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对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对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思考

日期: 2010-4-6 16:56:07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要:中国旅游业正面临着代写论文世界旅游热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好机遇。促进旅游职业教育,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进程是当前旅游产业深化的态势。这就要求旅游职业教育要从产业需要出发,在教育观念、课程建设等方面加速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关键词:旅游产业;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

   一、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及旅游职业教育的现状
  
  旅游业是一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它自“二战”后规模兴起,至今不过百年历史,已跃居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

学海网
在我国,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稳步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区发展目标定位中的支柱产业。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一新战略,表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旅游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和动力产业,已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预计到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将达8%左右,到2020年,我国将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客源接纳国和国内旅游国。
  目前我国的旅游教育集中于“专科、职业中专”这个层次上。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产业层次还很低,许多区域的旅游都很“粗糙”,不“豪华”不“精致”,无法消化高层次人才,或者说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源吸附力”低(注:人力资源吸附力,是反映产业对人力或智力的吸引度的指标,如当代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吸附力就较高)。二是我国在发展旅游产业时,是把它当成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来发展的。既然是服务业,其创新度有限,因此旅游业界和业外人士认为没有必要投人过高的人才资源成本,认为有专科、中专层次的人力资源充当从业人员的主力军就足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了。三是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本科、研究生层次)没有很好的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着三个脱节:一是旅游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发展脱节;二是旅游教育的课程开设和教材建设与旅游产业脱节;三是旅游科研与旅游产业发展脱节。这种脱节造成两条平行线,即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是平行的,不是“融合”和“交互式”的;四是旅游高等教育盲目地低质量地数量扩张,短期内又超过了旅游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度。
  
  二、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的选择
  
  1、开通与国(境)外教育机构联合办学的途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知识的传授,认为酒店经营管理者必须能胜任酒店或餐馆内任何一项具体的工作。它的这种教育理念影响了欧洲旅游专业教育整整一个世纪。美国的康奈尔旅游学院开了涉及9个范畴近150门课程,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其涉及领域之广泛都令同行称道。我们可以开通与他们联合办学的途径。
  2、开通选派优秀毕业生出国实习培训的新途径。可以与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一些旅游资源大国合作办学,既开创了实习培训的新途径,又能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接收外国留学生或出国办学。加快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还应充分发挥我们旅游职业院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品牌效应,争取跨出国门,把我们先进的、成熟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带到国外去,搞境外办学,迈好出国办学这一步。
  
  三、旅游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1、合理设置旅游职业教育的课程,加快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进程
  旅游职业教育要培养国际化的高素质旅游人才,必须构建与国际旅游发展潮流以及国际教育发展潮流相适应的现代教学内容,其核心就是抓好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在课程设置方面,概论性、理论性课程设置与国际潮流接轨较快,但是在操作性课程上,要么设置较少,要么设置的课程缺少有经验的教师讲授。这是目前中国旅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着力加以解决。

学海网
  旅游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现代化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现代化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的竞争,要求旅游管理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要加强下面两项工作: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加强社会实践。
  2、做好旅游产业和旅游教育的互动发展,加强教材建设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提升旅游的产业发展层次。旅游产业的层次是与其他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旅游产业虽属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但是,只有产业的档次提升了,才能提升产业对高档次人才的消化能力。二是提高旅游产业的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不仅能吸引人才,也会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没有创新的行业只会造成人才流失。
  从教育角度来看,应大力发展以“专科和职业中专”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旅游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谋求高层次的旅游业教育的发展,从而积极探索旅游职业技术教育人才的培育的成熟模式。
  从教材开发角度来看,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教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局面,但是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教材质量普遍较差,第一手资料较少,原创性教材不多。教材普遍存在与旅游产业发展真实状态不符的情况。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家旅游教育主管部门协同支持中国旅游教材建设,成立相应的教材、教学支持系统,推进中国旅游专业的教材建设。
  3、合理调配资源,实现旅游课程设置和国际接轨
  通过对国内外旅游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统计,发现国内外旅游专业的理论性课程,同样有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旅游美学和旅游学概论等学科,并且这些学科在国内外普及程度同样很高,这表明国内旅游专业理论性课程设置已经与国际较为接轨了。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理论性课程开设的情况与国外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国外较为普及的旅游政治学,国内尚未开设相关课程;这方面,国内的研究也相当欠缺。旅游政治学是国内旅游管理教育的一个盲区。
  相比之下,应用性的课程与国际衔接的情况要差于理论性课程。主要表现为:直接为旅游服务的应用性课程,国外较为常见的是旅游地管理,而国内则为景区管理,旅游地管理是比景区管理更为复杂的管理系统。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如何对城市这样一个复杂的旅游目的地进行管理变得十分重要,而开设旅游地管理课程则能解决这一问题。国外较为重视的户外游憩与环境解说教育在国内步有开展,而国内较为常见的导游课程,只能算是环境解说教育的一个分支。随着国内旅游消费文化品位的逐渐提高,环境解说也日益重要,国内需要开设比导游专业更为宽泛的环境解说教育课程势在必行。国外的交通运营、交通管理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从国内众多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交通管理相关专业的课程开设极少,显然,国内对旅游中的交通管理和交通运营不甚重视。国外旅游专业课程还包括运动健康教育课程,而国内则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因为体育旅游在我国尚未形成气候。但是2008北京奥运会之后,国内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将会增加,因而有必要增设相关课程。国内将旅游外语作为一门相当重要的应用性课程,而国外,尤其是欧美的旅游院校中则鲜有外语教育,这也折射出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主要类型,随着国内旅游的兴起,这种状况会有所改变。
  4、加大对外联络,做好与国际惯例的无缝接轨
  旅游是没有国界的。一种旅游理念、旅游形式、旅游文化,可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这就叫做旅游的国际化。为了加快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我们要加速进行国内法律、行业法规与国际规则的接轨,加大对外联络的力度,这离不开对国际化进程有关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研究。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的成果正在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手段和商务模式,也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进入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传统商务的各个领域。因此,旅游电子商务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它必将成为未来旅游业营销的新模式。在这种发展趋势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和旅游组织已经开始变革,并且已经初显绩效。中国国家旅游局已经于1997年建成了中国旅游信息资源网,向国(境)外推销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借鉴这种成功经验,为了突出自己的特色,我们也可以建立中国旅游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积极、主动地采取“走出去”的营销战略,学会自我推销,向国(境)外推销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成功的教育经验、先进的办学理念等)和旅游产品(如学校的品牌、专业的特色等)。中国旅游业只有走信息化的道路,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接轨,才能在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