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休闲教育对中职德育的促进作用

浅谈休闲教育对中职德育的促进作用

日期: 2013/11/13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李文东

摘要:进入新的千年,中职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德育工作难度加大,效果不明显。休闲教育凸显个性差异,让每一个人重新认识自我,休闲教育既体现学生主体性,又使德育回归生活。
   关键词:休闲教育 中职德育 促进作用
  
   德育困惑在于德育理论经常无力面对现代学校的那些真正的道德困境或危机,进入新的千年,中职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德育工作难度加大,效果不明显。中职学生大多是经过普高筛选的“剩余品”,被社会鉴定为不会读书的料,许多中职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学习目标不明。基础知识差,学习目的不明,纪律观念不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抽烟、喝酒、滋事、迷恋网络等随意性行为大量存在,管不牢,压不住,禁不止。
   “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层面的教育是最低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半成品甚至是次品",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国职业教育目标走过了一条从“求强、求富”的社会本位到注重“个人生计”“个性发展”的个人目标之路,休闲教育远非对德育的补充那么简单,而是对德育的一种升华。它充实了教育内容,实施“分层次教育”,促使每一个人都奋发有为,每一个人的发展活力都被点燃。激发学生自觉发展和完善自己,(不仅能体验到职业成功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多彩性,能正确理解生活的意义;同时,能帮助学生正确审视、评价和接纳自我,促进个性发展,不断增强对环境的适应与控制能力,积极创造未来幸福的生活。
   一、休闲教育不仅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特征,也强调了人本性特征。
   把学生等同于合理模塑的产品,按统一的标准、相同的载体、方式和整齐划一的评价来实施学校德育,使德育沦为“控制”、“训练”、“改进”、“加工”的技术操作,“我讲你听,我说你服”,使之成为与心灵隔离的活动,这时学校德育低效的主要症结。“人的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存首要掌握生活知识和技能,而最根本的人的价值生命的实现,教育在本质上不是一种本能性活动,而是一种价值性活动”,“道德教育在这种价值活动中又是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德育内容较注重社会、政治需求,对个体职业发展以及所必须的道德人格重视不够。学生个性受压抑,尊重受质疑,潜力受挫伤,地位受排挤。对我校的学生而言,优势在于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休闲教育凸显个性差异,让每一个人重新认识自我,职业选择中的理论和实践则更加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职业意向。引导中职学生追求职业理想的过程中,教育和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自由选择和社会需要的关系、职业理想与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关系,体会出苦与乐、付出与回报的关系,从而树立富有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从而获得人生的意义和乐趣。学校的教育应让每个学生带有独特的个性、特长和品格,而职业技能无疑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展现自己风采的舞台。休闲教育立足于学生个体生命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当下需要,个人的品德有了真实的依托。
   二、休闲教育既体现学生主体性,又使德育回归生活
   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遭致批评,恰恰在于其缺乏实践的根基,中职学校德育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从发生学的角度看,道德源于人类的生活。道德教育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从个体道德性的生成看,道德的养成在于主体感受,是主体在真实的生活和具体的情境中的经验、感受、体验和意义的不断生成,而不只是为了了解某种道德知识和技巧。而“贴近生活,融入生活”的休闲教育,减少受教者的心理障碍,拉近受教者的心理距离。
   中职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个体把握生活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职校学生每天六节正课外加早晚自修是学习时间,剩余的都可作为闲暇时间。除了上下午固定的课表,所有学生都必须参加学习之外,其余时间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大部分学生在闲暇。而职业学校学生的管理以堵为主,加以规范、约束、强制,而对我校的学生而言,优势在于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休闲教育体现了平等友爱、和谐,密切了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懂得享受人生,享受快乐、找回自信、发现学生兴趣、爱好特色。这样使学生置身于生活,中职德育目标贴近生活,把引导学生追求幸福、健康的生活作为终极目标;使德育内容源于生活,使德育渗透到生活的一切领域,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三、休闲教育既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又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根据多元化的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可取之处、若干潜能,各自的潜能优势不一样,古人推崇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正演变成不同等级的教育类型。因为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悦纳自己的普通,我普通但不平庸,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要自卑,努力改进。
   休闲教育不但有理智的训练,还有情感的陶冶,不但有道德的提高,精神的升华,还有兴趣的增加,感情的满足,不但有文化的传承,还有科学的创造、文艺的发明;不但有心智的改善,还有体魄的健壮;不但有真善美的赞美,还有对假丑恶的批判,不但有价值的实现、人生的充实,还有友谊的培养、生命的扩展。这种教育少了一些压力,多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管制、责备,多了一些宽容理解。
   教育也是自我教育,职校学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有的同学甚至产生了自卑感,但一样有选择坦然、乐观的态度懂得享受人生,受教者都有自尊需要心理,中职学生这种自尊需要心理更强,而休闲教育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两个维度践行道德行为规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社会实践(许多学者认为真正的教育途径就是实践)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实践内容和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而休闲教育中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是服务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在休闲活动中,学生对自己会有一个全心的认识,体会到自己的能力、技能、水平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人的自信心、自尊心。通过实施休闲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许多教师未能充分认识课外休闲教育对中职学生休闲行为塑造和道德教育的价值;休闲教育内容广泛,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实施有效的休闲教育,但现阶段教师难以达到这一点;教师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都有待改进,休闲教育的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锦中;休闲文化的道德意蕴[J];道德与文明;2003年05期
   2、 孙丽华;;影响大学生闲暇生活态度的外部因素探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