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日期: 2010-9-8 3:21:24 浏览: 5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摘 要】本文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针对高职院校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和做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技术 创新能力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念陈旧,考核方式不合理
   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实践运用能力为主的高职院校在我国近几年才得以蓬勃发展,高职教育还未有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只能是照搬本科院校培养研究生人才的模式进行教学,而在考核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考分,轻能力。甚至有许多高职院在考核上采取以计算机等级考试来代替期末考试,以此来评判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方式看似教学改革,实则是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在没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就不予以毕业的压力下,学生们做大量习题,死记硬背大量的概念,以此来就应付考试。虽然许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都很高,但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却很弱,拥有计算机等级证书却做不好毕业生简历的同学大有人在。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是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相悖的。
   2.教材内容滞后,知识僵化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相关知识必须及时更新。但是许多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常常是几年都不予以更换。究其原因是这些教材大多数由本院校的计算机教师所编写,教师们都知道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但教材的再版涉及到一定的经费,教师们更多的是从经济利益考虑,不愿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再者教学方式方法更是一成不变。教学上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上机实验为辅。以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是很难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与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协力,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强化上机实践,同时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育主管部门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培训机会,让他们了解最新学科动态,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
   3.课程设置不科学
   在我国,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经得起实践检验,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课程设置体系,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必要的沟通,院校间极少的联系也由于招生上的竞争而相互设防,导致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各自为政。特别是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设置上所选教材不严谨、不科学。重理论教学、重概念传授,轻上机实训指导。上机课往往变成上网课,由于上机课没有一个具体的实训目标,没有给出具体的实训作业,学生在机房更多的时间是上网聊天,看视频,玩游戏。
   二、如何利用计算机教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留出给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外乎教授WORD、EXCEL、POWERPOINT、网页制作软件等。这些软件大多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其主界面各功能菜单都极其相似,教师在详细讲解了其中一至两个软件后,其它的软件不用讲得那么透彻,可有意识的留出思考空间让学生具体去思考、探索。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
   2.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每前进一步无不体现出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从巨型机到微型机,再到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的网络化、人工智能机等,都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可以说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计算机的今天。
   3.在计算机教学中可借助网上的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其创新意识
   网络世界有丰富浩瀚的资源,图文并茂的生动界面,多姿多彩的影像资料。使教学具有感受性、新颖性、可组合性、可扩充性等特点。使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具有发散性,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POWERPOINT及PHOTOSHOP软件教学中,就可以利用搜集网上丰富的素材,完成相关作业,以锻炼学生的查找资料,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开展创新教育转变教育观念
   要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教师就应转变已有的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不应该是向学生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应该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知识。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把所有的问题的答案都告诉给学生,而实际上想把所有的问题都向学生讲清楚也是做不到的。
   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其实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帮助系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大有帮助的。几乎所有计算机软件都有帮助系统,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在上机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的一切教学工作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为目标。因此要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以往只注意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上机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一方面在教学中要保证上机实习课与理论课有合适的比例,另一方面,教师应高效地利用每一节上机课,如在上机课前对上机学习做出明确安排,明确每次上机学习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等。课后要求学生写出上机实验报告。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上机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杜春盛.实验室工作研究与探讨[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2]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
   [3]王义高.创新人才理论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0(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