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摘要: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设计是否科学、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影响。采用相对分值法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指导教师评分存在的差异性所带来的评价偏差,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评价方法;相对分值
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综合教育过程,也是对学生素质的一次全面检查。正由于毕业设计在工科高等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因而毕业设计质量便成为了学位授予资格审定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难以绝对量化,因而,探索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成为了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纵观对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结果不难发现,现在的研究大多定位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但研究具体评价方法者甚少。作者将通过本文力求找到一种较为合理的评价方法。
一、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现状
目前各高校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基本大同小异,即由指导教师评价、评阅教师评价、答辩教师评价3部分组成。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题目选择、文献检索与综合运用、设计方案及设计计算、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外文资料翻译、答辩现场表现等。由于指导教师、答辩教师和评审教师的审视角度不同,其评价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总体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也有所不同,通常是指导教师评分占40%,答辩教师评分占40%,评审教师评分占20%。在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价时各类教师均需对被评审的设计者进行打分,这种打分看似合理,但其主观性极强。为了减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中的弊端,广东工业大学崔颖、王力钢老师进行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研究”,采用模糊集理论进行综合评判,利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尽可能地删除主观成分,以实现对毕业设计质量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描述,此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一定应用价值。但此方法是建立在评价教师所给出的结果客观、公正、合理的基础之上。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评价教师所掌握的评价尺度并不完全相同,有些教师的给分总体偏高,而有些教师总体偏低,甚至有些师德低下的教师,为了提高个人所指导学生的成绩而恶意给高分,评价其他教师指导的学生时恶意给低分,这就造成了设计质量相近的同学由于不同教师指导而成绩存在着差异,长期以往,则会影响学生进行设计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甚至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目前评价中采用的绝对分值法无法解决此问题。
二、相对分值法评价可减少人为差异
受到工业测试中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概念及本院学生评教系统评教结果计算方法的启示,结合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二八法则,笔者认为采用相对分值法对毕业设计质量进行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评价结果的相对合理性,消除不同评价人员个人习惯及恶意评分带来的影响。实际上,某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可能全部优秀,但如果某位指导教师恶意抬高自己学生的分数,对自己学生的评价均在90分以上,而此教师在对其他教师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评价分数却在70分甚至60分左右,与此同时,其他教师的评价分数相对公正、合理,则在该指导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分数便相对高于实际情况。如果采用相对分值法进行评价时,则可避免此情况的发生。其评价方法为,每名教师给出自己所评价学生的绝对分后,再求出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以学生个人分数除以平均分即为学生的相对分数。以二八法则进行判断,相对分数在1.0左右的同学,设计质量应为中等,高出1.0越多,说明设计质量越高。如此以来,不论哪位教师指导的学生,其设计质量的高低自然就排出了顺序。指导教师、答辩教师、评阅教师均采用相对分值法给出评价结果后,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学生所得相对总分数,结合设计质量总体情况便可给出课程的成绩。
三、结论
由于各个高校的层次、性质和类型不同,制定统一的“国标型”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及办法是不现实的,又由于毕业设计的评价与课程考试不同,难以全面量化评价内容,主观评价是不可避免的,在此情况下,虽然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难以做到绝对公正、合理,但采用相对分值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消除由于个人评价标准不同或恶意评价带来的影响,使评价结果相对合理。
参考文献
[1]焦恩璋,陈惠明,刘英,郁昊.对理工科类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
[2]崔颖,王力钢.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3]张艳.一种工科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方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9)
作者基本情况:
李有良(1962年-),男,汉族,辽宁大连人,现供职于沈阳工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