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中国人造金刚石诞生纪事

中国人造金刚石诞生纪事

日期: 2011/8/31 浏览: 72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佚名

第19卷 第6期

2007年 12月

趁 硬 材 抖 二 程

SUPERHARD MATERIAL ENGINEERING

Vol. 19

Dec. 2007

中国人造金刚石诞生纪事①

姚裕成

(人工晶体研究院.北京 100018)

摘 要:中国人造金刚石何时何地诞生一直众说纷纭,为澄清事实,文幸把相关的.点浦告知读者,其中沙及

历史背景、提出依据、研制过程、成果上报等,敬请读者自鉴。

关镇词:人造金刚石;研制;综述;合成

中图分类号:TQ 164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3-1433(2007)06-0045-02

1 历史背景

196。年东西方对中国战略物资全面封锁,当时

金刚石是天然资源,属战略物资。中央要求地质部尽

快解决问题。地质科学院(以下简称地科院)首当其冲

责无旁贷,在朱孝成院长急切号召下,姚裕成(地科研

院矿物原料综合研究所)在前苏联实验矿物学的启发

下,大胆提出了人造的想法。提出采用模拟天然金刚

石成因条件,在实验室建立超高压高温装置,仿天然

损石中伴有金刚石的Fe,Cr,Ni成份做触媒,三年内

人工合成出金刚石的设想。

地科院矿藏所留英专家王恒生教授提出另一种意

见,用一年时间收集资料,一年筹划,三年实验室合成

出金刚石。院方经研究急国家之急决定采用姚裕成的

建议.

受命后,室主任老红军付轩立即组织了熊文松,

稍后又增加了周纪堂,孙荣传,成立了研究组,莫文裔

协助收集国外资料。

2 人造金刚石研制过程

项目起步的关键是落实超高压高温装置的事,经

逐级向上汇报后,地质部何长工部长深知其难度和重

要性,立即写亲笔信给一机部部长,要求一机部协助试

制高温高压装置.6GPa, 2000℃高温的设备国内没有,

国外没见过,一机部不敢表态,表示可认真研究。事后

一机部任务下达给通用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通用

所)。通用所孙所长(女)又将任务交给练元坚负责,练

是一机部军工组成员,练、姚等人对高压装置作过多次

讨论,其间曾邀请过由美回国,时任机械总院总工雷天

觉教授提示可行性意见,雷教授回忆在美时似曾见过

Belt装置能产生超高压,但不知Pyrophllite是什么东

西?这么大的压力不可能用橡胶胶密封,Pyrophllite

可能是密封材料,地科院知道这是叶腊石,当即保证能

解决,雷老先生满有兴趣说,找到后一定给他一块,

Belt就这样定下了。方案已确定,条件已具备,于1961

年地科院,通用所二单位正式启动研究。

地科院总牵头并负责工艺,通用所负责高压装置

试制,通用所先试制了一台简易凸凹模装置由地科院

方面探索测压测温,这方面的初期工作曾得到过科学

院物理所何寿安,沈主同先生指导,在此表示谢意。在

这期间通用所同时实施“61”即Belt型装置试制。测压

初期最大的挑战是放炮,当认识到元件的填充量与湿

度关系后顺利解决了。测压从Bi点(低压)向Cs点(中

压)发展时遇到了极大困难,Cs室温下是液体,见空

气就燃烧,把它制成00. 3mm的丝装入测压容器中

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难度更大的是测温,热电偶热

结点和丝要一致,粗细不匀影响不同导热率而测不

准,通过密封区丝容易拉断,最终引线结构的巧妙构

思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至此1963年上半年测温测

压已掌握,石墨最初用人造的,走了一段弯路,后来发

现清河砂轮厂炉芯石墨可用。触媒用NiCr电炉丝压

① 收稿0期:2007一06一20

作者简介:姚裕成(1933-),男,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人造金刚石合成研究和应用开发.

万方数据

扁代用,腔体结构采用间接加热,由凸凹模转换到

"61 型超高压装置重新测压时,发现腔中压力上不

去,分析认为凸凹模与“61"型装置有很大不同,凸凹

模腔体扁,"61"型腔体长,顶锤冲程不够.当时美国人

造金刚石合成方法已发表,从资料中得到启发,用双

层密封碗可提高冲程一倍,压力上去了,问题终于解

决了。当接近1963年年底时,在“61”型模具上测压测

温,腔体结构,原材料准备,合成前的调试等工作已完

全成熟。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探索,于1963年12月31

日晚正式开始合成,由于前面工作较认真细致,头1,

2,3次就成功合成出了第一批人造金刚石.金刚石虽

然合成出来了,但我们不知道是否有金刚石,样品经

岩矿室邓楚军近十个项目检测,所有数据均与天然金

刚石相同,但毕竟是新的人工矿物,又事关重大,当结

果提请中国著名矿物学家蒋溶审定时,蒋当即表态这

就是金刚石。至此,三年时间果真人造金刚石在北京

(通用所实验室)成功合成了。

3 关于人造金刚石研制的一些说明

(1)关于磨料所1961年曾参与过合作,这是一机

部科技司意见,地科院表示欢迎。地科院给磨料所于

鸿昌,王光祖二位提供了一间办公室,欢迎他们一起

工作,不久(约1-2个月),由于磨料所制度限制,合

作发生困难,合作终止了。

(2)通用所方面第一任顶目负责人是练元坚,不

久由胡恩良接任。许锦枫曾参加过地科院测压力工

作,胡恩良完成了“61"模具设计制造后,1964年初提

出了六面顶压机设计方案图,在超高压装置上作出了

开创性贡献。

(3)关于成果上报 一机部与地科院商定以二部

合作名义上报成果,由地科院写工艺报告,并提供金

刚石样品,事后地科院稍稍单独上报了。一机部通用

所则上报了“61"型高压装置成果。

成果名称:

地科院:姚裕成,熊文松,周纪堂,孙荣传等。

(1)人造金刚石研究报告;(2)超高压测量试验研

究报告;(3)加温及测温试验报告,见中国《科学技术

成果公报》第10期(总12期)挡案号002313,1964年.

通用所:胡恩良等,人造金刚石“61"型设备设计

试制试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成果公报》第10期(总

12期),挡案号,001778,1964年。

(4)原地科院姚裕成,熊文松,周纪堂,孙荣传在

金刚石合成成功后调入建材部人工晶体研究院。

编者按:2008年是我国第一领金刚石诞生45周

年。四十多年来,我国金刚石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正如姚先生所言,人们对第一硕金刚石到底在何时

何地及如何诞生仍有不同说法。在这里,姚先生提出

了自己的意见,本刊羊重挑先生的看法,但本刊对此

问题不作结论,同样,本刊也欢迎其他同志对这一巨

大的成果发表看法。

新型锯片刀头— 金刚石涂层刀头问世

金刚石涂层刀头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以氢气、碳源气体等做原料,在低于100。摄氏度和小于一个大

气压的条件下,在硬质合金刀头表面直接沉积和基体结合良好的纯金刚石薄膜涂层;此产品既有表面金刚石最

好的硬度和耐磨性,又具有硬质合金基体良好的抗冲击韧性,性能价格比高,应用范围广,是锯片刀头产品的一

次伟大革命。

金刚石涂层刀头完全不同于PCD刀头,PCD刀头是切割金刚石复合圆片制成的;金刚石涂层锯片与PCD

锯片的生产设备也不相同,中高档硬质合金锯片生产商都可以生产金刚石涂层锯片,而生产PCD锯片需要昂

贵专用的生产设备。

金刚石涂层技术完全不同于严重污染环境、落后的电镀金刚石技术.

由于金刚石涂层刀头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东营金膜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在全球推出金刚石涂层

刀头新产品后,多家中、外锯片厂商积极响应,现已批量生产金刚石涂层锯片,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在今年的

国际、国内展会上,金刚石涂层锯片已成为一个新亮点。金刚石涂层锯片以其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性能价

格比高等优势,将成为硬质合金锯片和PCD锯片的替代产品,在未来的锯片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金属加工在线)

46

万方数据


中国人造金刚石诞生纪事.pdf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