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日期: 2014/11/13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泰州市刁铺中心小学 王洁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语言表达能力作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的必备技能,直接决定着知识、文化传播的能力。此外,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信息交流、增加情感、增进艺术的表现力等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于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兼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语文,语者,口头表达;文者,书面表达。”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为“重文轻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着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 从教材角度进行分析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常是语文教师按照教育部指定的语文课本教材中的任务进行备课,等到上课的时候,将自己备课的内容进行复述,然后再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课上小测验或者考试来检测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对于新词汇的教学方式也仅仅是要求学生会读会念即可,不要求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或者引申义,由于其语言方面的培养不够充分,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切实的提高。
   (二) 从教学方法角度进行分析
   逻辑思维训练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能够保证其表达的清楚性和流畅性。此外,语文课堂的内容必须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的某些原因常常将其忽略。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师就不会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学生采取相关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在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不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训练,也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培养小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策略
   (一)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言氛围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学生课堂课堂表现不活跃,不能够积极发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语文教师方面的。由于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的过于严肃,使课堂的气氛过于紧张、压抑、沉闷,给学生造成了内心里的恐惧和压抑,致使其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而更无法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摆正自己课堂教学态度,通过合适的方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尽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打破传统中以教师为主,学生处处都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做的师生关系,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一改以往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应该尽量和同学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朋友”关系,让学生内心充分地感觉到教师的和蔼力和亲和力,只有这样学生才敢在课堂上大胆的畅所欲言;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在交谈的过程中,要以幽默、亲切的语气,委婉的和学生进行交谈,这样既可以培养师生间的良好关系,也可以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 帮助学生建立语言表达的欲望
   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是教学方法中最关键的一种,其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自主性学习,这样他们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活跃,因此,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大程度的提升。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表达的欲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教师在课下的备课中,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课堂组织一个即兴的话剧表演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激发他们回答问题及发言的欲望。
   2.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合适的手段来引导学生自由的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同学们交叉回答,通过这种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们团队协作的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的采用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训练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 充分开发和利用家庭和社会的资源
   家庭和社会作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第二个“学校”,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给学生灌输“课堂无处不在”的观念和思想,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有效的利用家庭和社会中的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通过在家庭和社会中各种各样不同语言环境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社会、家庭三者之间要紧密合作,通过学校良好的教育方法,社会和家庭为其提供良好的语言表达练习的平台,充分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 总结
   新课改形势下,小学语文教育不能够仅仅的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要以学生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并借助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训练的环境,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创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 唐庆平,周晨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学术研究,2013,(11):89-90.
   [2] 尚晗.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科技教育,2014,12(1):102-103.
   [3] 吴翔.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J].教学研究,2014,(3):51-5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