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以生为本、按需供教,构建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职前培训

以生为本、按需供教,构建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职前培训

日期: 2014/4/6 浏览: 4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苏州吴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吴海生

摘要:培智职技教育之所以要引入“职前培训”这个培训概念,是因为在现行的培智职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误区,经常会出现培训力度大,但就业概率小的矛盾。如何改善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培智职技教育一直在寻求的问题。而提出“职前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了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按照就业的需求来培训我们的学生,使得培训能达到更好的就业效果。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将职前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职前培训 以生为本 切合生活 按需供教
  
   一、职前培训的立足点
   1.职前培训的立足点首先是以生为本
   切合生活、促进就业。就业是需要技能的,而现在的培智学生中大部分是中重度的学生,有的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教了技术也学不会,他们最多只能掌握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技能,如果要和健全人去争岗位那只能是鸡蛋碰石头。那培智学生到底依靠什么就业呢?他们有没有自己的长处呢?其实培智学生也有自己就业的优势,那就是他们思想简单,不挑剔工作,能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而不厌烦,而这恰是健全人在找寻工作时反感的。因此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扬长避短,为培智学生就业打开一片天空。
   2.职前培训的立足点其次是切合生活
   我们在进行职技培训时还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因为生活是就业的根本,没有生活也谈不上就业。这里的生活是指生活自理能力。在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就业,在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发展技能,这就是我们提出的生活就业的想法。所谓的生活就业指的是培智学生的就业技能来源于平时的生活学习。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如最基本:擦、洗、摆、放等)。经过有计划的重复训炼,将某些项目发展成技能,利用这些技能参加工作,以达到就业的目的。
   3.职前培训的立足点最后是激发意识
   职前训练必须切合培智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训练方法操作性要强,要直观简练,要贴近他们的实际能力,这样容易激发培智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在生活和劳动中得到快乐、获得成功,也逐步培养他们具有热爱劳动的意识,使他们参加工作后更加热爱劳动。这是职前培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前培训的基本理念
   1、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学校职前教育应当具有现实性,职业教育是应该最接近市场需求。离开了市场需求,职业教育就失去了生命,成了无源之水,最终走向枯竭。为此学校通常会走进当地的市场、企事业单位,了解他们的需求、市场动态、用工信息等。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量多少,然后从中筛选适合我们残疾学生去做的工种。然后再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以提高就业的成功率。我校经过多重走访和调查发现。培智学生最适合的岗位是保洁。因为保洁不需要太多的劳动技能,同时也是他们平时生活的一部分,打扫房间,打扫教室都是经常要做的事情。只是需要我们通过培训让学生的保洁方式和方法更规范化。经过规范的训练,只要不是重度和肢体残疾的学生一般都能基本胜任。还有就是洗车工,如今汽车越来越多,需要定时清洗的业务量也在快速增长,但洗车是个脏、累的工作,很多健全人都不太愿意干,而培智学生反倒比较适合,因为培智学生态度端正,培思想比较单纯,一般不会偷懒,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另外还有像种植、宾服这两个项目对培智学生来说也比较适合或者说能基本胜任。
   2、 学生能学会什么,就教什么
   培智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他们很难学会工序复杂的工作,只能从事哪些简单重复的劳动。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将一个工种分成多个环节,让每个学生负责其中的一到二的环节,几个学生就可以合作完成一个工种。例如:保洁是相对简单的工作。主要掌握最基本的擦、洗、拖、抹等工序,主要难度在规范。一个学生只要经过规范训练基本能胜任。而洗车相对来说较为繁琐,需要划分为几个环节。有的学生专门练习冲洗,有的学生专门练擦洗,还有的学生则负责车内的保洁。这样3个人一组,合在一起也能完成洗车这个工种。其他工种也就以此类推了。
   3、学生怎么能学会,就怎么教
   学生技能的训练有很多方式,从一般的集中教授到视频模仿,还有就是一对一的专门训练。方式的运用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只要能让学生掌握技能,什么方法都行。一些简单工序,只要反复练习,老师多注意纠正,大部分学生是能掌握的。而一些较难的工种则需要采用梯度教学和辅助教学,还有就是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另外,职前教育不单是职技班的教学任务,我们应该从起始年级就开始培养。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基本能力,如:洗手帕,抹桌子、扫地拖地等,课上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课后由育导教师现场指导;在中年级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训练学生适应生存、学做家务、还要学会与人交往沟通等能力;而高年级则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社会融合度的训练。我们除了在学校设立模拟基地外,还和“天使之翼”志愿者进行合作,采取“校外基地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走向社区、融入社会。如进工厂见习、实习,参加公益活动等,训练学生就业前的基本技能。
  
   三、职前培训的课程模式
   虽然,学校为残疾学生提供了校内的模拟或仿真的劳动就业基地进行训练,但这和真正的社会就业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让学生到一线的劳动岗位去实践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劳动实践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能力,并能发现经过职前培训的学生在参加实际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以便他们返校后在校内实践岗位进行强化训练,以取得更好职前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赵玉萍,浅谈轻度智障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曲学利 陈书爽,我国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