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论CAI中电场变化的模拟描述

论CAI中电场变化的模拟描述

日期: 2015/12/12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重庆市忠县职业教育中心姚富华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日益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使知识的传授方法更趋多样化。在物理教学中,将CAI应用于电磁学、分子运动学等抽象知识的教学时,可以通过CAI课件的模拟演示,将微观抽象的东西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变无形于有形,使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知识,进而突破难点。有关电磁学的教学,经常涉及到电场的变化,那么,在CAI中怎样模拟描述电场的变化呢?下面浅谈笔者之见:
   一、电场的形象化描述
   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人们引入了电场线。用电场线描述电场时,电场的疏密可以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即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处电场强度小。在讲解电场线时,我们应向学生澄清以下问题:
   1.电场线是为了使电场形象化而假想的线,它是描述电场的重要辅助手段,并非真实存在的线。
   2.任何两条电场线之间的地方也存在电场,也有电场线。电荷周围任何一点都有电场,都可以画出电场线来,但我们通常只画几根能反映其基本特点的电场线就行了。
   3.不同的电场,场强的分布不同,它们的电场线的形状也不同。
   4.用电场线表示某一电场时,电场线的疏密可以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即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的疏处电场强度小。这是对同一电场而言的,它表示同一电场中电场强度在空间(不同位置)的分布特点,可以从电场线的疏密变化中反映出来。由于画电场线只画几根代表线,因而,对于不同的电场,通常不以电场线的疏密来比较和判断它们的场强大小。
   二、CAI中,电场变化的模拟描述方法
   当电场(随时间)发生变化时,怎样描述其电场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呢?常见的方法有两种:
   1.通过电场线的增减(密度改变)来模拟描述电场随时间的变化。
   2.通过电场线的粗细改变来模拟描述电场随时间的变化。
   三、论用电场线的增减模拟描述电场的变化㈠成因:
   用电场线的增减(密度改变)来模拟描述电场随时间的变化,是基于“电场线表示某一电场时,电场线的疏密可以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即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的疏处电场强度小,”这一方法为基础,从而形成了在CAI中用增加电场线(密度增大)来表示电场强度增大,用减少电场线(密度减小)来表示电场强度减小。也就是:既用电场线的疏密来描述电场在空间(不同位置)的强弱分布,也用电场线的疏密改变来描述电场(随时间)的强弱变化。
   ㈡两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及其比较:
   1.用电场线的密度倍增和倍减分别表示电场强度的增大与减小。例如:模拟一匀强电场的逐渐减弱(见图1),甲图中减少标有“4”的电场线后,密度减小一倍变为乙图,乙图中减少标有“3”的电场线后,密度减小一倍变为丙图.....通过计算机依次将乙图替代甲图,丙图替代乙图,
   丁图替代丙图......从而就出现电场线逐渐减少的视觉效果。反之,依次用电场线多的替代电场线少的,则出现电场线逐渐增多的视觉效果。
   采用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替代图中的电场线与被替代图中不消除的(或原有的)电场线能完全重合,因此不消除的(或原有的)电场线将出现静止不动的视觉效果,与增减(动)的电场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生动的增减效果。
   采用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电场线的根数变化较大(基本上是倍增或倍减),往往会形成“突变”的感觉。而描述电场随时间的变化通常是要让学生观察电场“渐变”的过程和引起这一变化的相关因素。
   2.用电场线的密度逐渐增大和减小分别表示电场强度的增大与减小,即让电场线每次增减的根数少一些,从而避免产生“突变”的视觉效果,以克服第一种方式的不足。
   但用这种方式却又产生一个新的不足之处:由于电场线的密度(电场线间的距离)不是倍增或倍减,因而替代图中的电场线与被替代图中不消除的(或原有的)电场线不能实现重合。见图2,乙中的电场线不能与甲中任何一组电场线重合,丙中的电场线也不能与乙中任何一组电场线重合......因此在演示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晃动感,形成“原有电场线消失后,新的电场线产生”(替换)的视觉效果,而增减的视觉效果则不理想。
  
   甲乙丙丁
   图2
   ㈢用电场线的增减模拟描述电场的变化之不足:
   用电场线的增减模拟描述电场的变化,两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有以下共同的不足之处:
   1.在模拟描述电场逐渐减弱时,为了保证有一个“较长”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观察,则开始的电场线根数要很多,(模拟描述电场逐渐增强时,则最后的电场线根数要很多。)而太多的电场线又有碍于学生观察引起电场变化的相关因素。例如:在静电感应现象的模拟中,电场变化的相关因素是感应电荷的定向移动,即变化的电场中还有模拟的电荷在做定向移动,若太多的电场线,则势必影响学生观察引起电场变化的这一相关因素,从而不能达到CAI的模拟演示目的。
   2.通过电场线的增减(密度改变)来模拟描述电场随时间的变化,将会出现“一些地方在电场强度增大后才有电场线,有的地方的电场线由于电场强度的减小而消失”的情形,容易使学生产生:“电场中有的地方没有电场线”的错觉,从而对学生理解“任何两条电场线之间的地方也存在电场,也有电场线,电场中任何一点都有电场,都可以画出电场线来。”造成障碍,形成误导。
   3.容易使学生错误理解“用电场线表示某一电场时,电场线的疏密可以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即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的疏处电场强度小。”这句话的适用条件,造成学生将“用电场线的疏密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延伸到两个电场(变化前后的电场)的比较,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两个电场的强弱之分是通过它们电场线的疏密来判断,从而使定性问题复杂化。
   4.容易使学生把“电场在空间的强弱分布”与“电场(随时间)的强弱变化”混为一谈。
   四、论用电场线的粗细改变模拟描述电场的变化
   在CAI中,通过电场线的粗细改变来模拟描述电场强度随时间发生的改变,主要用于电场的强弱发生改变时,电场线的基本形状保持不变的情形,而中师、中专、高中物理学中所涉及到的电场变化基本上是这种情形。用电场线的粗细改变来模拟描述电场的这种变化,表现出以下优势:
   1.电场线的粗细变化能生动模拟电场强度随时间的“渐变”过程,因为在CAI中,电场线的粗细逐渐改变是很容易实现的。
   2.由于这种方法所用的电场线较少(见图3),从而使画面中有大量的剩余空间,能方便的展现引起电场变化的相关因素之改变,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CAI的辅助教学目的。
   3.学生较容易理解电场发生变化的前后,是两个不同的电场,我们通常不以电场线的疏密来区别两个场强不同的电场,用什么来区别呢,顺理成章,用电场线的粗细来区别两个具有相同形状的电场线、而场强不同的电场。
   4.它能促进学生进一步领会:无论电场强弱如何变化,电场中任何一点都有电场,任何一点都可画出电场线来,只是不同的电场,其场强大小不尽相同而以。
   5.在电场改变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瞬间)的电场,在空间的强弱分布仍然遵循“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的疏处电场强度小”的规律。在电场改变的过程中,电场线粗的时刻表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细的时刻表示电场强度小。前者是用电场线的疏密描述(某时刻或静止时的)电场在空间(不同位置)的强弱分布,后者是用电场线的粗细改变描述(某空间位置的)电场随时间的强弱变化,学生能够理解两者的不同,不会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产生障碍。
   6.“用电场线的疏密描述(某时刻或静止)电场在空间(不同位置)的强弱分布”与“用电场线的粗细描述(某空间位置的)电场随时间的强弱变化”并不矛盾,它们描述的是两个不同的物理内涵。
   综上所述,在CAI中,用电场线的粗细改变模拟描述电场的变化,优于用电场线的增减模拟描述电场的变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