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

浅谈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

日期: 2011-12-29 0:46:58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万海英 于烁 胡楠

论文关键词 高师体育 创新能力 素质 
  论文摘 要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是实施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因素。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工作的效益。对高师体育专业学生能力素质结构演变进行研究,可以梳理出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构建适应当前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求的能力模式提供依据。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能力,应着眼于对体育实践和体育发展的需要,注重对学生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拓宽体育理论课的教材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具备广博的体育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体育的需要。学海网(www.xuehai.net) 
   
  一、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社会体育能力素质结构的发展途径 
  (一)加深对社会体育的认识 
  社会体育工作不同于竞技运动和学校体育,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自身的特点和任务。社会体育是人们自愿参加,以健身为主要目的的群众体育活动,它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生命力强。社会体育内涵相当广,有民间体育、民族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健美体育、保健体育、婴幼儿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还有职工体育、农民体育、家庭体育等等,种类繁多。只有充分理解了它们的内容、功能、意义和组织形式,才能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二)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拟训练,加强教育实践课程,强化与基础教育的联系,对学生实施观察学习、模拟学习,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是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高师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学科教学、微格训练、小组模拟训练、各种教学实践竞赛活动、社团活动、每日练活动、教学录像观摩等;校外实践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应特别注意实践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引导学生从单项到多项,从分散到集中,从校内到校外,受到多层次、多方面的实践锻炼,真正达到教学实践的层次化、自主化;同时,学校可聘请知名中小学教师作为兼职辅导老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三)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社会体育工作指导者必须具备全面的运动实践技能和体育的文化,广义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要求具备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对每一项健身运动都要求能运用已有理论知识来指导进行。只有掌握好运动项目的特点、方法、规则、组织形式,才能最大限制的发挥指导作用。 
  (四)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体育组织是体育初级群体的表现形式,现代体育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体育的组织特征,体育组织在现在体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是严密组织性和管理机制是社会体育的要。我国社会体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体育组织发育尚不成熟,组织管理较为复杂,涉及的人员多、范围广、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并以自愿为基础,组织管理难度大,直接影响着运动的功效,故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训练能力和指导开展多种体育活动的能力。 
  (五)加强自学创新能力 
  只有丰富的知识,勇于发现身边的事物的不同之处,才能加强创新的能力。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体育教学中教师传授和启发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在学习与掌握运动技能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表现自己,大胆创新,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 
  (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认识能力 
  无论学习什么都要从理论出发,用实践证明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体育教育专业应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当前注重术科教学思想影响下,轻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思想的教育,使学生缺乏对体育正确认识,体育思想浅薄。社会体育需要较强的理论指导,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理论学习的条件,加大课外辅导力度,拓宽理论学习知识面。 
  (七)强化素质教育,提高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 
  社会体育内涵丰富,指导社会体育需要有较高的体育素质和文化素质。素质教育贯穿于体育之中,体育教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明显提高。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场所,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身体素质是学生顺利完成各项术科学习任务所必须具备基础,也是开展社会体育工作的重要条件。社会体育项目繁多,如果身体素质水平低,就不能较好地掌握各项运动技能适应社会体育运动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三基”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上网组织指导能力、防止运动中伤害事故的能力、处理运动中突发事件的能力、运动保健常识和掌握多种健身方法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会自己运动、会指导他人活动、会科学的运动”的三会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体育的需要。 
  (八)自我完善的师德意识 
  自我完善的师德意识将是学生终身从事教育职业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学生今后从事音乐教学成败的关键。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关系中教师必须具有道德规范,它将决定着高师学生从事体育教育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和发展观。是否拥有丰富的专业道德(即德性),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体育知识育人,以自身的作为育人,以高尚的师德行为激发处在个性发展中的学生,才符合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的要求。
  (九)自我专业的发展意识 
  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叶澜教授认为:(1)指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自我认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2)在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付诸行动时,它还能够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教师能够“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使得“未来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行为”。所以说,如果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又了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阶段理论,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路线相比照,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成为自觉行为,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以至最终真正达至理想的专业发展,使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自我更新”取向。所以,强调培养体育专业学生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不仅顺应了学生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也促进了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学海网(www.xuehai.net)  二、终身学习的学习意识 
  学习不仅能提升智慧,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然多数体育专业学生自制能力差,自我意识过强,浮躁、马虎,随意制约着其专业的发展和理论的提升。读书学习的过程不但能促进他们不断完善、成长,还会影响到他们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因此,尽早树立体育专业学生终身学习的学习意识,才能促进他们在进取中不断完善,尽快步入教师专业化的行列。 
  (一)交往、沟通能力 
  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与沟通是相互的,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变化,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哭以使学生更好的血虚和生活。学校教育系统是一个人的工作系统,学校教育也是一个培育人走向成熟和发展的教育系统。因此,在现代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都离不开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体育教育是施美教育,是培养人的素质不断发展的育人工程。体育活动中处处都体现着交流和沟通,正如:竞技比赛、群众体育需要同观众的交流,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体育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等等。显然,交流沟通能力对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更新和超越至关重要。
  (二)教育科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众所周知,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然目前许多高师体育专业学生缺乏作为一名未来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科研素质。教育科研意识淡薄,教育科研素质与水平不高,教育研究手段落后、方法单一。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会影响教师终身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未来教师成长的长远意义。为此,高师音教专业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拓展,应表现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发现新世界现象的意义,对日常学习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习惯,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并形成理性的认识。其次,应通过教育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研创新意识和处理分析问题能力,打下坚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教育科研素质。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反思和实践,以修正和改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理论,而不是完全受教于决策人员或教育专家的主导与控制,有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测量和评价能力 
  科学的教学测量和评价模式是检验教学成败的有效手段。掌握必要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对促进教学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础体育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和方法主要考虑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和体育基础能力的发展。所以,科学先进的评价方法和理念的掌握不但对发展学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未来教师从事体育教学也至关重要。 
  当然,“师范教育转变为教师教育意味着教师职前培养和入职教育、职后提高的一体化,意味着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体化。”因此,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能力的完善和拓展,只要与高师院校课程设置理念和模式对未来教师职前培养提供的条件符合,与教师专业化理念下高师体育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一致,那么,高师体育教师教育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周爱光.论我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3. 
  [2]杨连岗,宁淑平.试论大专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0.3. 
  [3]于军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及对策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9. 
  [4]胡爱武.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2. 
  [5]刘天娥.走向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2006.6. 
  [6]吴志华,刘海民.论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3. 
  [7]叶楠.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2001.10. 
  [8]王建平.教师专业化与我国高师教育的改革[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6.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