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

日期: 2012-4-30 23:03:14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高职院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体系建设

 

【摘    要】介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依据和发展思、教学体系建设和具体做法。指出工程实用型人才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关 键 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

 

Talent Cultivation and Building of Teaching System onDies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n High Professional College

 

【Abstract】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gist of the aim determination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major on di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the developing guidance, teaching system building and some specific practices. Itpoints out that practical talent culti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model in high professional colleges.
    【Key words】major on di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talent cultivation|building of the teaching system

 

一、引 言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不断地探索提高,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的适用人才。但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适应性、适时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准确定位,我们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体系和措施。学海网(www.xuehai.net)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我院与其他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一样,主要承担着为地方和企业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重任。因此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应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这个方向上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并突出了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同于普通高校和中职院校。普通高校培养的是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偏重于基础理论;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操作人才,偏重于实际操作。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以专业理论知识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为目标。其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职业性。这就是高职特色,也是市场定位。
    我省的许多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需求相当大,近几年省外的众多单位也不断到我院招聘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巨大行业,一个需求日益膨胀的广阔市场,这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
    要抓住机遇,同时必须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身,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我们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行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根据国家的政策和所处地区的情况,广泛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参考了众多相关院校专业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了认真讨论,确定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领域内(着重在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方面)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和技术经济运行管理方面工作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

 

(一)建设思路
    (1)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要紧扣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大方向,又要结合我们的情况形成自身的特点,紧密结合本专业国际国内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搞专业建设。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切实为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以致用的引导,注重实际适时应用知识的传授,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和不断进步的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多了解企业管理、经济分析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社会的工程实用型人才。

 

(二)教学体系的建设
    新的课程体系针对专业的特点强调了模具设计、成型工艺和模具加工制造三个方面的结合,课程体系总体构建五大模块:人文基础理论课程模块、工程技术基础模块、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模块、模具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模块、模具专业知识扩展模块。
    (1)人文基础理论课程模块、工程技术基础模块与机械类其他专业一致。
    (2)工程技术基础模块在调控完善原有课程的基础上,首先增加了《模具专业导论》课程。学生在进校初对专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多学生对该专业缺乏了解,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模具工业在制造业中的地位、目前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我国加入WTO对模具工业的影响、国家关于发展模具工业的政策措施以及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增加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增加自主学习的动力。
    其次,整合机械工程材料基础课程及信息技术和应用方面的课程,如整合开设《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突出模具用钢的选材及热处理。第三,增加计算机在工程中的应用,开设《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及工业应用》等课程。
    (3)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模块注意宽口径与特色相兼顾。保持模具方向以塑料、冲压及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制造为主,铸造方向以各种材料的铸造工艺设计为主,其他模具设计制造和材料成形方法为辅的模式,主要进行了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改革。同时,加强制造和材料方面的课程,如开设《模具表面工程》、《模具材料与表面处理》、《金属表面的腐蚀与防护》等课程、增加《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的学时并拓宽其内容等。
    (4)模具专业知识扩展模块,增大选修课比例,丰富了模具知识扩展模块。《模具价格估 算》、《模具新技术讲座》、《先进加工技术简介》等课程的设置,既可拓宽相关专业知识面,又充分体现了灵活性与个性化的原则。
    (5)模具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模块着重先进技术和最新技术的介绍。增加快速成形技术、精密塑性成形工艺、模具CAD、CAM、CAE计算机模拟与仿真的内容。注重知识的更新,横向的拓宽和纵向的深入。
    在课程体系的总体构建下,还要认真仔细地进行课程的整合。根据培养目标和总体结构,科学系统地制定课程的门类,进一步明确各门课程的内容及课程间的分工和联系,剔除一些内容陈旧或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较多的课程,创建一些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加大适时适用知识和前沿知识的教学份额。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新课程体系指导下,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实验条件,以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结合教学大纲的编制和修订,重新编制和修订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强化实训教学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根据企业反馈的意见和要求,调整和充实了实习大纲及实习指导书的内容,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内容,共同指导实习。充分利用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合理安排实习内容,将一些校内无法进行的教学和实验搬到工厂去完成,让学生通过三次不同层次的实习,真正逐渐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熟悉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机械工业生产的各种类型和特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还推行专业个性化及“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制。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兴趣和就业意向,分三个方向: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数控加工技术、模具钳工。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向进行重点单项强化训练,并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能力的学生考取多个资格证书。

 

(四)毕业设计的改进
    (1)指导思想:把毕业设计与工程师培训相接轨,切实把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到重要的地位。
    (2)选题:毕业设计的选题较重要。选择有新意的、与新技术相关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较充分的、有研究价值的、能解决生产实际存在问题的题目,提高毕业设计的层次和质量。同时要求教师要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拓展,加强科研工作的开展,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拓选题面,提高选题质量。对少数学习主动且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考虑自选题目的尝试。
    (3)指导方法:统一指导思想,真正注重综合运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循规蹈矩地完成一个预定的程序。引导、启发、鼓励为主,少一些代替,挖掘和诱发闪光点,使学生真正在三年学习的基础上对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深入实际掌握学生情况,强化因材施教的观念,区别对待不同情况的学生,真正使不同基础和层面的学生最大限度地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得到提高。尽量邀请一些有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指导工作,使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更好地相结合、相适应。鼓励已签订就业合同的同学到即将工作的单位结合该单位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题,在校企双方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负起责任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他们即将面对的角色转换,教学效果很好,而且深受企业欢迎。

 

(五)教研教改活动的开展
    以专业建设为中心,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以教研教改活动促进专业建设。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每位教师都明确培养目标,参与教研教改工作,参与课程体系的建设,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在加强学习的同时,通过教研教改活动,把握专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的放矢的指导教学、进行教学,统一协调地工作,这也是我们实现培养目标的切实保证。

 

四、结束语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一个老专业,如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专业的工程实用型人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许多新的课题将不断出现,许多深层次的因素和内容尚需发掘,我们将继续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办好专业,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房贵如.试论中国铸造行业如何跨人二十一世纪[J].铸造,1997.11
    [2] 侯维芝.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设计[J].职教论坛,200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