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浅谈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日期: 2009-1-29 18:56:11 浏览: 100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重庆市永川工商学校 邓白钰

内容提要:霍恩斯坦堉目标分类学是批判和继承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推出的一个全新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体现了人的行为的整体性和过程性。将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学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中,可更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终身教育,更有效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发展态势,更有力地激励学生努力前进。
关键词:教育目标 分类 中等职业教育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现状浅析
何谓中等职业?国家对其寄予了什么样的社会功用期待?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而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深,工厂分工越来越精细,工厂需要的是大量在流水线上懂得基本操作的工人,他们关注的是中职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家长们又是怀着怎样的想法将孩子送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呢?学好专业技术,以后找个好工作;不惹是生非,不打架闯祸……家长们关注的技能和德行。
学校围绕这些目标建立了三个考察系统:A、专业理论及文化知识考试;B、技能等级评定:C、操行量化。但专业理论及文化知识考试成绩并不影响就业(只要及格就会获得毕业证书);技能等级的评定并未拉开差距(都评中级);操行量化分数掌握在班主任手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量化系统,毕业时老师一般不会为难学生,学生的等级不是优秀就是良好。只要专业相同,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的出路在毕业就业时是没多大差别的。
于是许多学生在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把自己的目标演变为“分数,分数,60分着数;技能,技能,中级就成;操行,操行,合格就行”。考试之前忙一阵,技能评定之前累一阵,毕业之前好一阵,成了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的真实写照。
他们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没?如果目标是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能够适应大型流水线上的技术含量很少的工作的话,教育目标应该是达到了。
三年的中职教育仅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成本未免太大,太高了!人并不是为工作而造的机器,教育的职能不能等同于工匠的生产,我们应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的终身的发展。
二、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变形”
霍恩斯坦教学目标分类的基本框架是: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4、行为领域。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学体现了人的行为的整体性和过程性,各类目标之间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实体,反映的是个人作为完整的人进行学习的这一事实。
针对中职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我们可将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在中职教育中作以下描述:
1、认知领域。学生要达成两个方面的目标:A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B课外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尊重学生其个性,科学的文艺的知识都可。这样的目标给学生的要求是不仅会工作,也应有自己特色的生活。)衡定这一领域发展的程度可具体参照霍恩斯坦教育分类目标的层级。
2、情感领域。情感领域是关于情感、价值和信仰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中职学生的行为在相当一部分时间的相当一部分人眼里是糟糕的,不被认同的。“吊儿郎当,无所事事”似乎成了中职学生的名片。究其原因,跟学生个体在家庭情感、价值和信仰方面的状况有着莫大的关系。中职教育对这一领域的关注是有的,举措是有的,但往往是在学生因某种情感因素导致过激行为时才集中出现,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在中职学生入校之初,我们可以对其这一领域的情况依次全面的了解。形式包括:问卷调查和自我阐述(书面)。然后为每班配备一名观察员(由班级的教员担任),配合班主任对学生这一领域进行教育实施和分段评估。
3、动作技能领域。它在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中是指关于发展身体的动作、能力和技能的。中职教育则可主要着眼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每一个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都要向学生展示该课程的一个梯进式技能层次图,让学生明确每一个阶段所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并让学生在实现层次跨越中体会和收获成功感、幸福感。这比每期一次的技能考试和三年一次的技能等级评定更能触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4、行为领域,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是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综合。作为中职教育而言,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目标包含两个方面:A、学生作为普通个体方面的行为,如遵纪守法方面、团结互助方面、尊老爱幼方面等等;B、学生作为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行为,如技能社团的参与,技能竞赛的表现,技能服务的优良。这一领域既有公民性目标,又有专业性目标。
三、中等职业教育新型目标存活的土壤
我们把这种结合霍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中职学生教育目标称为中等职业教育新型目标。任何一种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多方面共同合力的效果,有赖于制度的完善、平台的建立和各方人员的协调。不然目标就成了海市蜃楼,对目标的期望就成了痴人说梦。
1、学生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学生入校时就为其建立一个动态的评价系统,它关注个体在上述的认知、情感、动作技能、行为领域的发展变化。由每班的观察员定期核实和记录,在每个领域要根据学生情况设定好相应的层次。这个系统要陪伴学生整个中职阶段,让学生明白大家关注的不是一个发展的片面结果,而是一个全面的过程,进步与成功需要勤恳与坚持。学生的就业安置要根据这一系统的评价。
2、各种学习和展示平台的建立。除了学校的常规学习外,每个专业都应组建自己的社团,以利用课余时间练技,提高技能水平。当然这也要求学校为学生社团提供相应的设备、场地及技术指导。技能水平的显现和功用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竞赛,二是服务活动。社团之中可采取8周一次的竞赛,并依据结果重新分组,这样既有助于优秀学生的进步,又有助于后进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服务活动是指一些技能实践活动,如电子专业的小家电维修活动、实用电子器具制作活动;服装专业的衣物缝补活动、日常及演出服装制作活动等。学校也可参照大专院校的做法,定期开展公共和专业的讲座,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专业素质。
3、以学生评价系统为基础的统一规范的就业。现目前的就业渠道的开拓都是各校各自为阵的,每个学生就业单位的好坏往往不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该校主管就业的领导的手腕和公关能力。这就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区,“三年的努力不如毕业时的运气”;也会伤害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为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换来的是教育分类目标的实现在就业“一刀切”的模式下一文不值。作为职业教育城来讲,可以发挥整体优势和信息便捷优势,尝试统一规范就业,在众多的用人单位中进行筛选,并举行大型的双选会。让所有学生有工作,优秀学生有好工作。
4、坚持三个原则——普及性原则、个体性原则、终身原则
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上,中等职业教育新型目标不仅定位于学生眼前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定位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衡量学生发展层次时既要执行统一标准,让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具有可比性,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进而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