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关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研究

关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研究

日期: 2009-1-10 14:53:25 浏览: 9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丽萍 周迎红

  【摘要】21世纪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也是教育公平化、民主化、人性化得到充足发展的世纪。在21世纪,教师与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而不是所谓的尊卑关系与从属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独立的、和谐的。

    【关键词】互尊互爱;自身修养;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存在于学校之中的众多的人际关系之一,也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是从属于学生“生活世界”中的一种“生活关系”,是学生完整的人格与教师完整的人格在教育中相遇并发生联系而形成的。

学海网

  在古代,孔子和其弟子可以说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典范。孔子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生对他既敬仰,又亲密无间。而古代的师生关系也受到等级制度的影响,强调师道尊严,教师的权威地位因而得以建立。所以,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教师绝对服从,只是听而不问,信而不疑。但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相对发生变化。由于教师与学生的不同成长环境,受不同文化和观念的熏陶,师生之间也产生了隔膜、代沟,严重的还形成师生冲突,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在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学生怕老师”或者“老师怕学生”的现象。“学生怕老师”是说,学生看见老师像老鼠见了猫,不与老师讲话,上课听不懂也不向老师请教,有问题更不与老师交流等等。“老师怕学生”是说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讲话喧哗、打闹或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的现象,要么很少管,要么就不管;在课堂外,对于学生一些违反校纪的行为,要么假装看不见,要么视而不见。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对的。当今,是个平等的时代,学校中那种传统的、老师占权威地位、高高在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如果说,过去是学生怕老师;那么现在,要让老师怕学生,也是大谬。谁怕谁都不是当今应该有的师生关系。
  正确的、正常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之间能成为朋友。课堂上是师生,平时是朋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爱戴。老师应该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讲
  在教育教学改革与新课程体系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构建一种平等、独立、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自己。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作为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看清自己在学校中、在课堂中、在学生中的位置。教师不再是权威一统天下的“圣人”,教师也不是学生的“保姆”,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放纵学生。一方面,教师应该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他们又是不成熟的,他们离不开教师的扶持、引导和教诲。因此,教师不再是教育的指挥者,也不是教育的统治者,教师是为学生个体服务的,是为国家、社会服务的培育人才的专职劳动者。教师应该既是为学生服务的人,又是为学生成长引路的人、指导的人。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
  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就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就应该以正面的、积极的形象展现给学生。其次,教师还应该努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让学生佩服、敬重。这样教师也容易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一旦崇拜你,你的讲课效果不可能不好,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名人效应。这一点,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做到的。它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再次,作为教师,最好能有些别人不及的特长,比如,文章写得好,字写得好,歌唱得好,画画得好,口才好等等,这样你就容易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人格的魅力,成为他们喜爱甚至崇拜的人。
       (三)关爱、尊重、信任并理解学生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用真情来对待学生,关心并爱护学生。这样他们就不容易对你产生敌对情绪,多数情况下都愿意服从管教,能够把你讲的听到心里去。当然,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要讲究教育艺术,讲话不能婆婆妈妈、重复、??嗦,让学生厌烦。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学海网
        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尊重学生的权利。总之,就是像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的一样: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
        再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要信任并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等等,教师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因此,作为教师,要在了解这一切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相信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
  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既不是教育的工具,也不是教育的机器,更不是教育的奴隶。作为学生,应当看清自己的位置,正当行使自己作为学生的权利,与教师加强沟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与工作,要尊重、信任并理解老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作为学生,也应当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摆正自己在学校的位置。教师是学生生活道路上的师长和启蒙人。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一刻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教诲。因此,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听而不问,信而不疑,形成了一种依赖老师,不懂行使自己权利的现象。这与我国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是相悖的。素质教育与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学生不再是被强制塞饱的鸭子,只等待老师来喂;学生也不能够不把教师放在眼里。学生应当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行使自己的权利,积极配合老师搞好教学工作,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能动性。
      (二)尊重、信任并理解老师
  我们常说教师要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其实反过来,学生也要尊重、信任并理解自己的老师。教师尊重学生,必将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教师信任学生,必将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理解学生,学生必定会体谅教师。
  首先,学生要尊重并热爱自己的老师。学生不能亲其师,也就不能信其道。结果,就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学就不可能达到目的。师生无法形成一股合力,师生之间不可能形成共识。甚至,师生之间可能会形如路人,或者互为仇敌。这样会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有可能会给社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教师是甘做人梯的,这种奉献精神是伟大的,每个学生的成长和每一次进步,都凝聚着教师的汗水和心血。所以,学生应该尊敬老师,爱戴自己的老师。
  其次,学生要信任并理解自己的老师。学生要体会教师劳动的艰辛,要体会到教师的苦口婆心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当教师在处理问题上出现错误的时候,作为学生千万不能因为老师错怪了自己就因此产生嫉恨心理,以为教师偏心眼,更不能采取消极的态度与教师对抗。而应该头脑冷静,努力克制自己,不冲动。应根据当时的环境和条件,能解释就解释清楚,一时不便解释的暂时放一放,以后找适当的时机再解释,也可请别人代替自己去解释。这样,通过缓和的方式解除相互间的误解,缩短心理距离,扭转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师生关系会更融洽。
  (三)从家长的角度来讲
  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接触孩子最多的老师,更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家长的情绪、态度、思想感情等等都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家长不仅要从物质上关心孩子,更要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应经常与孩子谈谈心,谈谈孩子的学习生活,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沟通。除此之外,还要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共同讨论孩子们的表现,交换互相了解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学生。
        总之,在21世纪,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多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有赖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有赖于学校、家长、学生的全力配合。
        我们坚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完善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并能迸发出更强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创造最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黄济,劳凯声,檀传宝.  小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苟秀英.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
  [3]李英莉. 浅谈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的八个问题[J].中小学教育研究,2005.
  [4]高青兰. 论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
学海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