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精神病人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精神病人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日期: 2011/4/15 浏览: 17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黄美秋

【关键词】  精神病人 补液疗法 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精神病人发病后往往表现为生活不知自理、拒食,从而导致身体虚弱,特别是合并有躯体疾病和出现药物副作用时,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近年来,我院住院精神病人输液量逐渐上升。为了确保输液安全,对精神病人输液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1  输液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不便于核对床号、姓名 

  精神病人发病初期,多数表现沉默不语,问话少答或乱回答,对护士的呼叫反应冷漠,不利于护士核对名字,容易发生输液错误。另外,有些病人家属为了不让人家知道自己的亲属、子女住精神病院治疗,在办入院手续时,随意更改病人名字,导致护士核对姓名时,出现病人真名与病历中的名字不相符。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还发现病人同名同姓,名字接近,相貌相似的现象。学海网(www.xuehai.net)为了便于巡视观察和管理,我们均采用集中病人在大房间输液,病人不能按床号睡,无法进行床号的核对。也有些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自行更换床位,易引起输错液体。

  1.2 病人不合作 

  精神病人否认有病,有些病人认为药物是有毒的,是护士有意害她的,不配合治疗,不愿意输液。有病人曾在输液过程中,擅自拔掉输液针头,企图吞针头自杀;也有些病人没有耐心配合输液,自行调节输液滴速,导致滴数过快而出现胸闷不适;有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冲动拿下输液瓶砸在地上,导致玻璃瓶破碎,由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未发生意外。有些病人发病初期,表现兴奋躁动,几天不进食,为防脱水等意外,需在保护约束下进行补液治疗。而病人在输液过程中不停挣扎,扭动肢体,不利于穿刺输液,易导致局部肿胀或针头脱出。精神病人自控能力差,输液过程会乱动肢体,导致体位改变或管道打折、被压而输液不通畅;加上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病人多出现软困乏力、嗜睡,卧床输液后不久便处于睡眠状态,翻身时不注意保护穿刺部位,导致针头脱出或输液管扭曲而输液不畅。

  1.3 不重视健康教育 

  护士忙于应付临床护理工作,或认为精神病人不能接受而忽略了病人的健康教育,没有跟病人解释输液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导致部分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如自行拔针,或自己调节输液速度等。

  1.4 巡视不到位 

  输液病人多,当班护士少,往往是两个护士负责观察3~4个房间的输液病人,还要负责其他病人的安全管理,往往导致巡视不到位。加上精神病房没有安装床头铃,拔针或更换液体等都是由护士观察处理,大大增加护士工作量。

  1.5 护士不严格按医嘱调节滴数 

  针对那些不合作需要保护约束输液的病人,有些护士为了使病人尽快滴完液体以便解除保护,或者赶在开餐前输完液体,擅自把输液滴数调快。

  1.6 不利于危险品的管理 

  在精神科,输液管道、针头、玻璃输液瓶等均作为一种危险物品,如果管理不善,病人有可能把它当作自伤或伤人的工具。

  2 防范措施

  2.1 制定管理制度 

  制定精神病人输液管理制度,规范精神病人的输液管理,组织护士们学习并实施,增强护士们的安全意识。

  2.2 做好新入院病人的护理
 
  新入院病人,主班护士要详细向护送家属了解病人的一些情况,例如:名字要准确或曾用名、主要精神症状、是否合并有躯体疾病,以及病人对住院治疗的态度等。针对蓬头垢面需要进行卫生处置的病人,一定要记住病人的相貌特征,以免卫生处置后认不出来。如果一天内同时有几个病人入院时,可用记号笔在病人手臂内侧写上名字,以便服药和输液时查对。

学海网(www.xuehai.net)

  2.3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对新入院病人,一定要连续三天进行床头交接班,交班内容包括病人的年龄、相貌特征、发型、病情等,确保每位护士都认识病人的姓名、相貌等,以便进行各种治疗前的核对工作。

  2.4 做好输液前的评估工作 

  输液前,首先要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如病人是否合作、对输液的态度,以及接触交谈情况等,针对不合作的病人适当给予保护约束。对极度兴奋躁动的病人,通知医生给予镇静药物后再进行穿刺输液,同时把病人集中在护士易于观察的大房间内输液。

  2.5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在给病人输液前,一定要认真核对病人的姓名、相貌、年龄等,确认无误后才穿刺操作,必要时请当班护士共同确认病人。

  2.6 做好病人的宣教工作 

  护士要重视病人的宣教工作,输液前,向病人讲解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一些配合的方法;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交代患者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1],争取病人的配合。相对合作的病人,输液准备结束时,提醒病人注意,及时呼叫护士。遇到同名同姓或相貌相似的病人,要交代病人注意倾听护士的呼叫,确认是自己的名字了才答应。

  2.7 加强输液巡视 

  当班护士要坚守工作岗位,管理好自己的责任区域,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及输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症病人一定要在护士的视线下输液,防止病人自行拔针、摔瓶子等。

  2.8 严格执行医嘱 

  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时,要严格按医嘱调节好输液速度;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了解输液的速度,发现滴速过快,要及时调整。必要时采用小号头皮针的输液管进行输液。

  2.9 做好输液管道的管理 

  当班护士要坚守工作岗位,加强巡视,保证病人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下输液,同时注意及时更换液体或及时拔针,拔针后的输液管要及时放到指定的地点,避免病人拿到。

  3 小结
      
  通过以上措施,增强了护士工作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感,满足了病人的健康需求,保证病人的输液安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美杏.加强门急诊输液存在问题及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J].内科杂志,2007,6(2):1004-1005

学海网(www.xuehai.ne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