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地理科学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研究分析

地理科学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研究分析

日期: 2024/8/24 浏览: 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心怡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摘要: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由于人们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合理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导致因气候变化异常引起的灾害事件越来越多。而在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不同自然事件的空间分布以及变化机理,所以深入分析不同气候变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事件的空间分布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在地理科学视角下气候变化研究现状,之后结合这种现象对推动气候变化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地理科学;气候变化;研究热点
  
   前言:在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气候的异常变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升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而且当前由于气候异常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数量在不断增多,并在未来将愈演愈烈。所以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对气候变化进行预测能够有效规避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地理科学视角下,对气候变化进行深入研究。
   一、地理科学视角下气候变化研究现状
   (一)当前主要研究力量分布
   目前我国相应的研究力量凭借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平台,从项目的具体申请数目来看,总量较高的申请单位提交项目数量约为609个,占据整体数量的32%左右,其中主要包含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以及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实力较强的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这些机构都是研究气候变化分布的主要力量。
   (二)研究热点分析
   根据当前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书标题中能够对这些热点进行全面分析,文章通过对1921份申请书标题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生态、生态系统等词语的出现概率最高,分别是131与210次,响应、机制、变化、影响等词语次之,出现的频率均在70以上。上述结果表明,在地理科学视角下,与气候变化研究有关的主要方向集中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响应过程。当前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往往包含比较明显的生态环境阈值,这就导致气候的变化会对人类生活造成直接影响。比如在东北地区分布的冻土地带为例,在全球气温持续升高的过程中,会持续加速冻土的融化速度,并将冻土层中常年封存的碳带到大气中,进而加剧气候变暖[1]。
   二、地理科学视角下如何推动气候变化研究的分析
   (一)重视研究力量的区域均衡
   我国在2000年以来就十分关注气候变化对不良气候的影响分析,在相关人员持续努力的过程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力量分布不够均匀,而且高校科研力量较弱,主要研究力量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这虽然能够将研究优势集中,但是会导致研究力量不够均衡。所以,在后续的研究中,相关人员需要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科研人才培养,组建专业的科研人员队伍,吸引科研人员将力量投入到不同地区,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科研人才的扶持力度,给予他们丰厚的资源。而且管理部门需要重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课题选题咨询业务的开展,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丰富的研究渠道,并在日常工作中向科研人员进行宣讲,为他们解决申请书撰写、资助导向等问题,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科研人员进一步了解自然科学基金的申领方法,促使科研人才通过实践项目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而提升不同区域的科研力量[2]。
   (二)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从目前我国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是一个相对专业且复杂的领域,这项研究为社会带来的影响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对这个领域研究过程管理人员需要持续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避免单一学科研究造成的缺陷。比如在对环境进行记录时,常见的代用指标包括洞穴石笋、湖泊沉积等,不同的代用指标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缺陷,所以在对环境记录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以便对当前的气候环境进行全面剖析。同时,在科技发展过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在对气候变化进行研究时也需要重视这些技术的合理应用,通过构建有效的分析计算模型,对当前环境的历史状态进行仿真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对气候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推动气候变化研究从传统的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3]。
   (三)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
   地球上的气候系统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型系统,其范围大、作用时间长,并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所以之前的地理科学中对气候变化进行分析,属于对气候变化的宏观分析,主要集中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这种方式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未来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当前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应该从微观入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而对这方面的分析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需要从现实角度出发,将相应的研究结果转化为能够对法律法规、科技产品以及生产等方面进行切实指导的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降低气候变化对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这需要相关人员紧跟我国发展规划,在发挥学科融合优势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成果转化工作。
   结束语:综上所述,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但是由于气候系统存在的滞后性,气候变化对未来的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重视科研力量的均衡分布,并持续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研究成果的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高阳,王晓锋,熊巨华,等. 地理科学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研究实践与思考[J]. 地理研究,2023,42(10):2817-2826.
   [2]许吟隆,赵明月,李阔,等.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3,31(8):1155-1170.
   [3]包文,段安民,游庆龙,等.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24,20(2):158-1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