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

日期: 2010-7-16 16:58:47 浏览: 15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张玉梅

摘 要: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思维,进而形成创新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 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甚至成为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众多的学生家长、教师对理想的师生关系的企盼,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即民主平等。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究竟如何挣脱传统观念的羁绊,建立起这种以平等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呢?本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冲破师道尊严的藩篱
由于受 传统的影响,特别是“师道尊严”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很难实现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师道尊严在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学海网
在封建社会里,为师为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成了知识的化身,学生对老师惟命是从。解放以后,尽管师生关系有所改观,但由于师道尊严的长期影响,再加上应试教育本身的推波助澜,平等的师生关系仍然难以实现。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培养与发展,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素质教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助推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它与传统教育是有区别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灌输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并力图以统一的标准去测量不同的个体,这实际上极大的扭曲了教学的目标和教育的目的。而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鼓励引导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欲望和认知能力;发展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爱美、审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承认和发现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促使学生的个性优先发展,并引导发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教育方法也应从课堂灌输——课后复习——考试检查的传统方式,变为自学——课堂辅导——实验——社会实践等,使学习过程变为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客观上要求尊重个性,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尊重,才能促进学生主动自我发展,才能鼓励学生各具特色的多样化和多途径发展。可见,素质教育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教学实践中,要纠正偏见
⑴尊重优秀学生,不尊重所谓的差生。有人觉得优秀学生才有人格和尊严,应得到尊重和爱护,而那些差生则无尊严。
⑵是否尊重学生,由老师的好恶、情绪来决定。高兴时就尊重,不高兴时就不尊重。
⑶滥用权威,强制压服。老师叫学生干什么,学生都得无条件服从。
⑷对学生管“头”管“脚”,动辙训斥。
上述种种,皆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缺乏理解、耐心和尊重所致。
2、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是师生关系的“晴雨表”
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化后进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后进生,往往已经形成了“自卑性人格”,因此,他们尤其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⑵多一些鼓励。老师要注意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对他们些微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其树立自信,争取更大的进步。
⑶多一些信任。后进生毛病较多,他们往往从小学起,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要创设机会,使其发挥自己的优势。
⑷多给一些温暖。教师应象对待优秀学生一样平等对待差生,使他们从教师一言一行中体会到老师的一片爱心,感受到老师的体贴和关怀。
实施素质教育,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契机,而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又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内在动因。二者互相作用,为学生创造思维乃至创造力的形成提供了最大可能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