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概述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概述

日期: 2010-4-5 1:58:14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 要: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代写论文思想开我国职业教育之先河,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提出了“社会化,科学化”的办学方针和“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强调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并以“敬业乐群”为校训。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启示
  
  一、职业教育的目的
  
  尽管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目的的认识和表述,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场合各有不同,但自上世纪20年代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4](321)后,黄炎培总是把这两句话作为职业教育的目标,前后一贯。
  黄炎培认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求生”,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孤生不能,生亦寡趣,乃求群”[5]。求生和求群是人类的两种本能。

学海网
所谓求生就是“使无业者有业”,通过职业教育为资本主义工商业造就适用人才,同时解决社会失业问题,使人才不至浪费,使生计得以保障。所谓求群就是“使有业者乐业”,通过职业教育形成人的道德智能,使之能任所职、热爱所职,进而能有所创造发明,造福于社会人类。“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论,包含了黄炎培所提倡的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促进实业发展、增长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诸多追求,表现了他的社会政治观和教育观。职业教育要给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上以培养和教育。谋个性发展,为个人谋生,为社会服务,为增进生产力做好准备,进而达到解决社会失业问题和增进社会生产能力问题,最后达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阐述充分体现了他“既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又注重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并将低层次的谋生和高层次的乐业相统一”,从而奠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观。这不但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但黄炎培过分夸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职能,导致他长期在教育救国的道路上徘徊。
  
  二、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
  
  黄炎培在数十年的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步确立了他们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社会化、科学化”。黄炎培之所以强调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在于他认识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为此,他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黄炎培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办学组织、办学方式等方面都着力体现社会化的要求。黄炎培曾经指出:“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黄炎培在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时,也强调职业教育应该本着“科学化”的原则行事。黄炎培认为:要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支持,如职业教育中诸多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编、教学原则的确定、实习设施的配置、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自身的建设等都离不开科学原则。为此,黄炎培在实际办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曾经尝试用心理测验的手段进行职业学校的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兴于清末的实业教育,“其功课重理论而轻实习”,使学生“有读书之惯习”,却普遍缺乏动手劳动的习惯,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贫于能力而富于欲望”。针对这种状况,黄炎培指出,“实习非注重,则能力无自养成”,他意识到偏重理论知识是职业教育的大忌。为了避免实业教育中的这种流弊,黄炎培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一直倡导且努力贯彻实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目的,以教育为手段,其宗旨在于沟通教育与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讲,兴办职业教育,单靠读书用脑或仅靠动手实习都不能养成青年的知能。“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黄炎培提倡“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从教育言,手脑并练以发展其本能”,“手脑联合训练,适合青年身心发展的自然要求,大得学生同情”,这与杜威倡导的“活动”、“操作”是一致的。黄炎培提出的“做学主义”更是杜威“做中学”观点的体现。所谓做学主义,即“做,学。一面做,一面学。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求得系统的知能”。寥寥几语,把“做”和“学”的辩证统一关系表述得清清楚楚,即做学合一,在做中求学,以求得知识技能的系统和完备。黄炎培多次强调,“单靠读书,欲求得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有人说,只等于陆地上学泅水,是万万学不成的。”这说明书本的理论知识,可以用来指导实践,指导技能的形成,但技能的形成,还在于实际的动手操作,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正的技能,应将做、学二者结合起来。在黄炎培看来,真实的学问不在书本上,而在事事物物上,因此,他要求广大欲得真实学问的青年学子,必须在书本以外,就各人环境的接触,或生活的需求,用种种方法,研究最适当的处理方法,即是一种获取真实学问的途径。
学海网
  从上面的内容不难看出,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受社会欢迎的学生,黄炎培从学校的入口关到出口关都把得很严,以贯彻实施其“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保证学生质量。
  
  四、职业道德教育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另一重要特色和组成部分就是他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黄炎培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概括为“敬业乐群”四个字,并以之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亲书其匾,时时鞭策学生。所谓“敬业”,是指“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即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为所从事的职业和全社会作出贡献的追求。所谓“乐群”,是指“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即有高尚情操和群体合作精神,有“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的服务乃至奉献精神。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从内涵上看自应包括职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与职业道德的培养两方面,缺一不可,离开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教育也就失去方向。他曾反复指出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即认为职业教育是为了个人一己谋生的,而正确的理解是“不仅是为个人谋生的,并且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
  黄炎培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首先,是出于他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设想。在中华职业学校成立15周年纪念会上,他号召学生人人都要做一个“复兴国家的新国民”,“人格好,体格好,……有一种专长,为社会国家效用”。所谓“人格好”,即有“高尚纯洁之人格”,“博爱互助之精神”,“侠义勇敢之气概”,“刻苦耐劳之习惯”,“坚强贞固的节操”,献身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事业。其次,是出于他对职业教育社会职能的认识。他认为,职业教育是增加社会物质财富,调整社会人际关系的手段,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理解、热爱和兴趣,是激发其责任心、事业心、创造力的动力。个人良好的道德情操,有助于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和谐与有效合作。其三,是出于他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反思。职业教育是培养农工商各业的劳动、技术人才,但中国传统社会向以“读书做官”为荣,以“读书谋事”为耻。重士而轻农工商的心理当时依然。黄炎培认为此种社会观念为“职业教育之礁”,意欲扫除之。他反复告诫青年,“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只要有益于社会,“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求学与求事不是两撅,如能相互贯通,“其乐无穷”。
  “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贯穿于黄炎培职业教育实践中。不仅中华职业学校以之为校训,在教育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黄炎培都努力加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第二卷[M].北京:中华职业教育社,1994.
  [2]黄炎培.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J].国讯,1993.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沈灌群,毛礼锐.中国教育家评传: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