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培养实战型会计人才的战略思考

培养实战型会计人才的战略思考

日期: 2009-11-24 0:10:36 浏览: 7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玉兰 张利

【摘要】目前,本科会计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教育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要发展,教育必先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基地,必须做到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方能实现会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和会计教育界已做了不少努力,但因种种原因成效欠佳。

学海网

  
  一、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问题分析
  
  (一)会计教育目标定位欠妥当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将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经济管理部门、学校 、研究机构从事会计实际工作和本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人才”。这种界定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会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这种“全才”式的定位方式与本科会计教育功能越来越不相匹配。
  (二)专业设置欠科学
  目前,我国本科会计教育中除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三个专业以外,还出现了诸如国际会计、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交通会计、金融会计等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较为普遍设置的是会计电算化和注册会计师方向。这种过细的专业设置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很难严格区分,其实是以牺牲会计教育和人才培养为代价的。
  (三)课程体系欠合理
  目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总体趋势是:重专业轻人文,重技能轻诚信,重介绍轻分析。具体表现为:1.专业课越开越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通用性基础课如文学与艺术、心理学、逻辑学、经济犯罪与刑罚等普遍缺乏;2.专业课程设置死板,创新和开发课程,如具有实战效应的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欠缺;3.以非金融企业会计实务课程为主,而遗漏金融企业会计和非盈利组织会计。这种体系建构的危害是:1.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应变能力的培养;2.学生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意识、职业道德修养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培养;3.学生专业知识面窄,制约了毕业生择业。
  (四)教学计划和内容较固定,专业课程之间重复现象较为严重
  会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受经济环境因素影响较深。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新兴会计业务和领域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法务会计、反倾销会计等不断增加,而固定的教学计划无助于课程的更新。此外,在现行课程体系中,专业主干课程之间还存在大量的重复内容,如,中级财务会计学与税务会计在涉税业务方面;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等方面;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管理等方面。此外,在会计模拟课程之间也同样存在重复现象,既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以“填鸭式”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启发式教学”和必要的案例讨论。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学会“会计模仿”,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会计思维”和“会计创新”能力,这样的人才只能是一个传统的“记账工具”。
  (六)实验教学与实务脱节现象较为普遍
  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大多数院校基本没有设置课程实习,只能坐在教室里模拟,但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模拟教材与现实差距较大,再加上都附有答案,学生抄袭现象较为普遍,实验效果极不理想。
  
  二、培养实战型会计人才战略建议
  
  (一)树立大会计教学理念,淡化专业设置
  我国设置会计学、审计学、注册会计师、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学等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初衷是力争在本科会计教育阶段培养出合格的会计师、审计师、软件开发师和财务分析师。其实,后三个专业是在会计学专业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没有娴熟的会计知识,其他都无从谈起。因此,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应当是淡化专业或方向,将体现专业方向的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在第七和第八学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自由选择,不应由学校单方面划定。
学海网
   (二)树立“实战型会计人才”教育宗旨,正确定位会计教育目标
  综合分析我国会计本科层次及生源情况,会计教育目标应分为基本目标和分层目标两个层次。基本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实战型会计人才”较为妥当。对一本,应本着为会计管理机构、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等输送实战型会计人才的思想,突出综合素质教育和英才教育,将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高度综合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含商务合作和谈判)、倾销应诉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会计价值观为教育目标;对二本,应本着为非上市公司、行政事业单位和会计中介机构输送实战型人才的思想,突出综合素质教育和大众教育,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会计价值观为教育目标;对三本,应本着为中小型企业输送实战型人才的思想,突出专业素质教育,将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和会计价值观为教育目标。
  为实现分层次教育目标,应建立学校——单位相结合的二元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收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修改教学计划,调整教学内容。
  (三)树立“终身受益”的教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
  国外有人统计过,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5%-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经过不断学习获得的(秦荣生,2002)。会计属于社会性学科,知识更新和变化速度较快,那么,在课程体现建设和教学内容上会计本科教育阶段应如何把握呢?
  1.制定各本科层次的通用设计课程体系
  基于基本目的的要求,为回避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现象,各层次本科教育应开设的公共课程包括:(1)主干专业课程包括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含管理会计学)、综合模拟实验(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含会计软件应用)、会计制度设计、审计学、税务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2)辅助性课程包括企业管理学、税法、职业道德与犯罪(含刑罚)等课程;(3)通用性基础课程包括美学欣赏、说话技巧、心理学、逻辑学和人际关系学等课程。在课时安排上,第一类一般把握在30-80学时为宜,第二、三类把握在20-30学时为宜。
  2.制定各层次特色课程体系,突出各层次教育特点
  在公共课程体系基础上,为突出各层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差异,各层次会计教育还应开设特色课程。对于一本,应增加开设国际投资学、国际税法、国际贸易、商务谈判、财务软件开发与维护、财务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学、纳税筹划、国际会计(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对二本,应增加开设高级财务会计学、纳税筹划、国际税法、商务谈判、非盈利组织会计和财务分析等课程;对三本,应增加非盈利组织会计、珠算技巧、课程实训等课程。每门课40-50学时。
  3.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突出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特点
  为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应变革传统的“填鸭式”、“介绍式”的呆板教学模式为“启发式”、“讨论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增加知识传授量;科学使用案例教学法,尤其在会计制度设计、审计学、职业道德与犯罪等课程中,应发挥案例教学的独特作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生动形象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做好“会计事”应先做好“会计人”的职业理念,切实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四)树立开放式办学理念,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
  为弥补实验教学偏离实践、课程实习短缺和毕业实习流于形式的缺陷,学校应建立实习基地,一方面要制定教师实践培养计划,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聘请资深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讲课或讲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