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自主合作” 的中职德育模式
构建“自主合作” 的中职德育模式
东平职业中专 吴同国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探索中职德育课教学新方法,切实提高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对东平职业中专2007学年以来德育实践进行调查和思考,探索德育“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中职德育课“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内涵
中职德育课“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从职专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通过多元课程教学途径,创设开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合作解决课堂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升德育课的素质教育功效。
二、德育“自主合作”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时代要求的思考
在知识经济已成为历史潮流的全新时代中,创造知识,拥有智慧的人才则成了最重要、最紧缺的战略性资源。而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其精神世界是极为丰富和自由的,其个性特征必然具有显著的自主特征。这种自主特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主体,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培育学生的自主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合作创新,使教育成为拓展学生精神空间的重要引擎。同时,人的精神空间又是无形和无限的,苏格拉底说过,人的灵魂是绝对自由的,这就要求学生不再囿于教师的思想樊篱,而是敢于批判、敢于想象。精神空间的拓展又与人的个性发展密切相关,没有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人的精神空间就不可能有极大的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学生当作独立、自由、有个性的主体,重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二)现代教育心理学成果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实验心理学
建构主义哲学发现了一个十分普遍的结论,“人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和描述都和观察者有关,原则上不可以将客体从观察者中独立出来后再对客体进行一种和观察者无关的纯客观描述。”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张情境性教学,同时也强调展开合作学习(集体讨论、辩论等形式)以弥补知识理解的不足,从而使知识更加丰富、深刻。同时,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他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以上心理实验为这一教学模式中的个体性教学和合作型教学相结合提供了佐证。
2、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布鲁诺的发现教学法都坚持以“自主合作”为基础的学习原则,强调高度的主动思维,注重内在动机。
三、德育“自主合作”模式的实施
我校德育教师对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学习、讨论,创新德育教学,尝试“自主合作”模式,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基本措施和方法。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意识的人,而不是需要灌注的容器”。首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且努力去唤醒全体学生的自主意识。学生的自主意识愈强,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巨大潜能。其次,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和自身发展的主体,因为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水平愈高,他就愈能充分、能动地利用外部条件去发展自身;反之,学生的自主能力发展水平愈低,他在自身发展上就愈感到无能。再次,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塑造学生的自主人格。
传统德育教学是以学生认知为主要目标的,由于教材内容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虚、假、空”成分较多,以及学生对被动认知,死记硬背,心生厌恶,其教学后果往往是:学生对概念、原理的认知是短暂的,学生为了考试被动记忆,考过就忘;学生分析、运用、解惑的能力低下;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德育功能收效甚微。所以,在德育教学中,认知不应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只是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必要铺垫。教师也必须“转变职能”,应该千方百计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一种相互激发、相互兼容、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具体操作措施要点:⑴在课堂设计和时间分配上,从原来基本上教师一讲到底转变为由“引导思考”、“自学讨论 ”、“辩论释疑”、“应用训练”来分享45分钟。⑵课堂气氛一定要宽松、民主,不惟书、不惟师,要鼓励学生吐出内心真实的声音。⑶关键点是教师设计有建设性的让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思考、讨论、辩论”的“问题”来驱动课堂进程。
2.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教学必须贴近社会现实、贴近职专学生生活,从中职生的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才能使学生有现实感和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例一,教材(指《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下同)第六章中关于“职业理想教育”内容的教学,可以联系我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及我国目前的短缺现状,说明中职生是大有可为的;可以用国家对高职招生、对中职生的有利政策及我校级毕业生升学考试情况和在全国技能比赛夺冠我校毕业生的现实素材,论证中职生“圆梦”并非是可望不可及的,引发学生萌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的主体意识。
3.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加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中职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思想特点差别显著,个体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充分体现因班(专业)因人不同而实行分别教学的原则。例一,教材第二章“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和教材第四章“不同职业对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的要求”等,各专业都不相同,要区别对待。
4.改革考查考试方法。
⑴全体师生都要树立“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观念。把“重平时轻考试”、“重实效轻分数”的思想意识渗透到教学实践中。⑵考试形式多样化,推行“开卷考试”、“写小论文”、“闭卷考试”和平时行为、成长记录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德育情况。
四、调查、分析与反思
本学期中(08年4月),笔者对东平职业中专德育课课程教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七个班260名学生,其中06 级四个班,07级三个班,调查结果如下表。
表1“你觉得上德育课时,学生有较多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发表各自见解的机会吗?”
表2“你认为课堂上‘老师讲授’的时间应该为多少?”
表3“你认为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思考、课堂作业’的时间应该为多少?”
表4你认为课堂上用于“提问、讨论、辩论”应该为多少?”
表5以下哪些教学措施将增强你学习德育课的兴趣?
(二)调查分析
1.大部分同学觉得在德育课教学中有主体感,并希望发挥主体能力。他们乐意抛弃传统教育模式,接受自主合作模式。
2.初步总结出导、学、说、做四步教学方法和大致时间分配比例。
3.自主合作模式对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已初显成效。从学生写的心得体会作文及期中考查试卷分析,可以看到学生的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心理素质有一定提高。
4.由于自主合作模式尚处探索阶段,教师们的认识、理解、贯彻运用的程度有差异,这种教学模式本身需要经过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日臻完善,所以不可能马上就有显著的效果显示。。
五、反思与建议
1.全体德育教师及相关领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实施自主合作模式是一条实现德育素质教育的现实道路。
2.对德育教学效果评价必须重视实效,无论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都应抛弃“考分标准”。
3.当今时代是一全新时代,“多方合作、相互交流、兼收并蓄、多元整合、相互融合”是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现实途径。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模式、方式、方法也需要在“开放、民主、自由”的空间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多元整合中不断改进、完善。希望各职校德育教师积极探索、相互探讨、自由交流、扬长避短,切实提升德育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构建“自主合作” 的中职德育模式.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