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正在浏览:首页 > 职教文章 > 职教论文 >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分析

日期: 2009-1-2 0:31:44 浏览: 8 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 作者: 王明伦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是一种从战略起点向高水平、示范性、品牌性发展的战略定位,关注长远,追求和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强调未来的、整体的、平等的发展利益,坚持规模适度、内涵厚实、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文化引领的发展思路,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品质;积极培育高职院校文化,全力打造高职院校特色,不断提高开放办学水平;创新办学体制和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构建社会民间资本运作系统,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保障

    Abstract: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strategic orientation from strategic starting point to high-level,demonstrative and outstanding brand development.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ttach importance 0n future,holistic and equal development benefit,persist in the development thread of moderate scale,reasonable structure,clear characteristics and lead of culture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ly;cultivatethe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ctively,fou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running school openly;innovate school-running system and equal education and finance policy,build non-governmental capital operation system in society to boost quick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ff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strategic objectives;strategic task;strategic assurance

 
    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是一种从战略起点向高水平、示范性、品牌性发展的战略定位,关注长远,追求和谐,是一种合理发展的战略,一种动态发展的战略,一种特色发展的战略,体现出与常规发展战略的不同和超越。
    一、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
    (一)前瞻性
    前瞻性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制定的重要前提。所谓前瞻性,是指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时,必须站得高,看得远,瞄得准,抓得牢。

学海网
在空间上要“站得高”;在时间上要“看得远”;在战略上要“瞄得准”;在战术上要“抓得牢”。要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市场进行调研,分析现实,研究现实、反思现实,在准确把握现实的基础之上,高瞻远瞩,继承传统,超越现实,科学预见未来中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以及需采取的宏观政策措施。
    (二)整体性
    整体性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制定的关键要素。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领域,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因此,应按照“特殊类型”的内涵要求建没和发展高职教育,不能简单地把它当作一个教育层次来认识,更不能把“专科层次”作为决策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的依据。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类型。只有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发展,从而为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平等性
    平等性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制定的核心指标。有效发展战略的重点是考虑中西部地区的高职教育,尤其是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问题,政府要给予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更加特殊的关怀和投入,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差距。各种不同类型教育之间应体现相对公平的原则,同类院校但不同区域之间也应体现相对平等的原则,使每一所高职院校都能比较公平的去获得、使用、分享高职教育资源,以相对平等的办学待遇切实担负起高职院校必须承担的办学责任和教育使命。
    二、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目标
    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的基本特征体现了未来的、整体的、平等的发展利益,有效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全面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鼎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目标应坚持规模适度、内涵厚实、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文化引领的思路,站在面向未来、质量强校的战略高度,研究和制定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亦称高职教育的“211发展战略”。即,重点建设20所文化底蕴丰厚、办学功底扎实、具有核心发展力且被国际高职教育界广泛认可的世界著名高职院校;重点建设100所区域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起示范引领作用的高职院校;重点建没1000个技术含量高,社会适应性强,有地方特色和行业优势的品牌专业。
    (二)具体目标
    1.规模目标
    高职教育经过一轮“脉冲式”发展之后,其发展政策需要作战略性调整,即由大力发展转向有效发展。有效发展的“度”如何确定,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度”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主要指GDP的年增长率,以此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参照系数,主要反映在高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程度和教育资源利用的程度上。从目前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实际利用状况看,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适当稳定发展规模。稳定高职教育发展规模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因地(校)制宜,科学规划。笔者认为,以2005年的268万招生规模为基数,按每年3%~4%的增长幅度,作为确定高职教育有效发展规模的增长目标。
    2.质量目标
    全面质量提升目标:南于高职教育发展过快,提高质量的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全面提高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培养德技兼备的特色型人才为目标,重点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资源充分共享、技术含量高的公共实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这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二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重点建设1000个有地方特色,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品牌专业。这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三是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技术素质。专业教师中的“双师型”比例应达到90%以上;在全国点培养500名国内外有影响的“技术大师”。这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
    品牌院校建没目标:举全国之力,用10~15年左右的时间,在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中,选拔并重点建设20所文化底蕴丰厚、办学功底扎实、具有核心发展力且被国际高职教育界广泛认可的世界著名高职院校;在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基础之上,兼顾公平、兼顾省域、兼顾院校办学基础,有规划的选择并重点建设100所地方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起示范引领作用的高职院校。
    3.结构目标
    专业结构:未来若干年,我国仍以发展与第二产业相对应的高职教育专业为主,这是我国产业发展战略与趋势所决定的。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与第一产业相对应的高职教育专业会有一个稳定发展的过程,与第三产业相对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会有一个大力发展的过程,形成二、三、一的专业结构体系。[1]高职教育有效专业结构必须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保持同步并适度超前。
    层次结构: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主要由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研究生(硕士)层次的高职教育构成,形成一个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而又相对独立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体系。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现阶段,应以发展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体,以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和研究生(硕士)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两翼,形成“一主两翼”的层次结构体系。高职教育有效层次结构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形式结构:从办学形式看,它涵盖了高职院校教育和高新技术培训两部分内容。从发展形式看,又分为公办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高职教育有效形式结构主要体现在,既要重视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也要高度重视高新技术培训的发展;既要重视公办高职院校发展,也要高度重视民办高职院校发展,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公办、民办协调有序的发展道路,以满足不同支付能力和不同学习能力的人的发展需求。
    布局结构:一要调整。对学校布局、专业布局类同,又缺乏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学校和专业进行战略性调整。二要延伸。高职教育布局结构重心是向中等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县域城市发展.[1] 到2020年,全国百强县应每县布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独立布局的高职院校应坚持“面向区域、资源共享、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发展思路,各区域之间的高职院校要合理分工,形成各自的特色和品牌,优化布局,避免趋同,坚决防止一哄而起、盲目布局的现象,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的有效发展。
    三、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任务
    (一)培育高职院校文化
    高职院校文化主要指向精神文化范畴,但高职院校作为一个整体,有师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及其物质形态,有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办学思想、制度和规范,有师生在先进理念和价值取向引领下的教学生活和人际交往方式。所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文化的内涵应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学海网
    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有效发展的灵魂,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精神文化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核心的东西几卜年乃至上百年不变。因此,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要突出和提升办学理念.重视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尊重历史根基和文化传统,坚持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发展理念,积极弘扬已形成的文化特色;坚持一以贯之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理念,既要守护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传承,又要不断丰富和创新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内涵。
    制度文化是实现高职院校价值目标的保障系统,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制度文化的核心是唤醒人,激励人,培养人,发展人,而不是限制人。因此,高职院校应从整体上建构一个与时俱进的制度文化体系。一是文化育人体系。就是要为每一个师生提供自身发展的制度空间,使院校制度成为高职院校人用心做事的自觉行动。二是文化创新体系。制度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制度文化创新应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创新的突破口,使每一种新的制度文化形成成为高职教育新的办学理念创生的契机。
    物质文化建设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折射出一所高职院校内在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质。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关键要建经典的文化,值得传承的文化,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文化,才能凸显有高职院校文化的经典性特征。因此,校园规划与建设,要体现高职院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反映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要体现艺术性和思想性,耐人寻味,常思常有新意;要体现经典性和普适性。校园规划与发展要追求文化品位,切忌缺乏高职院校文化的豪华设计和豪华建筑,要注意高职院校文化的育人功能。
    (二)打造高职院校发展特色
    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发展。[2]特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发展力。在我国高职教育系统中,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差别是始终存在的,规模的大小是始终存在的。因此,高职教育有效发展应沿着“承认差距、张扬优势、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发展之路前行。
    一要立足优势定位。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办学传统、办学基础和现有水平,扬长避短,克服同构化现象,按照各安其位,各发其音的发展思路,在错位中找准学校的发展优势,在错位中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
    二要坚持错位发展。高职院校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思想,在自己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上重点用力,而非所有学科和专业门门争先、不甘居后、全面出击,把有限的资源投到有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专业上,走以特色带动整体,以整体提升特色的发展之路,全力实现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特色取胜的有效发展战略任务。
    (三)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建设世界著名的高职院校,必须有全球视野和面向全球办学的战略思维,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一要找准开放办学优势,构建国际合作平台。高职院校开放办学是多层面、全方位的。在未来10~15年内,中国要有20所高职院校跻身国际著名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把自己如何融入国际高职教育大系统中,用国际的视野来审视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找准自己在国际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形势中的定位和优势,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资源平台,在合作中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办学水平。
    二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办学战略。加强与国外著名高职院校的人员交流、学术交流和教学科研交流、文化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借鉴国外高职院校成功经验和资源优势,提高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本领。这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开放办学面对的一项主要任务。必须通过办学资源的开放,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办学战略,有效占领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让国外系统了解中国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从而确立中国高职教育在国外高职教育领域的战略优势和战略地位。
    四、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保障
    (一)创新办学体制
    第一,变条块分割为条块合作。进一步加大省级人民政府对所在区域高职教育发展的统筹决策力度,按照纵向控制适度,横向合作加强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校校分割、各自为战、资源独享的办学格局,经济发达地区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全力对口支持西部高职教育发展;坚决克服低效益、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教育资源,实现高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深度共享;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行业部门中观指导,多种利益主体协调发展的高职教育管理框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第二,行业、企业有效参与学校发展。参与办学包括:参与投资办学;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及质量评估、人才质量标准的制定;参与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开发,共建实训基地;参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当前,政府应积极构建有利于行业、企业有效参与学校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让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共同推进高职教育的有效发展。
    第三,市场适度调节。作为沟通政府、社会与高职院校联系的中介,市场调节是促进高职院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市场调节主要是根据人才市场有效需求,及时调整高职教育发展规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设置与结构等,有效发挥市场在发展高职教育中的调节功能。
    第四,高职院校自主办学。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开放办学,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战略的核心。高职院校应严格按照有关法规,确菠办学活动中的利益原则和行为准则,用足用活高职教育发展政策,切实履行办学权利,认真承担起办学责任,在人才培养质量的环节上下工夫,在办学特色上形成竞争优势。
    (二)提供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
    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需要更高的教育成本和资源配置成本。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补贴政策却与此相反,实行的是高学历高补贴,高职教育享受的政府投入少。[3]因此,匾需对教育财政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使高职教育享受相对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
    第一,构建成本投入体系。政府应按照教育成本确定经费配置比例的原则,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提供公平的教育财政政策,以改变因教育类型不同而导致的院校经费投入的不平等现象,从而构建有效的院校成本投入体系。在确保政府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高职教育的学费收费标准,真正为高职教育的和谐发展创造公平的投入环境,实现不同教育类型之间政府财政投入的相对公平。
    第二,调整生均拨款经费标准。政府对高职院校学生应提供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基本相等的公共教育拨款经费,使生均拨款经费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拨款经费大体相当,以改变目前两类教育在收费标准和拨款经费标准上出现的较大反差。
    (三)构建社会民间资本运作系统
    政府投入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政府投入不足的境况下,民间资本运作是高职教育有效发展的重要补充。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达到相当规模的重要转型时期,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但公平更为重要。坚持公平优先,实现“共富”目标,除政府的力量推动外,需要集全社会之力,建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基金会,积蓄社会民间资本的力量,使弱势群体院校发展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弥补急需教育资源配置经费不足的缺口,逐步缩小弱势群体院校与强势群体院校之间的发展差距。
    实际上,基金会在国外已相当普遍,但在我国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最大限度地开发。从长远角度看,基金是一种利国、利校、利生的发展选择。笔者认为,基金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所提供的帮助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经费结构中充满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基金能在短时问内,把社会闲散资金聚积起来,通过专门机构经营,使之增值,从而弥补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
 
[参考文献]
[l] 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胡弼成,张卫良.特色追求:大学创新之髓[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10).
[3] 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错位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2).
学海网

返回顶部