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简析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创新

简析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创新

日期: 2011-8-13 13:07:05 浏览: 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黄煌梅

论文摘要: 为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在就业工作上不断探索创新: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手段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同时还举办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特色活动,开展学院二级就业评估工作等。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工作 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指导,以适应高职教育职业化的要求和毕业生就业社会化的要求。要体现“双百”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理念,即通过百分之百的努力,争取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学院提出“毕业生就业一个都不能少”和“将就业工作进行到底”的服务理念,秉承“走千山万水,历千辛万苦,施千方百计,话千言万语”的“四千”工作思路。“就业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育人是全体教师的共同神圣使命”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专业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专职就业工作队伍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就业工作、思想教育、人才培养相互推动,共同形成全员全程开展就业工作的大就业工作机制,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学海网(www.xuehai.net)以下是就业工作创新开展的几点初探。 
  一、思想认识的创新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在国情社情教育中引导学生了解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服务海西建设蕴含的发展机遇;就业形势教育中引导学生将实现个人理想与奉献祖国建设相结合,聘请校内外专家为就业毕业生提供岗前培训,帮助树立科学、持续、协调发展的长效就业观。 
  二、工作机制的创新 
  改革老式的行政管理体制,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的眼光,针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围绕“教学评价、毕业生质量评价、用人单位人才需求预测、就业工作评价”等做系统调研,形成了具有前瞻性的调研平台,促使学校在招生专业设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下功夫。调研力争覆盖面广、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数据详实,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找准“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长效发展机制,学校就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初见成效。 
  以学院药学系各专业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例,实行“2+0.5+0.5”人才培养模式。“2”即前两年学生在学校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为主;“0.5”即第五个学期学生进行职业实习。学校统一安排之前,与一些实习单位进行“订单式”合作,即实习单位可以自行选拔一部分学生到该单位实习,实习期结束后经过考核和“双向”选择,大部分学生留在该单位工作;“0.5”即职业实习结束后,学生可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自身条件进行有就业意向的顶岗实习(即就业见习期)。“2+0.5+0.5”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毕业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实现了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深受学生欢迎及用人单位好评。 
  三、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主要是两个方面:多样化和开放。 
  1.多样化 
  (1)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 
  (2)必修课及其他相关选修课的开设。 
  (3)举办各种讲座:请校内外专家做报告、对毕业生的要求等。 
  (4)开设就业指导咨询室、咨询日进行个体咨询辅导。 
  (5)组织各种活动、群体咨询、模拟招聘等。 
  2.开放 
  (1)以占领用人单位市场为目标的走出去、请进来。 
  (2)社会人士参加学校的就业指导。 
  四、工作手段的创新 
  以“一网两平台三系统”为载体,建设交互式数字化多媒体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就业信息全天候、无缝隙、高效率传播,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水平。各系部把网络、手机、多媒体等信息手段融入就业服务的各个环节,不断丰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鼠标就业”加“手机就业”。 
  五、工作内容的创新 
  就业指导内容细化:分层次、分专业、分对象。最核心的变化是由单纯的就业指导、过程性的就业指导变为对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负责,变为全程、终身性咨询指导。 
  (1)就业工作的内容从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转型。 
  (2)就业工作的方式从单一化向立体化转型,这是递进关系,包括教育、活动、学科建设层面。 
  (3)最终的标准从经验型向科学规范型转化。 
  (4)教师队伍由非专业化向职业化、由职业化向专家化发展。 
  (5)结合学院情况,注意学习、吸收、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典型经验。 
  基本要求:不断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如每年选派就业工作相关教师、辅导员参加福建省职业指导师培训等相关的培训学习。 
  六、开展提升职业能力的特色活动 
  1.“沙场点兵”。每年护士节,护理系举行“沙场点兵”——护理技能操作及护理礼仪表演。主要项目有无菌操作、铺备用床、静脉输液等护理技能操作及护理礼仪展示。通过活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等。在每届毕业生下临床实习前,护理系举行“护士授冠仪式”,不仅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增强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归属感,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过硬的技术本领与良好的素养缺一不可,要像重视护理技术那样,重视自己良好的职业形象。把握实习机会,去体验,去塑造,努力树立合格的护士形象。 
  2.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药学系于每年春季举办一场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药用植物标本制作是一项职业基础技能,通过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更多中草药,而且能使他们增强职业兴趣,提高职业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3.中药饮片识别大赛与中药调剂技能大赛。活动紧扣药学类专业学生对中药的认识,通过海报与活动的结合,检验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4.医学检验技能竞赛。基础医学部以规范实践教学、检验教学成果、培养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举办医学检验技能竞赛,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提高技艺的平台,通过活动起到比技术、长技能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5.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活动。以2009年为例,针对即将下临床实习的2010届毕业生,在学院举办了由共青团福建省委主办,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和院团委、院就业指导办公室协办,YBC福建办公室和福建卓越体验培训机构承办的大学生就业力训练营活动。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就业;另外,受过培训的学生还将相关就业知识和理念与其他同学分享,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学海网(www.xuehai.net)    七、自评工作的创新——学院二级就业评估工作的开展 
  发挥系部主体作用,健全二级管理制度,确立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多管齐下,齐抓共管。锐意创新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就业工作。 
  (1)严格实行就业工作评先量化考核制度。 
  (2)实行二级管理考核机制。 
  (3)建立就业状况实时监测反馈体系。 
  完善院系两级就业管理服务体制,突出系部的主体地位。根据“职责明确,目标清晰,协调有力,任务落实”的要求,推进就业工作二级管理。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重在系统管理,制定方案,完善制度,加强指导,统筹协调,搞好服务,检查评比,推进系部就业工作开展。系部结合本部门本专业的实际,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细化工作方案,采取激励措施,拓展就业资源,不断完善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工作二级管理常抓不懈,二级评估贯穿学年始末。为检查验收二级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于每学年末对一年度来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实施,有结果,有改进。以2010年为例: 
    2010年7月-10月期间学院对各系就业工作进行评估,下发《关于开展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评估对象为我院四个系,工作安排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7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自查自评阶段。 
  第二阶段:10月上旬为进系部评估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反馈阶段。 
  检查评估程序: 
  (1)听取各系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汇报; 
  (2)查看场地、设备、相关数据和有关材料等; 
  (3)对就业情况按比例进行抽查; 
  (4)对各系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综合测评打分; 
  (5)召开评估工作总结会议,向各系反馈评估意见。 
  检查评估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1)学院负责成立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就业评估政策制定、就业工作督查、评估工作协调和管理,并组织学院各处室及系部有关专家组成评估专家组,负责各系评估工作。招就办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是检验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检查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反映本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确保评估工作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对于弄虚作假,实行“一票否决”制。 
  (3)各系就业率的统计对象为2010届毕业生,各系的就业率计算以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省教育厅核准的当年就业方案为准,并参考各系跟踪服务的汇总情况。 
  成立漳州卫生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领导小组,制定《漳州卫生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指标表》等,各系进行自评互评,形成自评汇报,最后学院对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评建结合,以评促改,重在建设,成效显著。 
  (1)继续完善就业调查体系,实时追踪就业动态。理论研究成果颇丰。通过学院编纂的《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毕业生满意度调查问卷》《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毕业生用人满意度调查问卷》,建立较完备的就业调查体系,开展“毕业生求职意向调查”、“就业中期调查”、“新生职业规划调查”等十多项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充分掌握学生动态,适时调整政策。 
  (2)着力培养“双证书”人才。积极推选“双证书”制度,如2004年实施“双证书”制度以来,已有4204人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4172人通过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达99.23%。护理系在2010年的全国护士资格考试中取得可喜的成绩。其中三年制高职学生参加考试383人,通过381人,通过率99.4%;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参加考试227人,通过208人,通过率91.6%。在省医药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和省护理学会主办的“福建省护理技能竞赛”中护理系代表队荣获学校组团体一等奖,并获得总共六个单项一等奖中的四个第一,还获得两个单项三等奖。 
  (3)以人为本,大力帮扶特殊群体就业。学院就业工作着眼“就业一人,帮扶一家,温暖一片”的社会效益,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和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各系确立专人实行“一对一”帮扶,并与党员“创先争优”相结合,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心理咨询、岗位推荐、提供求职援助等方式开展就业帮扶,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努力帮助“双困”毕业生实现就业。截至2010年8月,已帮助2010届“双困”毕业生118人实现就业。 
  (4)构建学生实训体验教育模式,紧抓护理实训基地、药学实训基地、临床实训基地等建设。此模式不仅是单纯的职业实训,而且是带有互动互学的全方位体验式实训,经过几轮实训,学生结合到医疗单位见习、实习,通过相互评比、交流、总结,受到启发,从而在情感上、经验上都能自发地调整就业价值观,降低择业期望值,提高整体就业成功率。 
  (5)开展职业咨询指导,使职业发展教育切实得到落实。学院及各系部设有职业咨询指导室,在职业指导课程中加强职业发展教育。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