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改革人才机制、以实现政府社会双赢局面的若干建议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不仅是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群众的利益是具体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只有通过就业,一个人才能获得收入、安居乐业、实现价值,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也是调整经济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无论是提高就业率还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失业保障,具体操作起来都颇具难度。一方面,失业大军急剧增加,主要分为失业大学生和失业农民工两大块。以大学生为例,结合国家人事部的统计资料,由于高校持续扩招,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接近600万,加上往年未能就业的毕业生,亟待就业大军高达1000万人。
大量的毕业生充斥于人才市场、人才中介之间,苦苦寻找一些适合的职业去谋生,但是由于我国中介机构充斥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恰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这就导致了大量毕业生的悲剧。我国中介服务行业立法滞后。至今尚无一部统一的中介组织法,也没有相对完善的地方法规,中介组织的地位、责任、权利、服务对象、收费标准、赔偿制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政府管理部门在对中介服务行业实施管理时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致使执法不严,疲软无力。中介行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以西部城市重庆和沿海发达城市上海为例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差距。一是中介机构发展数量上的差距;二是中介服务行业发展质量上的差距;三是中介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上的差距。这些差距都说明中介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在西部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巨大悬殊。
部分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低,执业诚信意识不强。目前,我国比较著名的中介服务机构多是从国外引进的,如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麦肯思律师事务所、美联物业等,而本土的中介服务机构除金融、保险、证券等必须由国家进行规范管理的机构之外,则多是以小规模个体经营为主,这些经营者为了拉拢客户,获取利益,不惜弄虚作假,坑害消费者,严重影响行业形象。
行政依附性强,市场化程度低,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的弊端十分明显。目前,虽然实行了政府机关与行业组织的脱钩改革,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中介服务组织依附于政府部门,这些中介服务机构在人员上、业务上、收入分配上同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经营行为容易受到政府部门的操纵,或者因政府部门的保护而拥有稳定的业务来源,容易出现经营上的垄断,一旦脱离了政府组织,这些中介服务组织将举步维艰,其行为严重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
此时就业就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计问题,更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问题-----就业的尊严。
与此同时,中西部人才缺乏,中国人才市场配置出现了失衡与缺失。中新网3月5日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章远新今日在两会新闻中心访谈时表示,在中西部人才是非常的缺乏,地方政府要采取新的措施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而如今面临这种情况,政府却只能通过政策引导,伴以一系列的政策性鼓励,然而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价值导向的不正确,导致当代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科学规划自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因此只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就业渠道,才能转变大学生择业观。那么如何改革呢?笔者由此而提出一些想法:
成立一个由政府主导、各个高校参与、并与企业较强沟通的中介性质的机构,这个机构主要由高校毕业生和少量的在校学生组成,专门处理三方面的问题。
其一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平台,通过政府的引导,以及与企业的良好关系,机构充分掌握三方面的利益诉求,完成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为各个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并且照顾到毕业生本身的信息渠道狭窄,展现平台不够的问题。
其二 加强政府与学生的联系,使之成为一个平时的交流平台,成为一个常化机制,加强其中的交流与合作,减少二者的隔阂与不信任,实现学生乃至知识分子阶层的政治诉求,防止一小撮敌对分子的分化与离间,防止89年悲剧的发生。
其三、为在校学生提供一些锻炼平台,使得他们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前能够充分的锻炼自我,以使以后能够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同时要在工作中体现4种工作机制:1流转机制、通过规划来确定毕业生在某地,比如中西部地区,工作5年,或者更少,可以调动到东部工作,当然可以本着自愿原则,是否继续流转。这样既可以解决某些地区,某些企业的燃眉之急,同时又可以在解决了广大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的同时,扩大了学生们的见识,强化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2 三联机制 即密切联系广大毕业生的以后所要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它们的利益诉求。同时,也与广大高校和政府密切联系,实现由企业提出需要,高校提供人员,政府提供决策的机制,并形成一个常效的机制,把企业、政府、高校、个人统一的融合在这个统一的体系之中------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才体系-------既反映了市场规律、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 再培养机制 在这个体系中作为人才能够有组织的参与到市场体系中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有组织的回到高校再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提高。4舆论机制 这个体系可以说统合了所有的社会精英,所以说也就统合了所有的社会舆论资源,而组织则要实现对内民主,对外集中统一,做到一个声音对外。
不仅如此,在工作中还要坚持9大原则: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开放、自愿、流动、协作、党的领导
如果实现这个人才机制,意义会很重大。首先政府会更好的掌控全国的人才资源,宏观调控能力空前加强,对应对我国人才资源不均衡和人才外流问题有重大意义。对企业来说,能够持续的获取所需要的人才资源,从而突破其瓶颈,获得更大的发展。对高校来说,可以获取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理论实践渠道,实现学术与利益的双赢。同时还可以通过它扩展自己的影响,实现更多的利益诉求。对个人来说,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能够更好的锻炼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社会来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以及社会的稳定,增加了人才资源储备。对我国来说、它为人才提供了一个就业与培养平台,加强各方面的联系,集合精英阶层的力量,扩大我国的竞争力,也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人才的流动,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