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的对外开放策略

浅谈职业技术教育的对外开放策略

日期: 2010/6/9 浏览: 121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本站编辑

粟 蕾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孝感 432000)
摘 要 阐述了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竞争,指出了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难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对外开放策略。
关键词 职业市场 国际化 职业技术教育 对外开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9.20 文献标识码 A
国际劳工组织(ILO)作为联合国的一个机构,专门研究和发布世界劳务、人才市场的情况。根据这一组织的研究报告,在全球化背景下,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呈现出以跨国为主的大趋势。在过去的10~20年中,人才的职业流动率加快,平均每3~5年流动一次,而且范围加大,跨行业、跨区域甚至跨国的幅度更大。这就使得劳动、人才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学海网

在新的形式下,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既面临着国内市场的需要,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我国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来看,加快职业技术教育的对外开放应该采取如下策略。
1 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战略重点,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当今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与知识的竞争。作为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职业教育能否得到长足的发展,走出一条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人才的路子,提高对经济建设的贡献力,这不仅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竞争中存亡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作为战略重点,借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提高我国在国际环境中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2 转变认识,树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观念
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契机,进一步转变观念,在教育贸易服务大格局中确定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位置。坚持在开放中求生存,在交流合作中求发展,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发展观念和创新观念,增强WTO规则意识、竞争意识、教育服务意识和教育国际化意识。将职业教育办成在国内外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主动性和引领性的外向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使职业教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 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形成多元办学的新格局
大胆吸引境外教育投资集团或独资办学或中外合作办学,让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在我国生根发芽。所谓外国人独资办学,就是指具有外国国籍的个人、财团、民间社团、教育机构等独立投资,在我国兴办各种类型的职业院校。这与外国人包括海外华侨捐资办学不同,后者是只捐款,不管办学,前者是既投资,又管办学。目前在我国,外国人捐资办学的已较多,但外国人投资独立办学的还几乎没有。这种教育模式应该大胆地试验、发展起来。这对于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非常有用的。
4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用于中外劳务市场需要的人才
4.1 深化课程改革,大胆引进国外教材
引进国外教材是深化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中,国外有许多先进的经验和成果,已开发出各种理念先进、结构优化、内容新颖、国际适用的教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许多国家选用。大胆引进这些教材的作用:第一,这些教材已经过了反复验证,表明具有较强的实用生命力,反映了现代国际职业发展的趋势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使用这样的教材,能够使学生掌握适用于世界职业与人才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不仅有利于在本国的外资、合资企业就业,而且有利于参与世界劳务人才市场的竞争;第二,这些教材使用外语编写,引进和使用这样的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包括外语的语言表达能力、职业竞争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使用国外教材,对于学生的外语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这比单一地进行外语语言教学,效率会提高许多倍。这已为大量经验和研究的资料所证明;第三,大胆引进和使用国外教材,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职业本领,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理解国外文化,学会与不同制度、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思维与对话。在语言上相通,在思维与看法上就容易相通,容易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助于学生与外国工作人员合作共事,拓宽就业的渠道,扩大就业的机会,提高就业竞争力。
4.2 大力推行双语教学,培养双语型人才
据有关研究表明,在未来五年里,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竞争力的提升,对双语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这些人才既要掌握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本领,又要精通外语,善于用外语进行工作和交流。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单一地开设外语课是不够的,必须在专业课和操作实习课中进行双语教学,即母语与外语的双语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有:第一,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和操作实践的外语,有助于学生就业后在劳动工作中进行外语交流与实践。单一的外语语言教学仅仅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外语交流,而学生由于专业外语和实践外语差,难以用外语进行工作实践交流与操作,从而降低了职业竞争力和劳动效率。所以,进行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工作外语能力是非常有利的;第二,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外语,直接迅速地学习、掌握国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本领。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能够有条件地学习外国的专业教材,了解世界的最新信息,从而提高对外就业能力;第三,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外语,与国外的有关专家、工程师、技术人员进行专业交流和前沿问题的探讨,从而能及时地解决生产、劳动中的问题,推进企业的创新。由于语言的便利,学生在就业后可以迅速与外国专家一起工作,对于所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和分析,从而直接有效地解决;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生产中和生产外的技术革新活动,进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4.3 按国际标准统一各种职业技能评估,建立国际通行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体系
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培养国际通用的职业人才,关键在于在职业技能的评估标准与资格认证上与国际接轨,从而为人才的培养规格和人才的就业通行创造基本的条件。我国目前已经在各地建立了8 500个职业技能鉴定所站,有2 000个以上的职业和工种,对劳动者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2年,全国共有556.2万人获得了不同等级、不同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据1996~2002年获取证书人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人员呈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2001年度和2002年度的增长比例大幅度提升。同时,1996~2001年逐年递减的技能鉴定通过率可以看出,随着技能评价的逐步科学化、规范化,我国技能评价的含金量正在提高。
可见,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评价实行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资格认证,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要走向世界,必须建立起合乎国际统一标准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和资格认证体系。为此,必须积极与国外职业技能评价接轨,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培养国际化职业技能人才提供服务。还有许多其他跨国公司的职业技能鉴定,例如,Microsoft MCP微软认证专家、Lotus CLS认证Lotus专业人员、Cisco CCNA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认证等等。这些外来技能鉴定在中国的推广情况不一,认可度主要取决于技能鉴定本身的权威性及其在就业中的作用大小。
以上国外职业技能资格评价与颁证机构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公认度较强,值得建立联系,进行合作。在合作中,应不断提升评价信度和国际公认度,形成优势和特色,为国家职业教育实验区的建设、为职业教育走向世界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兴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6(8)
2 刘春生,张宇.关于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2005(10)
3 马庆发.职业教育发展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