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推进师范教育改革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 推进师范教育改革

日期: 2009-11-1 10:20:50 浏览: 6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未知

    摘 要:师范院校要培养出具备代写论文“三个面向”的合格的中小学师资,就是要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瞄准中小学的教学大纲、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找准“行星”的定位,做好“服务”工作,以增强师范教育的超前性、主动性、适应性、服务性。
  关键词:师范教育;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理论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规律,使师范教育和当前的小学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合上拍,使培养合格的中小学师资的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相互推动和促进,并增强师范教育教学工作者(特别是专任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事业心,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组织近百名师范系的教师到农村小学,观摩了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数学、思品、生物、社会、音乐、美术和体育等80多课时的必修课、活动课,从中得到一些体会、启示和感想。
  体会一:“要有好的教育,先要有好的教师(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者自身,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在三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中,教师用彩色纸条边讲解边示范,做了一支“小蜻蜓”。

学海网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根据要领制作了非常精美又形象逼真的“小白兔”、“小金鱼”、“小熊猫”……整堂课,教师让学生充分动口(自己归纳制做要领)、动手(自己亲自制做)、动脑(想象力、创造力),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探索精神、迁移思维得到了开发。
  启示1:这位美术教师素质较好。那么,能培养出这样良好素质教师的教师素质又如何呢?要适应21世纪的挑战,要培养具备“三个面向”的合格小学师资,师范教育工作者应切实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
  启示2:教师围绕学生活动,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授课方法,并不是说一提让学生活动,教师就没事做了。相反,教师优秀的专业素质,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设计,课堂上精密而科学的指导、导演和驾驭,则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应该是更高了、更新了、更严了。否则,学生的“动”便是无序的。
  体会二:“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的生活力丰富不丰富(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我们看到的几所小学操场不大,但学校却在课间鼓励学生全部出来活动,哪怕是原地蹦蹦跳跳。设备较好的当数多功能教室了,但也只是配备了电视机、录音机和投影仪等。没有多媒体动画和其他更新的设备,但其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却很高,学生在那样的教室里,能充分地享受到学校提供给他们的资源。观摩中,其中一节三年级《谁勇敢》的思想品德课中,45分钟里,教师把声、像、画等电教手段运用得恰到好处。应该说,相对于干巴巴、抽象地空洞说教,这堂课应该是一种较好的科技渗透。
  启示: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和教育资金投入的不平衡,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以电化教学为标志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但关键是“认定中国是一个穷国,如何用科学的办法办穷国的教育”,“如何用科学的火把引导学生(陶行知语)”。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设备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掌握一定的科技手段和技能。如开设微机培训班、投影片制作班、小科技制作班、小家电维修常识班等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和方法。
  体会三:“中心小学是太阳,师范学校是行星。”这里陶行知先生把“教育的行为是服务”的理论表述得非常形象而准确。在这次听课观摩中,我们看到几所小学开设的活动课很新颖、很有时代气息。如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做生活的小主人”课,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小健将”课,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科技制作”课……上述一些课程的设置,虽不是必修课,但学校却很重视。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学生喜欢,家长、社会予以肯定和支持。授课的小学教师大多是师范毕业生,他们在校学习时就是上述某一方面的爱好?┱摺?
学海网
  启示1:“师范学校的各门功课都有专业的中心目的,大部分都应当与中心小学联串起来。”陶行知先生的这种在课程设置上把师范学校与小学校紧密结合的办学方针,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如当前师范院校的许多课程与高中课程重叠,与小学课程又脱节。师范学校应结合实际,根据校情,做适当的调整和改革。客观地说,当前师范院校和全日制小学都有统一的教学标准,但还存在着两层皮的弊端。在这方面,师范学校必须摆正自己是“行星”而不是“恒星”的服务位置,切实按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界各种人才要什么,就教他什么”去做。
  启示2:“师范生应研究小学教材,一方面要学‘学’,一方面要学‘教’。”这里陶行知先生把“师范性”说得十分具体。现行的师范教材,只是在教法课中接触一些小学教材。这方面的改革,笔者认为,师范院校应开设专门课程,有专任教师以必修课形式,让师范生熟悉、了解、掌握小学主要课程的教学标准和现行教材。这样既可以增加师范教学与小学教学的针对性,又可以缩短师范生从“准教师”到合格教师的距离,再加之以教法课和见习、实习教学的有机组合,师范生的“学”和“教”的结合,“知识”向“能力”的转换便是水到渠成的了。
  体会四:“施教的人,应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陶行知《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我们所看到的小学教师,客观地讲大多数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是合格的、优秀的,但个别教师的水平确实差距较大。有一位老师,在一节课堂教学中,打投影、看录像、放录音,忙忙活活占了30多分钟,看起来很热闹,似乎也是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了,实际是流于形式,摆花架子。而且教师的口语表达平卷舌不分,在纠正学生的过程中自己还出错,板书也不工整不规范,甚至还写出一些别字、错字,教师表达的某些时政观点也不合时宜……
  启示1: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师范院校和中小学都配备了一些现代化电教设备,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也都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而且以后的设备肯定会更新、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现代化确实需要现代化教育手段,教师掌握并运用它,是时代的需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要保留精华的。目前,传统教学方式尽管被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具和手段所代替,然而,教师的基本功却不能因此而削弱。社会与科技无论进步到什么程度,教师上课总是要讲话、要写字的。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规范、工整、漂亮的板书,到什么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其它任何手段和工具所不能替代的。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只能强化不能削弱。
  启示2:“教师必须不断长进才配教人”。这是陶先生对教师“与时代共进”的新的素质要求。社会不断进步,我们的教材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譬如说,《政治经济学》里讲资本主义的“垄断”、“经济危机”、“腐朽”、“失业”等概念,现在就不能和过去一样讲了。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不断探究。此外,教师还要多关心时事,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落伍。正如陶先生所说:“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事业能力的长进,要把我们的教材、教法一天长进一天。否则年年卖旧货,还有什么意味呢?”
  师范院校组织专任教师到小学教学一线——课堂,听课观摩,既是师范教育的“师范性”决定的,又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当前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师范教育培养的“人才商品”,在中小学这个“消费市场”上,其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品牌是否对路,应该说,小学校是“试金石”,是一面镜子。反馈上来的信息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准确的,对于我们端正办学方向,推动师范教育改革,都是大有裨益的。“若想把教育办有成效,必须依据实际的情形……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作为师范教育教学工作者,只有牢记和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诲,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不断增强服务性、主动性、自觉性,避免盲目性,避免失误,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