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东 营 职 业 学 院 教 育 系
毕 业 论 文
专业学前教育
班级 06高起学前一
姓名 唐恒飞
学号 200607090025
目录
摘要…………………………………………………………………………………………………2
引言………………………………………………………………………………………….……..2
一、设计合理的“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
二、根据不同发展水平,投放操作材料促进幼儿提高 …………………………3
三、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奠定良好心理基础…………………… 4
四、抓住幼儿一日活动时间,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4
五、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活动环境,培养幼儿动手能力……………………………..4
六、结 语……………………………………………………………………………………………..5
七、参考文献……………………………………………………………………………………....5
八、致 谢………………………………………………………………………………………………6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1]曾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 美术活动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对美术类的物品,幼儿特别敏感,许多幼儿对色彩、结构、制作有浓厚的兴趣。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活动的精确性、准确性,有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从而真正做到认与知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动手操作 认与知 作用与影响
引 言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幼儿具有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能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艺术创造的能力,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美术教育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如何立足幼儿园课程本身,结合幼儿实际,多通道参与,多手段渗透地开展生动活泼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是我们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二十一世纪,幼儿教育的中心主题开始从传统的“学习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孩子们需要具备的是独立、自主、自信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工活动是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深得幼儿喜爱,而且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不应该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恰当应用,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景,在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应给予说理性的知识,而是要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开孩子的想象力,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合适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寓教于乐。
少一分替代,让幼儿多一分发展。幼儿正处于成长期,许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要弱于成年人,因此,老师习惯于用指挥和替代的方式“教导”幼儿,就会使幼儿降低自我评价,进而降低自我价值感。这种指挥和替代的方式,实际上是不相信幼儿能力的表现,使幼儿觉得自已“弱小无能”,长期以往,就会妨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实践中,应该大力提倡幼儿自已动手操作的习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幼儿自已在拼拼玩玩,转转玩玩,画画玩玩,剪剪玩玩,做做玩玩中,认识到“自已的小手很能干”,不仅可以制作许多小动物,还可以拼图,画画等,从而真正体会到自已动手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欲。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怎样才能有效的做好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设计合理的“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进行美术活动的学习。(2)美术活动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将颜色和形状合为一体,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是,在美术活动教学活动中,如果平淡无奇地“导入”,幼儿就不会感兴趣,以至于幼儿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其“导入”部分,从而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B】如:在进行“雨伞”的主题活动中,要教幼儿设计漂亮的雨伞,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小猴过生日请朋友们去玩,可下了好大的雨,小动物们都打着漂亮的雨伞去小猴家……然后将小动物们打去的雨伞(事先准备的雨伞)给小朋友们看,引导幼儿欣赏,观察雨伞的颜色、形状,然后说我们幼儿园也要搞个雨伞的设计比赛,看谁设计得最漂亮就给他发小红花,这样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他们每个人都设计出漂亮的雨伞,看到自己的作品陈列出来,他们个个高兴的不得了。
二、根据不同发展水平,投放操作材料促进幼儿提高。
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为幼儿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美术活动《新年贺卡》时,我给幼儿提供了彩色的小纸片、漂亮的图案、剪刀、糨糊、水彩笔和白卡片。让幼儿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张新年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幼儿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有的粘贴的鱼,有的粘贴的花,有的是房子和娃娃,有的画的熊猫,有的……。当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卡片互相欣赏时,洋溢着的是成功的喜悦。
三、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奠定良好心理基础。
(1)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长起来就很慢。因此,美术教育应该将培养幼儿自信作为教育的前提,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A】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孩子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及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这种自信心的推动下,幼儿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当幼儿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这时,教师应该用鼓励语气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优点。如:“你瞧,画得真好!”、“颜色真漂亮!”、“你很会动脑筋”等等。孩子在这样的言语中自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渐渐地从不想画到想画,从不敢画到敢画,从不敢给老师看到高举自己的作品。
四、抓住幼儿一日活动时间,不断强化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 幼儿在美术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种工具和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在整合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教孩子做手工,书上面有准备好的材料,只要沿着轮廓线撕下就可以做东西。刚开始时,我鼓励孩子一起来撕,可是有的孩子很急,一下就撕坏了。我们并没有急于帮助他们,也没有责怪任何一个孩子,而是很耐心的拿上透明胶或者双面胶给他们补上,小声的提醒他:“慢一点。”渐渐地,他们的小手变能干了,很少再有撕坏纸片的现象了。日常的活动中,我们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剪刀的办法,让幼儿学会使用糨糊、双面胶等常用的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技能。然而,幼儿一日活动排得满满的,如何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美工操作活动呢?我和本班的老师商量后,利用午睡起床的等待时间和下午游戏时间,给幼儿提供白纸、彩色纸让幼儿自由画、折叠、撕贴,让幼儿自己去摆弄,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活动环境,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他们手指小肌肉群不够发达,手的动作还不灵活,而幼儿生活的三分之二时间来源于家庭,因此,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活动环境,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对幼儿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有利于锻炼幼儿手的技能,逐步达到准确、稳定和灵巧。教育家陶行知呼吁的“六大解放”,第一点便是解放孩子的双手。在家庭中创造良好宽松的美术环境,让幼儿多画、多折、多剪、多捏、多做、多练,尽量增加幼儿动手机会,这样既提高了幼儿绘画和制作的技巧,又发展了智慧才能。再者,从美术活动着手,创设良好的家庭美术活动环境,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完成各项幼教任务的可靠保证。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在幼儿园阶段,尤其要与家长配合”。这主要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受家庭影响大。《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现在,国内外的幼教界已达成共识: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对孩子的教育家长负有首要责任。创设良好家庭美术教育环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幼儿园美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幼儿受益终生。我想只要坚持这样做,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我们的孩子在美术教育中才能有好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断丰富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结 语
通过幼儿美术实践活动,应该紧紧抓住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的放矢的预设教学内容,或是认真选材、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教学活动,进行认真的反思,随时改进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设计、组织美术教学实践活动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培养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
注释:
[1]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A】
(2)刘丹:《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网。【B】2005年11月
致 谢:
一直以来,我都将论文写作看成是一项艰巨而又难以完成的任务。曾经担心会因能力有限而无法胜任。现在看来,论文写作虽难但也不是无法启及。整个写作过程就是不断充实与完善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的过程。初写论文,体验的更多的是对自身教学知识、能力的考验与挑战。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西宪民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西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西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我还要对其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与我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同学致以最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