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授之以鱼 且授之以渔--中职高三《电子线路》复习策略

授之以鱼 且授之以渔--中职高三《电子线路》复习策略

日期: 2012/2/12 浏览: 3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授之以鱼 且授之以渔

------中职高三《电子线路》复习策略

摘要:高职考试专业课的复习常采用“精练(知识点的回顾)—精讲(典型例题讲解)—再练(课堂巩固)—归纳(作业评析等)”的滚动式复习模式, 在实施上述复习方法的同时,还需策略性地落实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明确考试内容、要求及试卷结构。二、力求全面,综合提高,精选习题,注重实效。三、重视错题分析,认真总结平时练习中的错误,发挥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权于学生

关键词:高职考试 复习 策略 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人才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高职生)受到了进一步的关注和重视,相应的高职考试竞争日趋激烈,中职学生要想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更显难度。由于专业成绩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例,专业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最终的高考成绩。而专业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入门相应较难,要想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高三的复习至关重要。如何复习才能使学生尽快掌握理解这些知识就成为了关键。在电子线路复习中,一般分成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整理课本内容,梳理知识网络,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第二阶段,重点专题选讲;第三阶段,进行思维扩展训练,提高分析能力;第四阶段,综合训练,总结调整,查漏补缺。笔者认为在实施上述复习方法的同时,还需策略性地落实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明确考试内容、要求及试卷结构

1、明确考试内容。复习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避免做无用功。一般而言浙江省高职电子线路升学考试中,诸如场效应管、调谐放大电路、可控硅及其应用、TTL、CMOS集成逻辑门、555集成电路等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至于功放、直流放大电路等内容虽列入考试范围,但考查得也不深,有些内容也不作要求。

2、对于考试的要求应控制得当。根据对历年试题所作的研究,有如下结论:各种考试要求在命题中体现,只会低靠不会高就。如“掌握”层次的在试题中可能是“理解”;而“理解”层次的在试卷中就只会出现“掌握”或“运用”层次;“了解”与“理解”一般在选择题和填空题(客观题)中以基础题或中档题形式体现,而“掌握”与“运用”一般在解答题中(主观题)以中高档题形式体现。所以,要重视《考纲》的研究,准确把握教学要求,避免盲目性,增强实效性。

3、弄清试卷结构。包括内容、题型、难易程度的比分值,对历年高考试卷分析,高职电子线路试卷结构和内容如下表:

这样,平时复习可注意各种题型、各种难度习题的配套练习,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合理的知识掌握状态,发挥应有水平。

二、力求全面,综合提高,精选习题,注重实效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命题呈现以下态势:不回避以前考过的重要内容;降低试题的总体难度,增加试题内容;减少计算量,加大思维量等等。因此根据本人的多年实际教学经验建议复习如下:

1、全面巩固已有成果,将知识进行专题整理。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后进行系统性的专题整理,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如在分析直流电源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把二极管整流滤波、三极管工作状态分析(相应知识为调整管)及稳压管部分知识串联起来,进而更深一步地分析电源可能产生的电路故障,提高分析类题型的解题能力。

  2、综合提高,加强过程的分析能力。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在第二、第三阶段复习时,需要进行高效益的、深刻理解的强化训练,它不指单纯的做大量的难题,而是每做一题都要有新生的感觉。具体的做法:一是知道“给我什么”;二是知道“要我做什么”;三是知道“能做什么”;四是“我得到了什么”。这样有了一定的积累,就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如已知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出特性曲线及其负载线,求相应参数(Rb 、Rc、 RL)及最大不失真时的输入电压值。在求解时就要看清题设,根据图解法、负载线的画法去解答,但有很多学生会在最后一个求解中出错,只求解了Vo值,而题中要求是求Vi值。所以要根据上述四点去强化训练,以提高解题的效益。

3、精选习题,提高复习效率。选择练习题必须明确它的知识水平、功能与所能达到的效果,以真正达到复习迎考目的。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习题要立足基础,紧扣课本,重视基础和中等题训练,切忌超纲或严重脱离实际的高档题。如在讲解负反馈对电路性能影响这节内容时,只要简单地讲解深度负反馈这部分知识就行,所举例子尽量不涉及深度负反馈的内容。(2)选择习题要强调针对性,课后习题布置要配合课堂内容,克服练习的随意性。如在讲解组合逻辑电路设计这部分知识时,可根据历年试题研究得到结论,三人表决电路的设计为必考题,所以在习题布置时可要求加强这方面的训练。(3)选择习题要重视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充分深刻地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时序逻辑电路中,同一逻辑电路的多种表示方法间的相互转换等。

4、采用指导练习法,注重实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还需要注意两点:其一,保证基础题的正确率和解题速度,切实提高中等题的得分率,决不放弃较难题的得分机会;其二,练习习题,由低层向高层展开,要有一条主线串起,使知识、方法和能力配套提高。在练习中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如设计一个电路,要求“近似三角波转换为矩形波”。对于这个问题可有多种方法解答:可用运放的非线性知识求解,也可用数电的单稳态知识或施密特触发器等知识来求解,这样就可用一道题把电子线路的整个知识都串联起来。

三、重视错题分析,认真总结平时练习中的错误,发挥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权于学生。

1、制作纠错本。对学生来说,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问题反复出错。对此可以制作纠错本,建立错题档案,进行纠错练习,并对个别学生进行面批、督促,指导学法,提高其信心。教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积累,编写题组,让学生再次进行训练。这些对于防止学生再次出错是十分有效的。

2、要用好课本。指导学生重视课本例题的拓展解题,在课本中落实考点,挖掘课本中的内涵,重温公式、定理的推导,特别注意教材中的实验内容,高考中的创新型实验题目和一些信息题往往都源于它们,切忌脱离课本。

3、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尽量把时间和复习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反思,首先是对每次的模拟考试反思,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其次,就是对某一知识点、某一节、某一章进行联想,反思。在反思中,总结规律,体会新老问题的相似之处及区别,看到问题的本质,使新老问题能够融会贯通,进而突破各自的薄弱知识点。

本人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教学生的专业课在历年高职考试中都有较好表现。当然复习方法很多,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经验所得,如有不当之外,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课堂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全书》 施良方等编著  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2年7月

2、《电子技术基础》  张龙兴主编 高教出版社 2000年7月

3、《电子线路》   陈其纯主编  高教出版社 2004年5月

4、《电子技术基础习题全解》  陈洪明主编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7年2月

5、《相约在高校----电子电工类专业基础理论》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10年9月


授之以鱼 且授之以渔--中职高三《电子线路》复习策略.do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