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

日期: 2011-8-14 14:22:11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摘要:中职教学只有立足现实,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摆脱教学的困境,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在多元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笔者结合所在学校实际情况,从课程设置、考试制度和分层教学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培养模式

  湖南职业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批高职院校脱颖而出,成为职业教育的领头雁。面对激烈的竞争,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持续减少,生源质量不断下滑,“低门槛”现象已成为普遍的事实,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教学质量是争夺生存空间的首要条件。学海网(www.xuehai.net)可以肯定地说,中等职业学校辉煌的教育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已是一个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在这种形势下,中职教学只有立足现实,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摆脱教学的困境,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才能在多元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一、调整课程设置。突出专业实践能力
  课程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取向上有“岗位需要论”观点和“就业需要论”观点。岗位需要论强调专业技能性,岗位针对性强。就业需要论注重适应岗位多变的需要,强调打好基础,培养一专多能。在课程模式取向上有“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这两种主要模式。知识本位重经验、知识的传授,能力本位重技能的培养。
  中职教学课程设置要根据现实需要定准自己的坐标,既不能“高攀”,也不能“低就”。一味地针对岗位需要会使课程设置越来越细,适应性越来越窄;而只强调一专多能、适应劳动市场岗位多变的需要,会导致专业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应综合劳动市场需求、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等多种因素,既要有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模块性,又要有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和变通性,使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构建起自己的专业能力框架,并逐步在学校实践与社会实践中完善它。
  有研究者指出,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有l型结构和Y型结构。I型结构又称为专业纵深型结构,它是在一定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向某一专业方向发展。Y型结构又称为专业分支型结构,它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并不只为一个专业方向服务,而是若干同类专业方向的共同基础。I型结构是一种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曾一度适应计划经济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岗位多变的趋势逐渐凸现,中职教学应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创造性,逐步将强调针对性的I型课程结构体系调整为有一定选择性的Y型课程结构体系,为形成专业实践能力服务。专业能力并不等于专业技能。技能属于操作范畴,能力属于心理范畴。专业实践能力指学生通过有效的专业训练,形成的具有解决一定范围专业问题的心理品质结构,指向性、适应性和创造性是它的三个主要特征。中职教学要摆脱普通的理论阐述型教学方式的影响,围绕课程设置体系,讲求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实践性,知识技能并重,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既能满足第一岗位的需要,又能适应市场岗位的变动需要,能在相近岗位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改革考试制度,加强形成性评价
  中职学生经历过中考的阵痛,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走进了职业学校,许多学生感到自己是考试中的失败者,心灵曾一度蒙上了阴影。教育不光是一种知识积累的教育,更重要的是成长、成才,培养自信心,激发奋斗精神的教育。多年来,我国的教育深受西方理性主义的影响,着重考核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其实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在应试教育的考试制度下,许多学生的其他能力受到遏制,人的潜能得不到全面开发,导致了学生弱势群体的恶性循环。
 中职教育者应看到这一点,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优势,消除应试教育中能力考核面窄的弊端,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找到用武之地,培养自信心,燃烧闪光点。学习是一个过程,事实表明,光注重学习的结果对人的发展是不利的。中职教学应改革传统的结果性评价的方式,强化过程控制,加强形成性评价,使学生爱学、乐学,在学习中逐步找回自信心,激发前进的动力,实现自我价值感的回归。考核方式应有职业教育的特点。普通教育是学术性的,注重思辨逻辑能力,职业教育是技术性的,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因而,中职教学的考核可采用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主观题的比重,注重平时的学习效果,强调理解应用。可以逐步扩大无纸化考试科目的范围,实行现场考核、实践操作、口试、演练等多种考核方式。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2002年学期考核中,电算会计课实行上机考核,机械制图课考作图能力,导游课进行模拟现场考试,需参考技能等级证的科目实行了“以证代考”制度,还调整了学期成绩评定的结构,加大了平时考核的比重,加强了形成性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大大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培养了

学海网(www.xuehai.net)

专业实践能力。

  三、树立“根雕”理念。开展分层递进教学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假定学生在同一水平、同一起点的前提下,制订同一教学目标施教的,对学生的评价是标准化的。同一班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能达到同一教学目标,许多学生因而掉队,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这种情况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有人提出按不同程度编班的想法,但实践上缺乏可操作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掌握教学法”的思想,认为师生学业目标固定化的预想是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破坏性的一面。他提出了“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的思想,认为只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掌握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它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掌握”,在群体教学中结合个别化教学的因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教育是一种群体性的行为,但它的结果应该是体现个性化的。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一个个适应不同需要的合格人才,尽管是成批的生产,却不应该是集装箱式的批发。因此,中职教育应以人为本,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学生观,落实素质教育,运用根雕艺术的眼光和技艺,根据学生不同的材质,培养出不同规格的人才。
  笔者所在学校实施了课程AB制递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课程AB制递进教学强调教与学的统一,在群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注重学习的过程与发展,讲求教学的实效性,其基本方法为:在每门课的起始阶段,任课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将该班学生分为A组和B组,教师确定两级教学目标,鼓励B组学生向A级目标递进。
  课程AB制递进教学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学习过程,强调过程控制。其实施过程有三大阶段:①定向与分层。在课程起始阶段,任课教师依据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及职校教学必要、够用、实用的原则确定该课程的两级教学目标,对全班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结合志愿将学生分为AB两组。②反馈与控制。在课程的进展阶段,任课教师的加强过程的监控,通过形成性评价进行教学反馈,掌握AB两组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针对性的纠正,适时弥补群体教学的不足。使A组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成就感,保持学习的稳定性;使B组学生逐步跟上学习的进程,产生递进的信心。③评价与选择。期末进行终结性评价。期末试卷由共答题和级别两大部分组成,限制A组学生考B级,鼓励B组学生向A级递进。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普遍增强,学习风气得到提升,学习成绩得到提高。有效地遏制了学风下滑、破罐破摔的现象。
  当今的职业教育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社会急需大量职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资源薄弱、生源质量差。只有改变观念,大力改革,办出特色,才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大做强、升格办学固然是突出重围、谋求发展的突破口,但对症下药、做精做巧,提高教学质量,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狠下功夫,未必不是一条生产发展之路。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