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对《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日期: 2009-10-26 16:50:11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郑昊祖 赵晶

摘要:《电子线路》课程是职业学校电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文章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对职业学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线路;教学改革
  
  根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应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培养职业能力的要求。《电子线路》是职业学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基础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使《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加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针对性,是该课程教学改革所需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学海网
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现行《电子线路》教材内容落后,以分离元件电路分析为主、集成电路介绍为辅的课程体系,远不能适应目前电子设备中集成电路大量推广应用的客观现实。(2)职业学校《电子线路》教材理论水准定位偏高,很多教材可以说是大学教材的缩影,脱离了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给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不强的职校生带来了学习困难。(3)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系统性、轻专业需要和知识应用,这一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因此,我们要从教学思想、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课程改革,以建设《电子线路》的新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于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电子线路》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适当降低教材的理论深度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的应用型、工艺型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基础知识要少而精。但目前职业学校采用全国统编的《电子线路》教材,其内容和结构没有摆脱大学教材的框架,是大学教材的浓缩,内容偏深,理论水准偏高,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加之学生第一次碰到工程估算的概念很不适应。因此,必须降低教材理论深度,突出物理概念,在讲清物理意义后对复杂公式可不做推导。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和分析方法要有取舍,像三极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分析、放大器的图解分析法、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分析等许多内容都可舍去不讲。
  紧跟电子技术发展,改革课程内容和体系从教学法的观点来看,课程体系恰当与否直接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我们认为,一个好的课程体系,不仅要符合学习者的认识规律,而且应当注意经典理论与先进科技的适当结合。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集成电路块的种类愈来愈多,功能愈来愈强,在许多电子设备中已大量采用集成电路,这就给电子技术的培训方法及要求带来了新课题。过去技术人员根据输入、输出条件逐级分配指标、逐级设计的传统方法,已代之以正确选择和使用集成电路块及其附加电路、接口电路等。因此,《电子线路》课程应建立以集成电路为主干的新课程体系。诸多内容如多级放大器的分析与设计、放大器微变等效电路等都可压缩;而像负反馈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内容可用集成电路进行讨论。
  根据专业教学需要、专业工作需要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模式是先有教材,任课教师根据教材编写授课计划,然后讲授学科内容。编写出版教材,一方面要兼顾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又必须考虑发行后教材使用的广泛性。这样一来,教材的针对性自然不强。另一方面,各专业对《电子线路》课程内容及深浅程度要求不尽相同,使授课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专业需要。所以,在《电子线路》教学中,我们应瞄准岗位目标,实施能力教学,以学生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直接从事岗位的需求为准讲授课程内容。(1)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针对培养职业能力的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以此确定《电子线路》课程针对不同专业所需掌握的内容以及每一章、每一节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按专业(岗位)编写教材。(2)在给各专业班级配备任课教师时,一定要考虑教师所学和所从事过的专业。(3)争取三四年内让每位任课教师到生产现场参加一定的专项生产实践,熟悉专业设备及其发展方向。(4)《电子线路》课程各任课教师要经常和专业课教师座谈,及时掌握专业课教学对《电子线路》课程的要求,并结合专业课的实例充实丰富讲课内容。
  
  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实行三层次实践教学
  
  《电子线路》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突出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具有显著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长期以来,电子线路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分离元件的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多,实验课时少,占课程成绩比例小,多数学生是一看(指导书)、二抄(实验数据)、三完成(实验),处于被动地位。这几年各学校都进行了实验改革,实行实验单独设课,适度增加了实验课时,增加集成电路实验次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质量,加强了能力培养。但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是要从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其立足点在“学”不在“教”。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学习,让他们在实验中提高兴趣。
学海网
  三层次实践教学就是把实验内容分为基础实验、提高性实验和综合练习三个层次。基础实验是对学生实验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等“三基”进行初步训练,可安排在仪表联系和基本放大器等几个实验中。这时,实验讲义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等方面可以编写得详细一些。提高性实验安排在基本实验之后,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实验的“三基”。这时,实验讲义可写得简明扼要。有些内容,如焊接实验电路、拟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等,可选择安排在不同的实验中让学生完成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对于个别提高性实验,可以只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选配仪表、自己焊接、自己调试。综合练习时教师只给出一些课题和技术指标,其他如查找资料、拟定方案、调试仪表、组合电路、排除电路故障、写出实验报告等由学生独立完成。各层次的实验内容、要求及指导方法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对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进行反复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开设探究性电子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探究性电子线路实验,就是在现有电子线路实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问题所在,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实验涉及的情境(问题、现象)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全新的,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实验背景还要尽可能联系电路实际和生产实践。其教学结构如下图所示。
  
  设置问题就是设置探究性实验的课题。如课题A:LC振荡器没有输出信号,原因何在?课题B:在基本放大实验中:(1)测得集电极电位等于电源电压,原因何在?(2)在输入信号不变时,要提高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如何实现?探究性实验课题一定要融电子理论与电路实际于一体,突出“探索性”,其结论最好具有多样性。如课题A就融静态与动态、理论与实际于一体,其结论既有静态方面的原因(如静态工作点偏低等),也有动态方面的原因(如电路中的反馈是负反馈,反馈信号太弱等),还有电路方面的原因(如电路中有虚焊、三极管损坏、线圈短路等)。课题B也是如此。
  探究问题就是思考问题的症结何在。这个过程可让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通常是甲同学提出自己的见解,乙同学提出不同看法,他们通过互相质疑和讨论,在“究竟是什么”、“究竟为什么”的思考中,诱发探索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最后找出产生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善于点拨、诱导,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启发、激励,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养成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解决问题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对他们所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或修正。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实验室要根据课题需要准备好各种元器件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结论与实验结果不符,可以马上改变思路而再设想、再实验。这实际上就是“设想——实践——再设想——再实践”的过程,是不断思考、拓宽思路、探索创新的过程。
  
  《电子线路》课程改革所需的技术和设备条件
  
  要保证《电子线路》课程改革顺利实现,仅有正确的改革思路还不够,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做保证。主要有:(1)课时分配。目前,高职院校《电子线路》的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基本为6∶1,实验课时相对较少。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新体系中,我们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精讲理论,以拿出更多的时间加强实践教学。(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现任《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分配到高职院校的,他们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条件。受过去“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各学校教育经费不够,许多学校的电子实验设备是分批逐步配置的,普遍存在“杂”(同一设备不同牌子)、“少”(实验设备组数少、不够用)、“差”(设备性能差),需要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和增加设备。(4)课程改革与专业改革的相容性。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满足工作岗位需求,单靠《电子线路》一门课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把《电子线路》课程改革与专业结构及专业课程改革结合起来同时进行,学生的专业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葛道凯.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7).
  [2]吴国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难点思考[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4).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