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大学生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大学生创业,有梦想、有激情,然而真正能够生存下去,稳定经营,持续发展却异常艰难、曲折。其中原因复杂,但是创业者缺乏必要的能力和相应的经营管理知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理想能否变为现实,年轻的创业者怎样才能实现心中的光荣与梦想?在这个充满创业激情的年代,创业教育在“象牙塔”中应运而生。
“创业教育,将成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
权威数据显示,21世纪全世界将有50%的大中专学生走上自主创业道路,年轻人将成为未来创业的主体。受全球经济发展影响,我国目前也正处于创业活跃期,平均每百人中有12.3人在创业,这些创业者的面孔也正日趋年轻,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自主创业大军中,成为创业洪流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大学生创业,有梦想、有激情,然而真正能够生存下去,稳定经营,持续发展却异常艰难、曲折。其中原因复杂,但是创业者缺乏必要的能力和相应的经营管理知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理想能否变为现实,年轻的创业者怎样才能实现心中的光荣与梦想?在这个充满创业激情的年代,创业教育在“象牙塔”中应运而生。
从就业教育到创业教育
“以前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是就业教育和指导,告诉他们应该掌握哪些职业技能,培养哪些职业素养,但是今天,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就业教育,还应当拓展到以创造、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创业教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管理培训学院副院长熊飞指出,大学要成为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摇篮和“创业者的熔炉”,就要教会学生创业,而创业教育正是创业成功的有力保障。
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通过相关的课程体系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业能力,使其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讲,大学里的创业教育主要针对大学生创业,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
“没有创业,哪来就业?”在看待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关系时,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毕少菲亮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他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再靠大办国有企业的方式来解决就业问题已经是完全不可能的了。通过创业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无疑会是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办法。
据了解,大学生创业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硅谷大批“学生”企业的创立和成功创业有力地刺激和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创业教育也在此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深受重视,发展颇具规模。一些学校甚至以专注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作为学校的策略重心及竞争优势。
与西方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学校园里创业教育严重缺失。熊飞认为,正是在过去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过分地强调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造成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就业需求关注不够的现状。据他分析,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面临就业问题。当一些学生转变观念,选择独立创业时,才发现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这时往往造成一腔热情却无所适从或是创业之后很快失败的局面,他说,“这恰恰凸显出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创业教育缺席,第一推动力不足,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各高校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成为最早为本科生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2002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经济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之后,又有一批院校紧随其后,纷纷开设各种指导学生创业的课程和培训。2003年10月底和2004年5月中旬,教育部高教司先后组织举办了两届“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300多名教师接受了培训。目前,高校创业教育正伴随创业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
尽管姗姗来迟,但是我们还是欣喜地看到,创业教育正渐渐走进大学校园。
创业教育,能教会我们什么
创业教育,真能教会我们如何创业?第三本教育护照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去向投资人寻求投资。”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常常会因为有了一两个大客户而高兴,但是这样风险非常高。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分篮装蛋,分散客户。”
“不要过早追求利润,过早地实现赢利就是在大量地缩减对技术的投入。”
……在北航的创业教育课堂上,著名网络搜索引擎百度公司创始人、总裁李彦宏娓娓道来,以亲身经历向充满创业理想的大学生讲述企业创业成功的要素。新颖、独到的观点令年轻的创业梦想家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创业教育会有助于创业企业的顺利产生和发展。”据熊飞介绍,完整的创业教育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及创业有关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是学生决心创业,建立企业的过程中,学校创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其进行创业计划指导,为创业者排忧解难,提供相关帮助,协助其顺利开业;第三阶段是开展创业咨询、跟踪辅导、开业指导和服务,促进创业者创业成功,使创业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
由此看来,创业教育应当贯穿企业从无到有,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据哈尔滨工程大学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王永友介绍,一般来讲,创业教育核心内容包括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三个部分:
创业理论主要是对创业活动、创业过程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些构成要素既包括创业的主体――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经理人,也包括创业的客体――创业机会、创业环境、创业过程的组织模式等。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些要素的特点、作用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创业人员掌握创业的有关基本知识,理解创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减少创业的盲目性。
创业实务是对创业程序的分析和研究,是创业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创业经验的积累、创业素质的培养、商业机会的选择、创业计划的制订、创业企业的建立、创业成果的收获等。这是创业的一个完整过程,互相衔接,互相影响,正确理解和认识每一程序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帮助创业人员培养创业意识,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念,认真把握每一个创业环节,促使创业合理运行。
创业实践是创业理论与创业实务的具体应用,主要是对创业方法的分析和研究,它包括创业融资、创业策略、风险投资、市场营销、创业管理等。创业实践注重具体操作,解决如何创业的问题,它为创业人员提供了创业运作的基本方法、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如果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都能够接受这样的创业教育,必然会加快整个创业进程,少走不少弯路。”熊飞说。
创业教育亟待完善
目前在我国,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仅处于起步阶段,还没能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以下几方面亟待完善:
首当其冲的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各高校里,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和培训的教师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另一类则是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老师。这两类师资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自身缺乏创业经历,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纯知识的讲授多于实战中的真知灼见,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可是创业教育又偏偏特别注重实践和实务,若没有亲身感悟,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把握创业的精髓和实质。
那么究竟由谁来讲授这门课程最为恰当?王永友认为,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据目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的成功实践,创业教育师资体系的构成要素应当多元化,可包括经济管理类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创业投资家等六个方面。
据了解,在美国一些创业教育开展得较好的院校,专职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教师也不过一两人,绝大部分师资来源于从校外各领域聘请的“创业导师”。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管理培训学院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他们聘请的十位“创业导师”大多是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佼佼者,丰富的创业经历使他们的讲授贴近创业实际,生动而发人深省,深受学生欢迎。
除师资外,我国各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也急需科学化、多样化。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目前许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采取了开选修课的方式,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普遍较为单一。一些学校只有一门类似《创业管理》的课程,而且往往是从学校原先企业管理类课程“改头换面”而来,用北航创业导师、原恒基伟业副总经理范坤芳的话来讲,从这样的创业课堂上传递出的更多的是如IBM、惠浦等大企业“兵团式”的作战原则、作战方法,而实际上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小企业,因此创业课程应围绕“如何创办你的小企业”开设,讲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壮大之道。此外,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应当多样化,除现在常见的课堂讲授之外,还应当采取活动开展、案例研究、混合讨论、模拟创业等多种形式,为学生与创业企业家面对面深入沟通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开放的讲堂形式,使学生了解创业是怎么回事,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创业是发现机会并付诸行动的过程,是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充满坎坷。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智慧,更需要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创业教育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它需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需要创业教育工作者的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