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维的山水诗
[摘要]王维,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田园诗,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语言生动精炼,描写景物细致传神。其山水诗的特点有:一、优美之作,轻盈淡远。王维的淡是“淡而愈浓”的淡,如清风出岫,秋蕖倚风,其“佳处不在语言”。二、壮美之篇,气象阔大。无论写何处山水,王维都能准确、传神地表现其鲜明的个性。三、乡土气息,闲适恬静。王维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了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四、以诗入禅,空寂无我。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充满禅意,是以禅入诗的代表人物。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往往融诗情画意为一体,创造了玲珑淡泊,无迹可寻的意境。宋代文学家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关键词]王维 山水田园诗 轻盈淡远 气象阔大 闲适恬静 空寂无我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其诗成就最高的当属山水田园诗,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在其今存的四百余首诗中,大部分是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作品。
王维是一位在艺术上全面发展的大师,是诗人兼画师,又精通音乐,对自然美有着特殊的敏感,在表现景物的声息、动态方面,善于处理动和静的相互关系,把握主客观的契合点。气象阔大的山水诗在王维作品中有一定数量,但更多的是轻盈淡远之音,缥渺空灵之境,色彩丰富,节奏调谐,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也时时渗透着佛理禅机。 现就王维山水诗的特点作简单的阐述。
一、 优美之作,轻盈淡远
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多样,而基调是自然优美,清雅冲淡,但王维的淡是“淡而愈浓”的淡,如清风出岫,秋蕖倚风,其“佳处不在语言”。这不但因为王维有高度的文学修养,也因为他有高度的绘画修养和音乐修养。他是中国古代最知名的文人画大师,又精通音律,所以他的山水田园诗,不但吸收了水墨写意画的艺术技巧,他极善在简约清悠的画面中,表现出一种极富纵深感的闲逸情思,从而体现出盛唐诗歌特征之一的神韵之美。例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归蒿山作》);而且也善于精细描写,注意色彩、音响、动态与静态的交叉描写,更多了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又具有了丹青难描的艺术效果。 例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又如《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诗人用热闹的字眼创造出美丽和平的幽静气氛,寓静于动;皎洁的明月,石上的泉水,喧闹竹林里的浣女,摇动莲花的渔舟,作者把当时的景色、人物勾画得幽美、绚丽。看起来,这里洋溢着一片热闹,可是,这些热闹,和作者所要表现的幽静基调并不抵触,在这恬静的画面中又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多了一种宜人的情调。动静相衬,视听结合,不但画意盎然,且抒发了诗人无比悠闲的心情,反映了诗人陶醉于山林、自得其乐的志趣。 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如山水画般赏心悦目,清新秀丽,使人怡然自适。
二、 壮美之篇,气象阔大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但多优美之作,而且也不乏壮美之篇,特别是与边塞诗相结合,表现关塞风光时,尤多此调。例如:“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淇上送赵仙舟》),“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送张判官赴河西》)。无论写何处山水,王维都能准确、传神地表现其鲜明的个性。又如《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诗从大处落笔,着墨极淡,却雄伟清奇。流急山远,水天相接,是那样波澜壮阔,浩淼空濛。 全诗以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为背景,将浩瀚的水势、苍茫的山色,构成浑然一体、意象飘逸的水墨画。再如《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首诗为终南山传神写照,气象峥嵘,意境开阔。先总写山峰之高耸与山势之绵亘。接着借烟涛微茫、云蔼恍惚的景象,显示了终南山的高远,以细腻写阔大。第三联与首联呼应,有尺幅万里之势。最后点出诗人的活动,也透露了峰回路转、清涧纡曲的幽静景致。唐人咏终南山的诗篇很多,写法也各有不同。王维的这首诗“以不全求全”,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象外的效果。
有些写景诗又和边塞诗相结合,写出了雄壮的大漠风光,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历来被人传诵。
三、 乡土气息,闲适恬静
王维的很多山水田园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曰:“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田园乐七首》其六曰:“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都是优秀的山水与田园相结合的作品,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了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有些诗还表现了农家的日常劳作,如《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是王维晚年所写的田园诗。该诗描写的是渭河流域初夏傍晚乡村的一些常见景色: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这些初夏景色极其寻常,作者随手写去,然而诗意盎然,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诗人描绘了一幅安逸宁和、怡然自乐的田园晚归图,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也流露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四、以禅入诗,空寂无我
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火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 他是以禅入诗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诗歌史上赢得了“诗佛”的称号。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写到香积寺时所见以及想以禅定制服世俗妄念的希冀。有些诗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例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归期。”再如《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笔下的辛夷花,是他内在精神的外射,是一棵人格理想之花,然而又是一棵与众不同的花。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尽管很美,但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也无人知晓。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没有追求,没有哀乐,听不到心灵的一丝震颤,几乎连时空的界限都已经泯灭了。这样的静谧空灵和清幽深隐,是诗人王维主客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辛夷坞》的禅意很浓,显得更为空灵。因为“对境无心”,所以花开花落,引不起诗人的任何哀乐之情;因为“不离幻象”,所以他毕竟看到了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因为“道无不在”,所以他在花开花落之中,似乎看到了无上的“妙谛”;辛夷花在纷纷开落,既不执着于“空”,也不执着于“有”,这是何等的“任远自在”!在王维看来,整个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不正是像辛夷花那样,在刹那的生灭中因果相续、无始无终、自在自为地演化着的吗? 一切都是寂静无为,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王维因花悟道,似乎真切地看到了“自然”的本性。王维的山水诗,大多追求一种寂静清幽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又往往蕴涵着禅意。《辛夷坞》更加体现了作者任远自然、甘于寂寞的禅悦洒脱。无怪乎明代文论家胡应麟有“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的感慨,说此诗是“入禅”之作。
王维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其山水田园诗创造了玲珑淡泊,无迹可寻的意境,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当然不仅仅是一两点就能概括得了的。他的诗往往融诗情画意为一体,苏轼曾称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确实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