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教育教学 >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日期: 2010/12/18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农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极为严峻。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养一大批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村实用人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农村中依靠科技致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的能工巧匠型人才,以及在种养植、加工、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和经济能人,是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新型农民。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困绕,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据我局统计,目前成武县12个乡镇共有种植业能手3500人;养植业能手1500人;能工巧匠1690人;农村经纪人210人;农商业者825人;其它800人;因此估计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能够有8525人左右;在这些实用人才中获得国家农业资格证书的150人,获得绿色证书的3574人,中专以上学历的184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1910人。但是,这8千余人与我县总的40万农村人口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只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2%,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全县农村小康生活建设的需要,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刻不容缓。
   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总体现状上的落后性。具体表现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不足、密度不够、结构失衡。农村实用人才在各产业的分布结构不尽合理,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人才严重不足。二是培养开发上的盲目性。在开展培训开发工作时,有时头发胡子一把抓,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进行一锅煮,缺乏培训的针对性;有时一哄而上,培训什么就推广什么,导致了一些不合理的投资浪费。三是管理服务上的滞后性。实用人才管理手段落后,社会认可度低,使用上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了人才资源不足和浪费现象的并存。四是思想认识上的狭隘性。对开发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谈到人才,往往把眼睛盯在高精尖人才上,却忽视了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村人才。
   农村实用人才是离农民最近的致富能人,对农民的带领和带动作用最直接、最具体,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现状,为促进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壮大,现提出以下四点粗浅建议:
   (一)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目前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各届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年轻人忽视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对此,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工作。一是选好教育培训的内容。建议按照“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相对较为成熟、先进、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二是在普通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发放普通毕业证书的同时,对那些不再深造学习的毕业生开展一定时期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然后再让其进入社会就业。三是通过各种协会和中介信息机构把农村实用人才凝聚起来,真正形成人才智力优势,为发展区域性农村经济提供坚强有实力的人才支撑。四是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投入的有关涉农培训资金,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二)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引导扶持。充分认识扶持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扶持力度。以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贡献率为标准,选拔农村突出的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鼓励他们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对拥有农村实用技术的人才给予政策方面的扶持,如在工商登记、资金借贷、三农物资、畜禽防病、新技术推广、再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倾斜。
   (三)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宣传示范。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因此可以大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