他们能自觉地接受教育和熏陶,从而能健康地成长,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
2.田秋岩,《以法治班、以情育德》,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版,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