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日期: 2013/11/18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 黄宜明

摘 要:技工学校学生(简称:技校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专业存在差异。为了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最优化地利用教育资源,我们提出了心理健康分层教育、分类指导的教育模式。对中技,高技生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分层,在每个层次中进行分类,按类别给予相应的教育指导、心理辅导。在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层次化的有机管理系统。在这种层次性的组织机制中,学校将依据学生心理问题的不同性质,实行分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有的放矢的进行辅导,使学生能真正受益。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 分层教育 分类指导 模式
  
   所谓技工学校学生(简称:技校生),包括高中起点的高技生和初中起点的中技生。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技校生大多数年龄在15~18岁,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和环境的转变,以及将面临的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为了准确了解技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有效地对技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课题组在2008年5~2009年6月对我校的在校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心理健康分层教育、分类指导、模式进行探讨和实验。
   一、技校生心理症状
   在2008年5月至2008年11月期间,我们对在校学生1500余人进行了问卷、访谈、心理测验等调查研究后发现:技校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中技生在学习状况、自信程度、成就动机、创新意识、处事能力、就业期望等方面,高技生在学习动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思想、就业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认知上的偏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技生有25.16%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11.25%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高技生有14.75%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8.20%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无论中技生还是高技生,都有个别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各“专业因子”得分情况反映出女生比男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女生占绝大多数的班级如电子商务得分就高,而以男生占绝大多数的班级如机电得分就低。
   二、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进行了实验设计。其中我们把实验对象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明确了总体和样本。分层随机取样,在接近总体中随机抽取机四个专业每个年级各48名学生进行scl-90心理测验,根据测验结果把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各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确定了因变量及操作定义和无关因素的控制方法。
   其次我们重点抓了实验实施过程:
   第一步:在形成的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分别对样本进行scl-90心理测验和统计,绘制分布情况表(略)。
   第二步:根据分布情况实施分层教育分类辅导。
   在实验组实施分层教育分类辅导,控制组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实施心理健康辅导。
   在实验结束时我们对样本进行实验效果评估。通过辅导老师观察和对学生的访谈,以及其他任课教师的反映,实验组中的心理健康学生在潜能发展、理想信念、就业心理等方面都明显强于相应控制组的学生。
   三、建构心理健康分层教育、分类指导模式
   (一)在二年多的研究中,尤其是四个月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出了技校生心理健康分层教育、分类指导模式。具体分层教育、分类指导教育模式要素框架如下:
   1.组织结构(框图略)简述为:
   ○1建立完整的组织结构
   建立学校→专业部、专职专业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心理辅导员的完整的组织结构,确定每一级别责任人的职责。
   ○2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
   配备符合标准的心理咨询室,软硬件齐全。
   2.实施路径(框图略)简述为:
   ○1由学校专业人员在全校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2专业人员根据调查结果,按照年级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
   ○3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制订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工作责职。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实施个体心理咨询,也可以对同类别的学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的学生按类别实施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
   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具体实施辅导过程中,我们注重依据不同年级心理健康需求差异、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学生差异和理论与实践这四方面的紧密结合。
   四、实验研究过程的理性思考
   1.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实施过程的整体性。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模式大都就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如医学模式—重视治疗、重建;咨询辅导模式—重视探讨心理问题及其处置;还有的就是学科教学性研究。我们的模式不同于其他之处,在于我们的模式是将组织结构和实施路径整体考虑的一种形式。它能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促成其心理健康发展,而不是零散的、片面的、非系统的、不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标不仅仅在于治疗,更注重预防与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区别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
   (2)实施结果的实效性。在我们的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好多学校没能按照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展了,也是采取目标一刀切、辅导齐步走的模式。我们的课题创新之处就在于揭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开展要以人为本,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开展,而是要有的放矢的进行辅导,使学生能真正受益。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2.心理健康教育要全方位、系统化的开展
   在实施辅导过程中要将普及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细致型的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针对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信息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辅导、深入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拓展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服务、学习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科研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等等结合起来,纵向从适应训练、个性塑造、情绪陶冶、学习辅导、人际交往、智力开发、品行培养等方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横向从学校管理、师资培训、师生辅导、社区服务等方面。可以说我们的模式是纵横交错,涵盖全面,定位准确,是从一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切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真正能促进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
   3. 班级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在我们的研究和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也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
   所谓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面向全班学生,旨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有助于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提高其教学效率,扩大其教学规模;有助于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实现其从“补救性教育”向“预防性、发展性教育”的转向;有助于形成与现代学校班级授课制相协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因此,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绝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泛泛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它应当而且必须体现出其固有的特征,即体现其作为班级授课制下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4.以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为宗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就是:教会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使其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情绪障碍;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尤其拥有完善的认识体系,避免因心理的健康而导致种种失败;教会人拥有健全的人格,摆脱自卑、自恋、自闭、冷漠等不良心态,从而更健康的学习、生活。
   5.实验研究提升了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素质。
   我们的课题研究还推动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通过我们的实验,引起了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通过我们的实验,培养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老师,带动了一批班主任老师积极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种矫正性的教育活动,它必须培养学生全面的、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各种知识、技能、能力和思想、文化、品德等素质。 现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种救助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活动;不仅是一项教育工作,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应该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在服务对象的类型和人数、服务的性质和重点方面,还是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之相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职能也应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赖晓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2005年8月
   [2] 徐小军,张大均,李雪梅:《心理素质教育分层整合模式体系探析》,《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第05期
   [3] 栾桂梅,王振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山东教育》,2008年第25期
   [4]史海云:《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09期
   [5]王修娥:《新加坡的分层教育》,《上海教育》,2002年第23期
   [6]姚小虎.《分类指导分层推进——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贵州教育》,2003(10)
   [7] 刘金华:《高职德育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