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论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论

日期: 2012-5-1 22:52:08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摘    要】深化教学改革是突出高职教育的关键,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改革应构建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平台、多证书、强技能”教学机制,按照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及职业规范设计实训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关 键 词】人才培养模式|教改|特色专业

 

1. 本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将高新技术应用于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已成为快速制造优质模具的有力保证。中国模具行业在先进技术应用方面已经走在其他行业的前面。在设计软件方面如UG、Pro/E、Moldflow、AutoCAD等,已经得到了普遍的使用,许多企业还应用了CAD/CAE/CAM一体化、三维设计、高速加工、快速成型、逆向工程、热流道、敏捷制造、仿真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学海网(www.xuehai.net)高新技术的应用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特别是既有实践经验又掌握现代技术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更是非常紧缺。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模具企业的管理者们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单靠高薪挖人不能解决人才匮乏的根本问题,因此除了花大气力到人才市场去招聘,还主动与学校联系要求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有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高素质的技术团队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2010年2~4月,我们走访了珠三角地区50多家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

 

2.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1思路
    在开展人才市场调查和职业岗位具体分析的基础上,以“一专兼能、实践为重”的理念为指导,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重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采用“2+0.5+0.5”的教学模式:第1阶段学生以两年的时间学习必修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等课程,获得职业基本素质;第2阶段以学校为主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获取职业技能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3阶段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段时间以企业为主进行顶岗实训,完成理论到实践、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2.2主要措施
    2.2.1形成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学校专业教师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2.2.2依托学院现代制造中心以及从化明珠工业园新区制造类企业,组织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阶段性教学生产实习,使学生提前熟悉岗位角色和相关生产工艺流程,确保实现零距离上岗。
    2.2.3与相关企业联合,根据企业要求,针对岗位实施定向定科目培训,按照专业对口,保证专业培养规格的基本原则,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培训人才达50%以上。

 

3.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

 

\根据能力目标,形成四个课程模块:文化素质模块、岗位基本能力训练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模块、拓展能力模块。文化素质模块通过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系列化素质拓展活动完成;岗位基本能力训练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模块,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项目教学、情境训练”的教学方式,在学院现代制造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该模块的教学,学习结束后取得计算机AutoCAD证书、Pro/E应用能力证书、UG应用能力证书、助理模具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拓展能力模块着力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和企业管理,通过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企业管理及校外顶岗实训完成。

 

4. 教学模式改革

 

整合、改造现有课程内容,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教、学、做”一体化为主流的多样性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项目贯穿、任务驱动、情景教学、模拟教学(虚拟教学)、仿真教学、案例教学、实操教学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5. 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

 

5.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已有30个左右稳定的、能实现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选择2~3个在行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如:校企合作开发项目、生产性实习、订单班等形式。聘请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和高水平技术工人担任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兼职指导教师,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确保半年顶岗实习时间和质量。

 

5.2机制、制度及管理建设
    5.2.1建立灵活、开放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和研究,使实训除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外,还要保证非上课时间能为学生开放,同时要保证学生在利用实训室进行自主学习时可找到教师指导。形成良好的学生技能训练氛围,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5.2.2结合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开发新的实训课程,制订相关实训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指导书;制订实训鉴定标准和实训考核办法。
    5.2.3对于学院现代制造中心(即实训基地),应逐步建设为标准企业车间形式。从工作打卡、任务分派、工艺卡片、质量检验、工序转移到各种操作手续填报等,和车间完全等同,使学生不但完成实训任务,而且也熟悉了工厂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工作后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环境,提高竞争力。

 

6. 专业特色

 

加强技术开发与服务,增强社会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开展对外技术合作与技术服务工作。

 

6.1建立Pro/E应用能力证书、UG应用能力证书培训站,为本院和临近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以及企业职工提供职业证书的培训服务。

 

6.2强化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完善“三共同一融合”共建机制.强化与广东省机械研究所、广州天马集团、志高空调等企业的合作,校企深度融 合,完善“三共同一融合”校企合作的共建机制。即校企合作共同设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专业教师与行业技术骨干相互融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活动的有机结合。

 

7. 实践效果

 

创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实验实训条件和与企业结合程度的提高和加强,保证教学所需的师资条件、实训条件和学生生产实习条件,通过“课堂教学———综合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教学链条,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办学规模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翔.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于“2+0.5+0.5”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
    [2]杨云龙,于海侠.浅谈校企合作进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J].技术与教育,2010,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