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88例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88例

日期: 2013/8/26 浏览: 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 汤建文

1前言
   随着生活环境的日益变化,脑中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中风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其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也高于其他起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同时,在对脑中风进行针对性治疗之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后遗症,例如认知方面存在障碍、语言方面存在障碍、偏瘫、吞咽困难等。而对脑中风后遗症的相关治疗,是现代医学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院近年来共收治脑中风后遗症患者88例,通过对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现综合数据,作出如下报道。
   2资料与方法
   2.1临床资料
   自2011年4月至2012年9月,本院共收治脑中风后遗症患者88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分布在39~77岁,平均年龄55.4岁,88例患者中脑出血患者34例,脑梗死患者54例:认知障碍患者22例,语言障碍患者30例,偏瘫患者16例,吞咽困难患者20例。
   现对8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类,其中治疗组拥有患者44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脑出血17例,脑梗死27例;而对照组拥有患者44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脑出血17例,脑梗死27例。两组患者之间在平均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方法
   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病情类型,选择不同的针灸方式:对于病情为认知障碍的患者,对其针灸前区、额区等数个区域,针在患者体内的停留时间应控制在5~6小时,每七天为患者施针5次,疗程为56天,同时,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物理训练,例如书写训练等;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对其头部语言运动区域进行施针,每次针灸的时间为30~40min,每七天为患者施针5次,同时对患者进行语言方面的恢复训练;对于偏瘫的患者,对患者的百会穴、风池穴等数个学位进行施针,每次施针的时间保持在20min左右,每七天为患者施针5次,其疗程为10天,同时,对患者的关节进行一定强度的锻炼,并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训练;对于病情为吞咽困难的患者,对患者的水沟、哑门等学位进行施针,施针的时间应控制在20min左右,对患者每日施针一次,一个治疗周期为10天,对患者进行两个疗程的训练,同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一定程度的辅导,对其进食等进行针对性训练。
   对照组: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运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病情为吞咽困难的患者,运用相关医疗器械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对于认知障碍的患者,对其运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尼莫地平,其一次用药量为10mg,治疗时间为7天。
   2.3检测指标以及分析方法
   将两组患者接受相应治疗之后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并同接受相应治疗措施之前的情况进行对比,其检测指标共分为三种:其一,康复,即患者接受相关治疗之后,患者的后遗症情况基本消失,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其二,有一定疗效,即患者在接受相应治疗之后,其后遗症情况得到明显的控制,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其三,无效,即患者在接受相应的治疗之后,其后遗症情况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2]。
   2.4统计学研究
   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处理,对于所有患者统计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来分析,而计数数据使用x2检验来分析。(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根据本院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44例患者在接受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之后,8例患者康复,占全部患者的18.2%;有一定疗效的患者28例,占全部患者的63.6%;无效患者4例,占全部患者的9.10%,其有效率是90.9%;而对照组44例患者中,康复患者5例,占全部患者的11.4%;有一定疗效的患者20例,占全部患者的45.5%;无效患者17例,占全部患者的38.6%,其有效率为61.4%。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3个月左右能够使其恢复到最为理想的程度,因而对其后遗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尽早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后遗症病情的不同以及严重情况的差异,应运用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方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
   在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根据针灸学的相关治疗方式,在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尽早的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能够提升临床治疗的效果,加速患者的康复进度。根据现代医学的相关结论,在患者患有脑中风后,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可恢复性,在外界条件达到一定标准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新的神经元。
   而对于认知存在一定障碍的患者,根据相关中医的理论,将该类疾病属于“呆病”的范围。在针灸的过程中,应对患者的顶区、额区等区域进行施针,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3]。
   对于语言存在障碍的患者,在对其进行施针治疗的同时,应着重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安抚,加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其原因在于患者语言存在障碍之后,其心理常常会出现不良情绪,例如焦虑、烦躁等,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的安抚,运用激励性话语,鼓励患者进行表达。同时,运用有效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锻炼,对患者恢复语言功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脑中风后遗症患者88例,并以此作为临床资料,运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在对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式之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控制,其恢复情况良好。结论:临床中运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患者的恢复速度较快。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脑中风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黄壮光.脑中风患者后遗症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 17(27):67-68.
   [2] 何桂秀.腹针与头体针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60例[J].现代中医药,2011, 31(5):72-73.
   [3] 刘泽胜.针灸加运动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6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 20(10):105-1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