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革发展》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革发展》

日期: 2012/5/4 浏览: 20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职业教育论文代写:《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革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具;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培养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应用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高职模具专业肩负着培养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模具人才。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川。因此,如何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和模具行业的实际,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指导,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基层,论文代写面向中小企业”的办学方向,以应用为目的,以技能培养为本位,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协调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模具人才图。学海网(www.xuehai.net)整个体系要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中心,体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不断线、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线、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不断线的主导思想,实践教学贯穿整个教学体系全过程,实践教学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之间搭起了桥梁,它是完成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

 

1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应根据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出本专业各个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构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是核心,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为依据来建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l’〕努力更新高职教育教学观念,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在教学中突出核心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获得文化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有从事模具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1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可分为基础性实验和专业实验。基础性实验多为纯验证性、基本仪器使用及基本测试方法为目的的实验,主要分布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这些实验原来分别依附于各课程,由于缺乏各课程间的相互整合,有时出现基本操作训练重复或遗漏现象。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模具行业的特点和要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重复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手快,缩短磨合期。
2.2课程设计教学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专业课程设计主要由《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模塑工艺与模具设计》等环节组成,时间四周,分别安排在第四、第五学期,使学生得到工程环境的初步训练。应强化计算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把CAD/CAM等计算机技术全面引人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要求每个学生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仿真和出图。
2.3实习教学实习教学主要由计算机上机实习,机械制图实习、工程培训和生产实习四个环节组成。
2.3.1计算机上机实习当今世界已进人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科学正在对社会、科学、生活各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本实习旨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使用能力,熟悉常用软件的操作应用,提高学生综合编程和调试程序的能力与技巧。
2.3.2机械制图实习《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理论知识讲授之后,进行为期两周的计算机绘图强化训练,要求每个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与工具绘制出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为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今后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绘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2.3.3工程培训工程培训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必须对实习内容进行优化和合理安排,并应加强工程培训过程中的管理。①将相关工种的实习内容如车工、钳工、铣工、磨工、铸造、锻压、焊接和热处理等串联起来,使学生对机械产品的多个加工环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②结合制作榔头,将下料、铣工、磨工、钳工、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种连接起来,使学生了解各工种的先后顺序和作用。③在电火花、线切割和数控机床的加工实习中,将产品设计、计算机机绘图、编程、加工制造、产品检验等环节连接起来,使学生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④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工程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实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指导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工程培训实习及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2.3.4生产实习为了达到模具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总体规划的要求,应遵循“厚基础,宽就业,强能力,重特点”的原则,在全面分析生产实习要素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把它们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构成合理的生产实习教学体系。
2.4毕业设计教学毕业设计是工科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在校三年学业的综合知识能力的测定(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工具知识、实际动手能力、知识创新等),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实战演示”。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应对毕业设计内容、题型和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进行深人调查和研究。本着“贴近就业、结合工程、综合训练、有所创新”的原则,着重抓好3项工作:①提高认识,尽早安排;②认真学好设计课题;③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其中选题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它确定了毕业设计的方向和目标,规定了人才培养的特色。因此,在选题中要做到“三结合一体现”。即:毕业设计题目应与模具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相结合;毕业设计题目应与就业形势相结合;毕业设计题目应尽量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内容和科研方向相结合;毕业设计题目应体现学科的发展,增加设计类和工艺类的比重,减少纯理论性题目。
2.5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包括就业理论与培训、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等内容。其中第二课堂应多安排学术讲座、设计大赛等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不仅使学生巩固理论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组织才能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自我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3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功能是信息反馈和调控,起控制作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3个方面。
3.1组织管理由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系和教研室作为办学实体,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3.2运行管理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依据模具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编制实践教学大 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根据模具行业的实际工作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对实践性教学应做到六个落实:即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落实和考核落实;抓好四个环节:即准备工作、初期安排落实、中期开展检查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及工作总结。
3.3制度管理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学科竞赛等方面

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施的成功与否,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密切相关。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4.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平台建设,确保实践教学质量高职教育需要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和教学水平,又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从社会上引进或聘用既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工作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或做兼职教师;二是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学校要有计划地派出一些教学骨干到企事业单位,参与生产现场的实践技能训练,把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使其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4.2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投人和校企共建,不断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大力整合现有资源,优化管理,扎扎实实地做好实验室、实验工场、实训室、实训工厂的建设工作。此外,积极拓展创建渠道,鼓励社会资源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参与建设,共创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同时,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将实验(实训)室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1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5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每次实训都应有实训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作好记载,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人课程成绩。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记人成绩档案。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必须达到的效果做出严格规定,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践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和考评成绩的比重,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其次,建立一套教师评价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具体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使之制度化,严格规范执行。再结合同行评价结果和学生评教结果,在学年度末给每位教师写出评语,同本人见面,并纳人人事考核之中。

 

参考文献:
【l]俞仲文、刘守义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吕鑫祥.新形势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2,(3):56一58.
【31Ding Jian. /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practice learning study [ M]. Wuhan: press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2004.62,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