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与对策分析

日期: 2021/2/7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学院 纪师

摘要:城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与最终表达,其对城市的对外展现与对内的精神人文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中小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却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日益暴露出许多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介绍城市公共艺术对于城市发展建设的作用,对当前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所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对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发展
  
   前言: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与城镇发展速度的提升,中小城市的建设开展如火如荼。然而中小城市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借鉴先进城市的成功案例,却逐渐丧失了对自身地域特色的表达,不仅容易在开展对外交流时难以给人留下独特、深刻的印象,更会为本城市生活居民带去尴尬与困扰。若要转变中小城市“名片”同质化、模糊化的问题,从而将城市的文化发展建设带出瓶颈,则需要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师多加探索,提升城市公共艺术的独特性、人文性、艺术性等特质的呈现[1]。
   一、城市公共艺术概述
   1.城市公共艺术价值
   城市公共艺术在大多数人的理解的当中是美化城市的一种装点设施建设,并不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据主导作用。然而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与规划不仅能对城市的建设起到美化的作用,更是作为城市形象与内涵的表达对城市的对外沟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它的设计与开展还能对城市的居民起到城市精神建设、宣传与推广的作用,对于城市居民增强城市精神解读和进一步发扬城市精神也有着良好的促进。因而城市公共艺术的的设计与规划并非简单的艺术作品的罗列和对切,它的设计开展应当以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出发,紧密的贴合城市发展精神倡导与追求,以真正连接城市居民思想,对城市居民精神面貌切实起到引导带动作用为目的来进行。只有如此,城市的建设才能更具特色,其发展也能在鲜明城市特点下进行开展,城市公共艺术的价值才能被突显[2]。
   2.城市公共艺术分类
   城市公共艺术并不仅是雕塑与雕像的堆砌,其表现形式可以更加丰富且多样。公共艺术从形式范围上包含摄影艺术作品的张贴、园林修剪艺术的呈现、雕塑雕像的布置、壁画、涂鸦、广告影响的设置、当然它还涵盖音乐、影响等多种感官角度的表达;在功能上看来,城市公共艺术还可分为艺术欣赏性设计、实用休闲性设计、庆祝纪念性设计,这些公共艺术设计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里,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布置提升了层次感,并强调了功能性的区分,使得城市的建设更加智能化、任性化、个性化,是城市建设发展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二、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现状
   1.盲目跟风,缺乏地方特色
   由于中小城市建设发展起步较晚,对于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开展缺乏经验,而城市建设过程中,借鉴发展迅速的大城市的经验较多,故而其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干脆也生搬硬套大城市设计,殊不知,如此“省事”的操作将会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形成无形的阻碍。城市的公共艺术规划与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特色的“名片”,是城市面向外界展开沟通与贸易往来的重要门面,有特点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较易让外地游客或考察人员印象深刻,但无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则对城市的发展起不到正面的作用。现今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多雷同,且套用的大城市的设计特点与中小城市的地域发展特点多有出入,很多设计理念被搬到中小城市后显得不伦不类,而中小城市本身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却被这样的“外来和尚”所遮蔽、掩盖。城市印象太过模糊,不仅对城市旅游发展造成阻碍,更使城市的对外交流陷入被动,因而地方特色必须成为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理念。
   2.审美粗糙,缺少代表性作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审美也得到了日益的提高,然而中小城市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中还是以巨石刻字或雕塑堆砌为主,属实是当今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一大弊病。巨石刻字本身是原生、自然的意向的表现,但巨石随处可见的公共艺术作品则未免显得过于敷衍;除此之外,不锈钢材质的雕塑的滥用也已经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即便其初始寓意是为了烘托城市发展的科技感、现代感,但其作品主体空泛,于文化宣传无益,久观更易使人产生浅薄、庸俗之感,实在不是城市公共艺术中“艺术”二字的良好体现[3]。纵观中小城市的公共艺术作品,多以雕塑堆砌居多,既缺乏精巧设计,有没有独特寓意,更谈不上为城市代言,更多的像是为装饰而装饰,而于装点作用而言,又可谓粗糙至极。如此设计不仅对城市对外宣传、交流无甚作用,更令本城市居住的市民心生厌烦,毕竟没有人不愿意家乡装点美丽、大方。
   3.理念单一,人文推动性不足
   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不仅在对外连接上具有突出的作用,在对内促进城市居民家乡文化认同,发扬家乡精神上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所传递出的精神面貌应该是鲜明且具有特色的,如此,各地人们的风貌才算是百花齐放,国家的城市建设也能够实现层次丰富,内涵多样。但如今中小城市在公共艺术作品上不仅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体现的过于单一,不但缺少浓烈的地方发展特色,其堆砌的所谓艺术作品更是缺少与城市居民精神意识的对接。城市原有居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同时也是城市成长建设中的一份子,然而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的设置却并不注重居民归属感的实现,使得有着城市美化功能的公共艺术作品脱离了城市发展精神本身,而公共艺术作品缺乏与城市居民的精神交流最终导致了本城市人对于这类作品,设施的无感,不可不谓一个巨大的讽刺。
   二、中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提升对策
   1.加强地区历史文化的挖掘
   城市发展不同于工厂的生产线,千篇一律的建社于内不能为居民带来幸福感,于外也不能对城市走向更大舞台提供促进,因而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设计者必须以发扬城市特色为核心开展设计工作,以让城市在鲜明的特色建设中走的更加长远。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几乎每个城市都拥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与独特的文化底蕴,即便在当今强调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的表达中也不改泯灭这些传统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气息,尤其是中小城市在经济发展上可能不如大城市突出亮眼,城市建设中就更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来突显自身的不同[4]。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者也要在设计创作中多找寻城市的形象特点,多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如江西吉安就以庐陵文化为城市建设规划的文化核心而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公共艺术设计,这让吉安这座城市个性更加突出,发展更加亮眼,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者们还需多以这样的案例做以借鉴。
   2.提高地区建设文化艺术性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无论如何也逃不出设计的艺术性,而当前中小城市的公共艺术作品布置敷衍,艺术性极度缺乏,极容易为人们留下浅薄无特色的印象且这样的印象极其不利于中小城市的发展,更妄论能使城市在众多高度雷同的城市中脱颖而出了。对此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者要多做反思,例如粗糙巨石刻字的设计可否转为镂空的雕塑,至少比起大同小异的石头摆置而言,镂空雕塑更能传达出丰富的内容和具体的意象;且当今时代是现代化与文化发展齐头并进的时代,不锈钢材质的“科技腾飞”的单一城市精神已然过时,比起对工业发展的强调,人们更加希望在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中看到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因而柔和的、富有艺术气息的艺术作品更能让人们感到舒心。此外,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不仅仅是公园、广场上的雕塑堆砌,它还可以以更多的表现形式为生活在该城市的人们带来感染与触动,例如墙壁涂鸦、个性园林绿化、地铁站等公共交通布置,它们都可为城市的发展增添颜色,从而传递城市面貌与精神。
   3.提升地区人文精神的促进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不仅具有美化城市,对外展示城市的功能,更肩负着促进城市居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然而很多城市公共设计者在设计创作伊始却忽略了这一设计核心与初衷,过于强调设计者艺术设计的动机反而导致了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与城市气息、人文特征的分离。而城市公共设计一旦与城市居民的精神交流失去连接,其建设与开展对城市主体——人也就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意义。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对于中小城市建设的持续破坏,城市公共艺术设计者应在设计开展前多花时间对城市人文进行体验。每个城市的气息不同是因为构建这个城市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思想与所追求的精神,这与城市的历史有关,与城市的发展脚步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未来。因而设计者要多加感受所设计城市的独有气息,并参照城市的发展主张,人们对于城市精神的解读进行公共艺术设计,使其能够实现与城市居民的精神互动,并对城市精神的引导与激发起到相应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城市公共艺术作为城市风貌的展示媒介,其开展的效果的好坏不仅决定着外界对于城市建设的印象,进而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导向;更可对城市内居民的生活、工作态度产生影响,从而限制了城市精神的推广与发扬。因而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开展必须综合考虑公共艺术建设的地方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以保证城市公共艺术对于城市发展的正面促进,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建设、发展起步较晚,更需要城市规划建设人员对此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晓玮. 青岛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 包装工程, 2019(16).
   [2]程狄. 基于新媒体公众平台的交互性数字公共艺术设计与实践——以中国画为例[J]. 电视技术, 2018, 42(09):130-133.
   [3]金世强. 公共艺术设计如何因地制宜[J]. 神州(上旬刊), 2019, 000(024):50-51.
   [4]尚媛, 荆福全. 沈阳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共艺术现状与工业遗产文化特点分析研究[J]. 芒种, 2018, 000(005):P.123-1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