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安全防范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编写的探索与实践

《安全防范技术基础》课程教材编写的探索与实践

日期: 2009-11-24 0:52:50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程双

摘要:对《安全防范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重组,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遵循人的认知过程、特点与需要重组教学内容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宽基础与深发展的矛盾。
  关键词:教材改革;教材编写;认知规律
  
  在使用传统的《安全防范技术基础》教材过程中,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的系统性过强,理论多、实践少,教师讲起来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一脸茫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所用的传统教材有直接的关系。职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而传统的教材逻辑严谨,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展现知识时通常是先原理后实验的直线形,这样会使学生往往感觉难度较大,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兴趣,学习效果自然难如人意。

学海网
适合职中专业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如何组织呢?能否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遵循人的认知过程、特点与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笔者对这门课程的教材进行了改革尝试。
  
  重组的策略
  
  遵循认知过程,调整知识排序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整体到局部,在对具体事件操作过程中加深印象。学生对安全防范系统的认识也是如此。一提到电视监控子系统,学生往往第一印象是各种各样的摄像机、监视器,至于工作原理是认识设备、学会使用设备后才慢慢理解的。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重组教学内容时调整了知识的呈现排序。以电视监控系统为例,重组后教学内容从认识监控设备开始,先了解各类设备的名称、外观,然后教授学生操作各种设备,使整个监控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建立实物概念后引入图形符号和线缆知识,让学生按图连接一个小型监控系统,完成各参数的设置,使系统正常工作。最后在学生具备连接线路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传授检修系统故障的知识和技能(见下图)。
  
  把握认知特点,围绕任务展现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形式多趋于表象性,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较弱。而职业学校从根本上说又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学生学习三年之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要使学生在知识起点较低的前提下,经过短暂时间的学习就能迅速掌握相关职业的基本技能,教材的编写必须把握好这一认知特点。笔者在重组教学内容时尝试采用围绕岗位任务展现教学内容的方式,相关知识点的选取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如: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中介绍“监控图像质量不高的故障检修”这一知识内容时,首先明确该章节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这类故障的产生原因,掌握故障检修办法。然后介绍与该故障检修相关的必要的知识,如根据现象缩小故障范围、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故障检修的思路等。在知识要点的铺垫下,就某一具体的小型监控系统出现监控图像模糊不清的五种不同表现形式时进行操作步骤示范,使学生从中体会故障的检修方法。为了保证学生能学以致用,该章节最后的练习设计为项目训练,有的故障形式在示范中出现过,有的形式与示范中的类同,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考虑到学生可能日后遇到的实际问题会比实验室中出现的更复杂,在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后面增加了来自工程第一线的较全面的技术资料“监控系统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满足认知需要,注重知识拓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个人不太可能终身从事一种工作,或终身只服务于一个岗位。出于适应职业和岗位变化的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技能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仅能适应学生目前的认知需要,更能满足学生日后适应不同的职业岗位的认知需要。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安全防范技术基础》课程的认知需要是什么呢?根据笔者对我校99届至05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从事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方面工作的毕业生有工程安装人员、工程维修人员、产品营销人员与项目设计人员几大类,每一类人员对该门课程的能力要求也各不相同(见表1)。而在这几类工作岗位中,就业单位的安排通常有这样的规律:刚刚毕业的学生一开始先到工程现场学习具体的项目工程安装,熟悉从施工安装到调试使用的一个完整的过程。由此看来,熟悉从施工安装到调试使用的完整的过程是从事安防行业工作的通用能力。只有当学生充分了解工程完整的施工调试过程后才有可能对系统的故障、产品的性能、项目的设计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具备通用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与具体岗位相适应的其中一种或几种专业技术能力。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安装调试一个独立的系统”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而将日后拓展所需的知识,如新技术、新设备、从事各专项岗位的相关知识、规范等,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在教材中给出(见表2)。
学海网

  
  
  重组的效果与反思
  
  笔者根据以上策略重新编写了《安全防范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并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笔者在我校05届机电专业三年级两个班级中试用该教材进行教学,取得了一些效果。
  降低了学习难度虽然重组以后教材的知识增加了,但大部分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学起来比较容易。93%的学生感觉学习目标明确,80%的学生感觉难度适中,82%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立竿见影,学习起来有动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提高了学习实效职中教学的关键是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从05届机电科毕业生推荐表的调查中,笔者发现,80%的学生在自我介绍中没有了往届学生的“学习过《安全防范技术》课程”的不确定表述,取而代之的是“掌握了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安装、连接与调试技术”的肯定表述。在面试中,有的学生还简单介绍了自己独立完成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从而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提高了就业应聘的成功率。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宽基础与深发展的矛盾在有限的教材容量中完全兼顾宽基础和深发展的需要并不现实,但新教材中丰富广泛的新知识却给初上岗位的毕业生提供了许多启示。05届机电科的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需要进行系统设计,新教材中“摄像点的合理布局”、“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与前景”、“电视监控系统传输方案的选择”、“监控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等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启示。而有的毕业生从阅读材料中了解到监控图像上出现工频干扰的一种可能原因是地环路中串入了交流电,根据这一线索查找相关资料最终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
  教材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安全防范技术基础》教材的改革只是笔者在这方面的初步尝试。从尝试的效果来看,改革后的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的特点,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实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宽基础与深发展的矛盾。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