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才有成功的可能
火红的七月,悄悄孕育着丰收的季节;葱郁的季节,默默耕耘于人生的七月。
假期伊始,我便找到了一家帮忙提供需求家教者信息的机构。片刻,机构的负责人便将全部需求者的信息递给了我。经过第一眼的快速阅读后,我猛然回头,吃惊地发现其中竟已有将近一半的需求者需要的是“高中数理化”方向的教师!曾经三年的“文综”生活,已经让我和“理综”形同陌路了。面对如此
“边缘化”的科目,我只得作出了退步。无奈,只得忍痛将这将近一半的实践机会轻轻地划掉了。而第二眼的仔细阅读过后,我又不得不再次割舍掉了将近剩余中的二分之一机会。原因是我并无“多年的教学经验”。
经过两关沉重的打击后,我并未气馁,而是鼓足勇气继续往下看。我暗暗地想:“可能接下来我还会同样丧失将近一半的选择权吧。”可结果却竟然还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乐观。仅仅一条“资深教授、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就使剩余的十几位需求者迅速地锐减到了四位。“现在,我不得不尝试一下做了十多年的选择题了。”我暗自苦笑道。不过还好,经过三关的“被选择”以后,现在我终于有一定的主动选择权了。
最终,我选择出了两个可以尝试的选项。一个语文,一个数学。经过和负责人进行短暂的沟通后,毫不犹豫地,我先拨通了需求语文家教者的电话。谁知,电话那头传来了温柔的声音:“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稍稍等待,我再次拨通了手中的号码。可那头回答依旧。啊?!看着手中握着的唯一一根希望稻草,我的心微微跳动着。也正是在此时,我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那些人才市场上那些求职者焦灼与渴求的眼神。
收起微微跳动的心,我再次按动电话键,轻轻地拨通了手中唯一的号码。一秒、两秒、三秒……我静静地等待着。终于,在铃声响了十多秒后,电话终于通了。我深吸一口气,尔后又以连自己都不易察觉的声音轻轻呼出。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镇定而又热情地打了招呼并说明了通话目的。接下来,电话另一头的家长便问道“你大几了?英语过没过四级啊?”顿时,我想到了同学曾跟我说的话,“其实找工作的时候你不必像平时那么呆板,比如问你四级过了没有?你大可回答‘过了’反正他也不会查去。”想到这,我笑了笑。口中情不自禁地说道:“对不起,我的大二生活刚结束,且刚刚考完四级。目前还不知道结果。”说完,我并不后悔。我认为我保留住了更重要的东西。紧接着,电话另一头的家长又问道:“你是本科生吧?一本生还是二本生啊?”“我是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名二本生。”我一五一十的回答道。紧接着,电话那头以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声音说:“对不起,我想给孩子找一个一本毕业的家教老师。”此时,我大脑快速的搜索着。在我的记忆中,似乎刚才在看这位家长定下的要求中并没有如此严格规定而只是规定了“本科以上”就可以。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冷静而又动情地说:“虽然我还不是家长,但我却能明白家长那种盼望孩子成才的那份心情。所以您总想千方百计的给孩子找一个最好的家教,对吗?”“是”家长的回答简短而干脆。此时的我反而一下子放松了下来,继续不紧不慢地说道:“谢谢您的坦诚。但我却觉得比起一个人的学历来,他对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更重要。您觉得呢?”“话是这样说,可是……”我听出了家长的犹豫和担心。待家长说完,忙说道:“一本和二本都属于本科。虽然二者可能因为自身专业特色的差异而学习着各自不同的内容,但我想您最终的目的是想通过请家教而使自己的孩子学有所获或有所提高吧。而我现在所学的专业就是小学教育,我们平时开设的课程也都是和小学生的教育息息相关的。我想我们初教院的学生教您的孩子可能会比一本的非专业学生起到更好的效果的。您认为呢?”“道理是这样。但你就能保证让我的孩子有很大的提高吗?”家长不放心地说。“对不起,我不能保证您的孩子有很大的提高,但我能保证您的孩子学有所获并能有阶段性的提高。另外,我还能保证的是自己会用自己的热忱和责任感用心的去教您的孩子。”我如实的回答。一时,电话那头沉默了。我怕家长还有顾虑,便亲切的说道:“您还有什么顾虑,尽管说吧。”终于,家长提出了问题最后一个问题:“你能按时到吗?”“如果我能够被您认可并且时间合适,虽然得做两三个小时车,但我一定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到达的,这是我的基本职业道德。”我说。“不知您希望我在什么时间……”未等我说完,电话那头的家长却问:“你不是附近(海淀)的吗?”我再一次如实地回答了。“那还是算了吧,我预定的是晚上八点后。”语气坚决而不容商量。片刻时间,我仔细的考虑了一下自身的条件后,惋惜的说:“在这个时间内,我可能真的比较困难。那么最后再次谢谢您,打扰了。”
就这样,历尽重重“打击”(主要是心理上的)与考验,即将抓住的机会却在转瞬间飞走了。但我并不气恼,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若想要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并不是易事——它不仅需要我们有基本的职业道德,而且需要我们拥有渊博的(专业的和边缘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而知识和经验的获得又依赖于平时勤奋的读书和学习。此时,我不禁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人类需要读书,教师更需要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一个优秀的教师是用终生来备课的。”
当然,我更不后悔,因为通过这次小小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事不放弃不一定成功,但如果放弃了,就会连成功的可能都会失去。在保证道路和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只有学会不放弃,尽力去抓住每一次微小的机会,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为了自己的教师梦,我将继续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在压力和挑战面前不轻言放弃,在脚踏实地中不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