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试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试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日期: 2012-3-6 15:43:09 浏览: 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匿名

试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中的众多不利因素,已成为阻碍整个职业教育迅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目前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衔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0)06-0017-02

  

  据近日在京发布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月薪较前些年均有明显的增长,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已经连续四年与非“211”本科院校差距缩小,百分点差距从2006年7.2%缩小到2009年的2.2%,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8.1%,已经高于非“211”本科院校的就业率87.4%。在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能够“一枝独秀”——高职毕业生不仅就业率提高较快,月薪增长幅度也强于本科生,这种就业的利好形势直接带动了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节节攀升,使得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从2007年开始,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已经连续几年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当前,高职职业院校的生源以高中毕业生为主体,中职毕业生为辅。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应该是相互沟通、相互衔接并相辅相成的,所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仅对口,而且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双赢发展。然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衔接程度、深度和广度上的问题。本人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障碍以及如何正确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等方面谈谈自身的看法。

  

  一、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从2005年开始,全国中职就业率连续四年达到95%以上。这个数据一方面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专门应用型人才”具有强劲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中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在提高办学质量,培养适应就业需要的学生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决定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在此期间,除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实训中心建设外,还组织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到目前为止,已经培训了骨干专业教师近10万人。同时,各地也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使得中职教育在办学条件上有所改善,基础建设方面逐渐加强。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在2005年9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温家宝提出了今后5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大体相当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按照此思路,中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到2008年时,年招生规模已经达到810万人,提前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遍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预计在未来的时间内,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将会超过普通高中教育。

  

  (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更加明确。以就业带动职业,把就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强调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强调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结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职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职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仍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给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职教育是末流教育的观点,制约着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在社会上都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重高等教育轻中等职业教育的观念。在许多人眼里,认为中职教育是“二流的教育”或是“末流的教育”,甚至有些用人单位不愿意接收中职生就业。从当前形势来看,虽然这种观点正在发生改变,人们越来越看到中职教育是有前途的,接受中职教育同样有美好的发展空间。但受社会上部分人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二)生源素质低下,制约着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由于部分学生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不愿意孩子读中职学校,所以成绩稍好的学生都尽可能选择了上普通高中,从而导致中职生源素质低下,应试水平普遍不高。学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只有降低门槛招收不能上普通高中的低分生,生源质量大打折扣,为培养实用型、创新性人才留下缺憾。

  

  (三)部分中职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制约着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中职学校基础设施薄弱,教学实验设备落伍,实验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基本需求,甚至有部分学校既招普高生又招中职生,教学安排基本都是重视理论知识,弱化实践操作,导致学生上岗后动手能力欠缺。

  

  (四)“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制约着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双师型”教师紧缺,是中职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但部分学校由于专业教师紧缺,由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中学教师直接承担中职教学任务;另有部分学校,直接聘请社会上操作经验丰富但专业理论知识不足的人员承担教学工作,严重影响了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不利因素

  

  正是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上问题,所以大部分中职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从就读高职院校的中职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继续深造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中初级专门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经营等第一线工作、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提升。相对中职生而言,高职学生应该具有更宽的知识面,更深的理论知识,更熟练和更具创造性的技能。中等职业教育在以上方面应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必要的学习准备和职业技能训练。但从实际情况看,中职教育并没有把自己当做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整个教学围绕学生就业而进行,从而出现了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只强调学生知道怎样做,不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培养出的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培养的中职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和更高层次技能学习的基本要求。

  

  (二)中职的专业设置不利于与高职专业设置相衔接。专业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一个必要条件。中、高职在专业设置上的共同要求是: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目前,中职开设专业较多、较细,而高职开设专业却较少、较宽,使其许多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高职专业深造,同时也不能满足社会对部分专业高层次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要。

  

  (三)中职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利于与高职的衔接。中职的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专业基础课为辅,文化基础课要求降低。即使开设少数几门文化基础课,内容也是围绕专业而开设,很少注重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高职的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为辅。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重复的现象,重复率平均达到50%以上,甚至有不少课程,中、高职采用的是同一版本的教材。

  

  (四)中职教育宽口径的生源结构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中职招生的生源基本都是未被高中学校录取的“淘汰品”,甚至是不参加中考就可以进校学习,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均普遍较差。另外在中职学习期间,学校和学生都存在着弱化思想道德素养培养,轻视基础知识学习、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的思想,致使毕业生虽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但缺乏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能力,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存在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已成为阻碍整个职业教育迅速、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适应中、高职衔接,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须针对目前中职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加大中职改革力度,使之尽快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放在首位。俗话说,“先成人,再成才”,无论中职还是高职,良好综合素质的养成是成才、成人的关键。

  

  (二)试行“2+1+1,5+1.5”直通模式。这种模式是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直接对接的模式。“2+1”是指高中前2年开设文化基础课和某科类的专业基础课,后1年到企业认知实习,“1.5+1.5”是高职前1年半在校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后1年半到企业顶岗实习。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知识、能力、方法、品质的培养,并能有效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

  

  (三)中职的专业设置与高职的专业设置尽量一致。根据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职和高职增设和调整相应的专业。同时,中职的专业设置口径变宽,逐渐向高职的专业设置靠拢。

  

  (四)确定中职新的培养目标。中职教育必须在保证实现自身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向高职教育输送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此,中职教育必须转变思想,树立以提高全面素养为基础,培养综合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既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五)改革中职课程设置。为了适应中职生当今既可以就业又能升学两种培养目标,在中职的课程设置上可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办学模式,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并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银清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3).

  [2]郑建梅,浅谈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J],现代企业教育,200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